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粘连松解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56例观察
摘要:目的 观察腹腔镜粘连松解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2010年因粘连性肠梗阻行腹腔镜粘连松解术5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56例均成功利用腹腔镜完成粘连松解术,随访5~34个月,均无梗阻症状复发。结论 腹腔镜粘连松解术创口小、腹膜创面小、干扰少,能较大限度地减少术后腹腔内再粘连,为外科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首选方法。
关键词:粘连性肠梗阻;腹腔镜粘连松解术
中图分类号:R574.2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2-4208(2011)15-0048-02
传统开腹肠粘连松解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术后复发率高,随着腹腔镜技术发展,腹腔镜肠粘连松解术在临床广泛应用,成为目前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首选方法。我院2008年2月-2010年12月利用腹腔镜对粘连性肠梗阻患者实施粘连松解术,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粘连性肠梗阻患者56例,男31例,女25例;年龄18-70岁,平均45.6岁;既往均有手术史2-10年,平均5.8年。其中阑尾切除术后28例,胆囊切除术后8例,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术后2例,脾切除术后3例,外伤性小肠破裂修补术后4例,胃穿孔修补术后3例,胃大部切除术后3例,卵巢囊肿切除术后2例,异位妊娠术后3例。入选标准:(1)既往有1-2次腹部手术史。(2)经保守治疗有排气排便,但梗阻症状反复发作。(3)腹痛部位相对较固定。(4)伴有腹部局限性包块且固定在某一部位。(5)虽无严重梗阻,但经常有粘连引起的腹痛症状。排除标准:(1)有2次以上腹部手术史。(2)有严重腹胀、肠管极度扩张、腹膜炎体征明显,疑有肠坏死、肠穿孔。(3)有心肺疾病不能耐受气腹。
1.2方法 本组均择期手术,术前准备同常规开腹手术,采用气管插管全麻。在距切口5 cm处用气腹针或开放置人套管制造气腹,腹压12-14 mm Hg(1mm Hg=0.133 kPa)。腹腔镜探查,了解粘连的范围及程度,初步评估手术的难易度,根据腹腔的粘连情况及手术操作的便利做操作孔及辅助操作孔2-3个。再次仔细探查腹腔情况,用超声刀分离腹壁与网膜、肠管间的粘连,粘连束带予以切除;对于肠管之间的片状致密粘连,则用无损伤抓钳抓住肠管向两侧牵引,使粘连组织具有一定张力,然后用超声刀分离;对于肠管与肠系膜片状致密粘连,则尽可能靠近肠管侧用超声刀分离,分离粘连结束后,仔细检查肠管壁有无损伤,必要时腔镜下用可吸收线缝补肠管壁。如粘连广泛致密,腹腔镜下手术操作困难则中转开腹。术后用生理盐水冲洗腹腔,经操作孔喷射医用几丁糖于粘连分离处,逐层缝合关闭各穿刺孔。
2.结果
56例患者均在腹腔镜下用超声刀成功施行粘连松解术,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腹。手术时间30-90min,术中出血10-50 ml,术后肛门排气时间16-24 h,术后3-7 d出院。随访5-34个月,均无腹痛、腹胀等梗阻症状复发。
3.讨论
肠梗阻是普外科常见病,处理不当,死亡率很高。腹腔内粘连是引起肠梗阻的首要原因,约占全部肠梗阻的40%-60%,粘连的形成原因有手术、腹腔感染、外伤等,由腹部手术引起者约占80%,有症状者约为所有腹腔粘连患者的30%。粘连的形成是由于纤维蛋白原释放与纤维蛋白溶解之间失衡的结果。腹部手术造成腹膜或浆膜的连续性中断、缺血、出血及异物刺激是腹腔粘连最常见的病因。腹腔镜进行肠粘连松解术具有微创的特点,避免或减少了引起粘连的原因,发生再粘连的几率明显降低,与开腹手术相比有明显的优越性。但要保证腹腔镜肠粘连松解术的成功,必须注意以下几个问题:首先,腹腔镜肠梗阻手术成功的关键是掌握好手术适应证。其次,手术操作中首孔的选择非常重要,第一个穿刺孔不必拘泥于脐周,因为有些开腹手术切口在腹正中,脐周往往有粘连。再次,术中探查要全面细致,不要遗漏病变,并且操作要轻柔,减少损伤。分离肠管腹壁粘连时,应遵循宁伤腹壁,勿伤肠管的原则,尽可能保留肠管壁的完整性。超声刀同时具有分离、止血、切割等功能,在手术中使用超声刀分离比电钩安全。术中应彻底止血,彻底冲洗腹腔以稀释腹腔创面上炎症介质和纤维蛋白原,于创面上喷洒防粘连药医用几丁糖。吸尽冲洗液,减少腹腔引流管的使用,避免异物刺激再次引起腹腔粘连。
在操作过程中也要因病而异,对于粘连难以松解、松解过程中出现难以控制的出血或分离粘连时肠壁出现破损镜下难以修复时,应及时中转开腹。随着腹腔镜技术的开展与发展,腹腔镜肠粘连松解术将日趋完善,会更好地服务于患者。
责任编辑:郭燕红, http://www.100md.com(丁福超 夏可义)
关键词:粘连性肠梗阻;腹腔镜粘连松解术
中图分类号:R574.2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2-4208(2011)15-0048-02
传统开腹肠粘连松解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术后复发率高,随着腹腔镜技术发展,腹腔镜肠粘连松解术在临床广泛应用,成为目前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首选方法。我院2008年2月-2010年12月利用腹腔镜对粘连性肠梗阻患者实施粘连松解术,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粘连性肠梗阻患者56例,男31例,女25例;年龄18-70岁,平均45.6岁;既往均有手术史2-10年,平均5.8年。其中阑尾切除术后28例,胆囊切除术后8例,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术后2例,脾切除术后3例,外伤性小肠破裂修补术后4例,胃穿孔修补术后3例,胃大部切除术后3例,卵巢囊肿切除术后2例,异位妊娠术后3例。入选标准:(1)既往有1-2次腹部手术史。(2)经保守治疗有排气排便,但梗阻症状反复发作。(3)腹痛部位相对较固定。(4)伴有腹部局限性包块且固定在某一部位。(5)虽无严重梗阻,但经常有粘连引起的腹痛症状。排除标准:(1)有2次以上腹部手术史。(2)有严重腹胀、肠管极度扩张、腹膜炎体征明显,疑有肠坏死、肠穿孔。(3)有心肺疾病不能耐受气腹。
1.2方法 本组均择期手术,术前准备同常规开腹手术,采用气管插管全麻。在距切口5 cm处用气腹针或开放置人套管制造气腹,腹压12-14 mm Hg(1mm Hg=0.133 kPa)。腹腔镜探查,了解粘连的范围及程度,初步评估手术的难易度,根据腹腔的粘连情况及手术操作的便利做操作孔及辅助操作孔2-3个。再次仔细探查腹腔情况,用超声刀分离腹壁与网膜、肠管间的粘连,粘连束带予以切除;对于肠管之间的片状致密粘连,则用无损伤抓钳抓住肠管向两侧牵引,使粘连组织具有一定张力,然后用超声刀分离;对于肠管与肠系膜片状致密粘连,则尽可能靠近肠管侧用超声刀分离,分离粘连结束后,仔细检查肠管壁有无损伤,必要时腔镜下用可吸收线缝补肠管壁。如粘连广泛致密,腹腔镜下手术操作困难则中转开腹。术后用生理盐水冲洗腹腔,经操作孔喷射医用几丁糖于粘连分离处,逐层缝合关闭各穿刺孔。
2.结果
56例患者均在腹腔镜下用超声刀成功施行粘连松解术,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腹。手术时间30-90min,术中出血10-50 ml,术后肛门排气时间16-24 h,术后3-7 d出院。随访5-34个月,均无腹痛、腹胀等梗阻症状复发。
3.讨论
肠梗阻是普外科常见病,处理不当,死亡率很高。腹腔内粘连是引起肠梗阻的首要原因,约占全部肠梗阻的40%-60%,粘连的形成原因有手术、腹腔感染、外伤等,由腹部手术引起者约占80%,有症状者约为所有腹腔粘连患者的30%。粘连的形成是由于纤维蛋白原释放与纤维蛋白溶解之间失衡的结果。腹部手术造成腹膜或浆膜的连续性中断、缺血、出血及异物刺激是腹腔粘连最常见的病因。腹腔镜进行肠粘连松解术具有微创的特点,避免或减少了引起粘连的原因,发生再粘连的几率明显降低,与开腹手术相比有明显的优越性。但要保证腹腔镜肠粘连松解术的成功,必须注意以下几个问题:首先,腹腔镜肠梗阻手术成功的关键是掌握好手术适应证。其次,手术操作中首孔的选择非常重要,第一个穿刺孔不必拘泥于脐周,因为有些开腹手术切口在腹正中,脐周往往有粘连。再次,术中探查要全面细致,不要遗漏病变,并且操作要轻柔,减少损伤。分离肠管腹壁粘连时,应遵循宁伤腹壁,勿伤肠管的原则,尽可能保留肠管壁的完整性。超声刀同时具有分离、止血、切割等功能,在手术中使用超声刀分离比电钩安全。术中应彻底止血,彻底冲洗腹腔以稀释腹腔创面上炎症介质和纤维蛋白原,于创面上喷洒防粘连药医用几丁糖。吸尽冲洗液,减少腹腔引流管的使用,避免异物刺激再次引起腹腔粘连。
在操作过程中也要因病而异,对于粘连难以松解、松解过程中出现难以控制的出血或分离粘连时肠壁出现破损镜下难以修复时,应及时中转开腹。随着腹腔镜技术的开展与发展,腹腔镜肠粘连松解术将日趋完善,会更好地服务于患者。
责任编辑:郭燕红, http://www.100md.com(丁福超 夏可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