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消化内科 > 胰腺疾病 > 胰腺炎 > 急性胰腺炎
编号:13582034
急性胰腺炎后出现血糖受损或糖尿病相关因素分析(1)
http://www.100md.com 2018年6月1日 《青岛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83
     [摘要] 目的 探讨急性胰腺炎(AP)病人后期空腹血糖受损(IFG)或糖尿病(DM)的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788例非糖尿病或既往无血糖升高病史的AP病人,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随访6个月空腹血糖指标,分析AP病人后期出现IFG或DM的影响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有无饮酒史对AP后期血糖结果无影响(P>0.05),而年龄、BMI值、疾病发作频率对血糖结果有影响(χ2=7.207~49.021,P<0.05)。随访显示,中重症(MSAP)组、重症(SAP)组IFG、DM发生率均明显高于轻症(MAP)组,差异有显著性(χ2=61.4、167.9,P<0.01);CT分级Ⅱ、Ⅲ级IFG、DM发生率明显高于Ⅰ级,差异有显著性(χ2=77.6、198.9,P<0.01)。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C反应蛋白(CRP)、血钙、入院48 h内最高血糖浓度、白细胞计数中位数水平对血糖结果有影响,差异均有显著性(χ2=20.435~240.380,H=65.724,P<0.01)。多因素分析显示,MSAP、SAP、CT严重指数评分(CTSI)≥7、TG>2.3 mmol/L、血钙<2.0 mmol/L、入院48 h最高血糖浓度>11.1 mmol/L是AP病人后期出现IFG的危险因素(OR=2.904~9.725,95%CI=1.308~31.299,P<0.05)。BMI≥24 kg/m2、CTSI≥7分、血鈣<2.0 mmol/L、入院48 h最高血糖浓度>11.1 mmol/L是AP病人后期出现DM的危险因素(OR=7.645~80.582,95%CI=1.105~535.326,P<0.05)。结论 AP病人后期出现IFG或DM与多种因素有关,对存在危险因素的AP病人,应加强血糖监测。

    [关键词] 胰腺炎;血糖;糖尿病;危险因素

    [中图分类号] R576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5532(2018)03-0291-06

    急性胰腺炎(AP)是临床上常见的急腹症之一,AP后期出现血糖代谢紊乱与胰岛细胞数目减少、功能不全或丧失有关[1]。目前,国内对于胰腺癌、慢性胰腺炎(CP)、继发急性胰腺炎(AP)危险因素分析报道较多,结果显示胰腺癌病人糖尿病(DM)患病率可能与病变部位有关[2],CP继发DM与吸烟史、胰腺钙化、体质量减轻以及胰腺尾部或胰体尾部切除有关[3]。国内有研究结果显示,AP急性期高糖血症与AP后继发DM有关[4],但其研究对象数量较少,分析因素不全,AP后期继发空腹血糖受损(IFG)及DM相关因素仍有待评估。本文以788例AP病人为研究对象,探讨AP后出现IFG或DM的相关因素。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2017年于我科住院治疗的AP病人788例,诊断均符合2014年中国AP诊治指南[5]中AP诊断标准。排除标准:①死亡、患有CP、胰腺癌或其他部位癌症者;②有心、肝、肾等其他严重器质性疾病者;③严重贫血、重大外伤、重大手术者;④既往有DM病史或者血糖升高病史者。男470例,女318例;年龄13~94岁,平均(52±18)岁。单次发作620例,2次以上发作168例。病人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身高、体质量、饮酒史、疾病发作频率,病人入院时或入院后48 h内的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CRP)、三酰甘油(TG)、胆固醇(TC),入院48 h内最高血糖浓度、CT影像,随访6个月空腹血糖指标。

    1.2 资料处理

    根据2014年中国AP诊断指南,将AP病人分为轻症(MAP)、中重症(MSAP)、重症(SAP)3组。根据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中糖代谢状态分类标准,将AP病人随访空腹血糖结果分为正常血糖(NFG,空腹血糖<6.1 mmol/L)、空腹血糖受损(IFG,空腹血糖6.1~7.0 mmol/L)、糖尿病(DM,空腹血糖>7.0 mmol/L)。根据CT严重指数评分(CTSI)对AP进行CT分级:0~3分为Ⅰ级,4~6分为Ⅱ级,7~10分为Ⅲ级。参照中国肥胖工作组(WGOC)提出的判断界值,以体质量指数(BMI)<24 kg/m2为体质量正常,BMI=24~28 kg/m2为体质量超标,BMI>28 kg/m2为肥胖。按2016年中国成人血脂防治指南[6],将TC分为≤6.2 mmol/L、>6.2 mmol/L共两组,将TG分为≤2.3 mmol/L、>2.3 mmol/L两组。根据日本胰腺炎严重程度的评分(JSS)[7]标准(CRP≥150 mg/L作为预测SAP的指标),将CRP分为<150 mg/L、≥150 mg/L两组。根据Rason评分系统将入院48 h内最高血糖浓度分为≤11.1 mmol/L、>11.1 mmol/L两组,血钙浓度分为<2.0 mmol/L、≥2.0 mmol/L两组。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4.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结果以[AKx-D]±s形式表示,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ANOVA方差分析;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结果以中位数表示,数据间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数据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对变量进行多因素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病人一般资料对AP后期血糖结果影响

    不同性别、有无饮酒史病人后期IFG、DM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60岁组IFG、DM发生率最高,0~44岁组最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864,P<0.05)。肥胖组及体质量超标组后期IFG、DM发生率均明显高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021,P<0.01)。AP复发组后期IFG、DM发生率高于单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207,P<0.05)。见表1。, 百拇医药(徐诗钦 徐永红 边城 武军 田字彬)
1 2 3 4下一页


    参见: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消化内科 > 胰腺疾病 > 胰腺炎 > 急性胰腺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