我国社区精神卫生健康教育的现状和展望
第1页 |
参见附件(1753KB,2页)。
20世纪60年代,美国发起了“非住院化”运动,提倡减少大型精神病院,发展以社区为基础的照顾方式。随后,在发达国家(以英联邦国家为主)相继发起精神卫生改革,大力发展社区精神卫生服务,为促进社区居民心理健康和精神病患者回归社会提供支持,经过几十年的探索,有些国家已经探索出适合本国的社区精神卫生发展的道路。世界各国的社区精神卫生改革实践为我们提供了许多经验,但是同时也发现很多问题,有的国家在政策实施过程中曾出现过社区居民不接纳精神病患者,病人及家属的因病耻感而脱离社区精神卫生服务等等情况。如何探索出适合中国的社区精神卫生服务?近年来,我国卫生部将精神病防治工作纳入公共卫生的行列,开展社区精神病防治管理和康复工作,而社区精神卫生知识知晓率是评价社区精神卫生工作的一个关键指标。在卫生部制定的《中国精神卫生工作规划(2002-2010)》中,要求普通人群心理健康知识和精神疾病预防知识知晓率2005年达到30%,2010年达到50%。近些年的调查发现虽然居民对一般的精神卫生知识知晓有所提高,但对精神症状的识别率有明显的下降。因此应进一步加强社区精神卫生知识宣传普及,尤其是精神症状的识别,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早康复。减少社区居民的歧视态度使得精神疾病未治疗期病程延长,减少精神残疾率。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753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