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普通外科 > 乳腺癌
编号:13576304
呼吸控制技术在左侧乳癌放射治疗应用的研究进展(1)
http://www.100md.com 2018年8月1日 《青岛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84
     [摘要]放疗导致左侧乳癌病人的心脏病死亡风险高于右侧,呼吸控制技术是降低左侧乳癌的心脏放疗剂量主要的技术手段,国内外多项研究证实呼吸控制技术可降低主要危及器官如心脏、肺脏等的放疗剂量。由于呼吸控制技术复杂性、设备限制性等原因,其广泛应用受到限制。本文对呼吸控制技术应用于左侧乳癌放疗的国内外研究现况、可行性、局限性及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综述。

    [关键词]单侧乳腺肿瘤;放射疗法,计算机辅助;呼吸控制技术;综述

    辅助放疗是乳癌治疗的必要组成部分,可降低局部复发率及提高远期生存率。早期乳癌病人行胸部放疗者占37%,心脏和肺脏放疗剂量与缺血性心脏疾病及肺癌发生率有关,尤其是左侧乳癌。降低心脏放疗剂量的主要技术分为:呼吸控制技术、俯卧体位、适形调强放射治疗、加速部分乳房放疗、质子治疗、术中放疗。另外,许多精确技术可降低传统的三维适形放射治疗的心脏放疗剂量。例如,运用field-in-field(FIF)计划比标准的3DCRT能降低心脏平均剂量、VlO和V20。呼吸控制技术主要包括:主动呼吸控制技术、深吸气屏气技术(DIBH)、呼吸门控技术、实时肿瘤跟踪系统(RTTTS)、四维适形放射治疗(4D-CRT)及上述方法的联合应用。两个主要的呼吸控制的装置是:自主呼吸控制(ABC)系统(医科达,瑞典)和图像引导的实时位置管理(RPM)系统(瓦里安,美国)。在乳癌放射治疗中,应用最广泛的是ABC装置,该装置通过带有活瓣的呼吸导管来达到控制病人呼吸的目的。呼吸控制技术,一方面可以减少呼吸运动引起的靶区位移,提高治疗精确度,从而提高局部控制率;另一方面可以减少放射野内肺和心脏体积,从而降低肺和心脏受照剂量,减少放疗并发症发生,提高乳癌病人的长期生存率,改善生存质量。本文对呼吸控制技术在左侧乳癌放疗应用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病人选择标准

    不是所有的左侧乳癌放疗过程均需应用适度深吸气呼吸控制(mDIBH)技术,由于mDIBH技术复杂、耗时长,明显增加了工作量,所以确定选择病人的标准很重要。WANG等的研究也显示,有不良的心脏解剖结构的病人可能从mDIBH技术中获益最大。然而,既往的研究并没有明确定义不良的心脏解剖结构,再者,心脏的放射受量与长期心脏不良事件之间的关系没有得到证实。对于哪些左侧乳癌病人可从mDIBH技术中获益最多至今没有明确的标准。MARKS等报道,如果治疗野内左心室的体积超过5%,放疗后病人发生灌注损伤、室壁运动障碍的概率大大增加,所以这部分病人更有可能从mDIBH技术中获益。也有研究指出,在自由呼吸扫描时心脏V50>10 cm3,其中15%~20%的病人需要应用mDIBH技术。但以上两个标准并没有得到广泛临床应用。呼吸控制技术的病人选择标准尚待进一步研究。

    2降低心脏等危及器官剂量优势

    研究结果显示,相比于自由呼吸计划,深吸气呼吸控制(DIBH)计划的平均心脏剂量和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剂量均显著降低。BORST等报道,最大的心脏平均剂量下降绝对值为3.4 Gy。而STRANZL等報道,心脏平均剂量下降绝对值最小为1.0 Gy,自由呼吸组心脏平均剂量最小为2.3 Gy。在BORST等研究中,自主呼吸组心脏平均剂量为5.1 Gy。SWANSON等大样本研究显示,心脏平均剂量下降绝对值为1.7 Gy。在上述13项研究中,自由呼吸组的心脏平均受量的变化范围为2.3~6.9 Gy,根据特定的放疗技术、淋巴结区是否照射等的不同而有所差异,这就意味着长期放疗病人心脏疾病发生风险提高了9.2%~27.6%,主要冠状动脉事件发生的风险则提高了17%~51%。目前,尚无研究评估冠状动脉左前降支放射剂量与晚期冠状动脉事件之间的关系,也无应用DIBH引起晚期冠状动脉疾病发病率降低的预测。由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的解剖位置及其与靶区的空间关系表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在左侧乳癌放疗中具有重要性。临床医生应该将冠状动脉左前降支视为危及器官。

    3呼吸控制技术的重现性及稳定性

    许多研究评价了DIBH的重现性,其中BETGEN等和CERVINO等也评价了DIBH的稳定性。所有方位中,最大的位移误差变化是上下方向(3.1mm)。然而,GIERGA等和MCINTOSH等的研究结果则显示,DIBH最显著的位移误差是前后方向。在报道位移误差和内部误差的研究中,内部误差(代表DIBH的稳定性)的量化通过外表面解剖评估,比位移误差(代表DIBH的再现性)要小。与自由呼吸相比,DIBH对心脏的益处显而易见,但是,放疗增加心脏疾病发病风险的预测是基于剂量学的研究。这些计划的剂量必须准确地转化成治疗时的呈递剂量,确保这些益处可以实现。这需要DIBH在每天的治疗中能够再现和稳定。小样本有限的数据表明,关于DIBH的再现性及稳定性,一致认为由于应用DIBH引起的位移误差及内部误差是小的。研究也证明了DIBH的再现性和稳定性,由于位移误差造成剂量的影响没有意义。这些研究中不能直接与左侧乳癌放疗自主呼吸时再现性与稳定性相对比。另有数据表明,成像技术在DIBH的临床实施中发挥重要作用,需要进一步研究以确定最理想的成像方案来复制和监测DIBH的治疗。

    4普及问题

    呼吸控制技术没有得到广泛应用,主要原因在于技术的复杂性、设备的限制性,呼吸控制设备与老的直线加速器不匹配,模拟治疗时间延长,设备价格昂贵。每天消耗大(如一次性吹嘴),工作量增大,治疗人数减少,病人每次治疗时间从20 min增加到30~40 min。ABC技术存在每次呼吸控制前病人的功能残气量不同、重复吸气控制造成病人疲劳等不确定因素,其最大缺点是治疗时间延长,包括治疗前安放装置的时间和治疗实施时间的增加。BARTLETT等评价了不用任何呼吸控制装置的自由DIBH方法,随机交叉对比ABC辅助DIBH和自由DIBH设置的再现性、正常组织受量和实施的可行性,结果证明这两种技术上述指标均具有可比性。ABC辅助DIBH和自由DIBH组在心脏和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的放射剂量的差异无显著性。但这种呼吸控制方法仍在研究中,没有在临床广泛应用。2013年,我院应用热塑膜实施最大深吸气位屏气技术和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TA)技术于左侧乳癌术后放射治疗,实施方便,耗时短,病人耐受性好,临床结果在进一步的整理研究中。, http://www.100md.com(李欢 黄娟 纪晓萌 徐小萌 袁胜利)
1 2下一页


    参见: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普通外科 > 乳腺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