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骨科 > 骨肿瘤 > 骨巨细胞瘤
编号:13532655
骶尾部骨巨细胞瘤和脊索瘤影像学鉴别诊断(1)
http://www.100md.com 2019年10月1日 《青岛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95
     [摘要]目的 比较骶尾部骨巨细胞瘤和脊索瘤影像学表现差异,提高对这两种肿瘤的鉴别诊断水平。方法 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骶尾部骨巨细胞瘤11例和脊索瘤18例,其中10例骨巨细胞瘤和15例脊索瘤病人行CT检查,9例骨巨细胞瘤和13例脊索瘤病人行MRI检查。对两种肿瘤的影像学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骨巨细胞瘤病人的年龄低于脊索瘤病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923,P<0.05)。骨巨细胞瘤位于S1~S3者10例、位于S3以下者1例,脊索瘤全部位于S3以下,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4.976,P<0.05)。骨巨细胞瘤10例呈膨胀性骨质破坏、1例呈溶骨性骨质破坏,脊索瘤均呈溶骨性骨质破坏,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4.976,P<0.05)。骨巨细胞瘤6例在椎管外形成软组织包块,脊索瘤全部在椎管外形成软组织包块,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886,P<0.05)。骨巨细胞瘤9例累及单椎体、2例累及多椎体,脊索瘤全部累及多椎体,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355,P<0.05)。骨巨细胞瘤8例累及椎间隙,脊索瘤5例累及椎间隙,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78,P<0.05)。行CT检查的10例骨巨细胞瘤中1例骨性包壳不完整,15例脊索瘤骨性包壳均不完整,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094,P<0.05)。结论 骶尾部骨巨细胞瘤和脊索瘤在发病年龄、发病部位、肿瘤的生长方式、椎旁有無软组织包块、病变累及椎体、病变是否累及椎间隙、骨壳的完整性方面存在差异,这有助于两者的鉴别诊断。

    [关键词]骨巨细胞瘤;脊索瘤;骶尾部;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磁共振成像;诊断,鉴别

    [中图分类号]R445;R738.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 2096-5532(2019)05-0518-05

    doi:10.11712/jms201905004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骨巨细胞瘤和脊索瘤均是常见的骶尾部肿瘤。而且这两种肿瘤具有许多相似的特征,如好发于成年人、通常在脊柱的前部出现、生长缓慢、跨椎体生长等[1-7]。目前,国内很少有研究对骨巨细胞瘤和脊索瘤单独进行影像学鉴别诊断。为了提高对这两种肿瘤诊断的准确率,本研究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骶尾部骨巨细胞瘤和脊索瘤的影像学表现。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0年6月—2017年6月,收集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骶尾部骨巨细胞瘤和脊索瘤病人的影像学资料。骨巨细胞瘤病人11例,男4例,女7例;年龄22~51岁,中位年龄34岁;8例因腰背部不适就诊,3例因其他原因就诊;术前10例接受CT平扫检查,9例接受MRI检查。脊索瘤病人18例,男10例,女8例;年龄37~76岁,中位年龄59岁;15例因腰骶部隐痛就诊,3例因下肢不适就诊;术前15例接受CT平扫检查,13例接受MRI检查。本研究获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研究对象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影像学检查

    1.2.1 CT检查 采用GE Light Speed 16、GE Bright Speed 16和Siemens Sensation Cardiac 64层MSCT机检查。先进行常规轴位平扫,管电流250 mA,管电压120 kV,层厚5 mm,层间距2 mm,选取骨窗和软组织窗观察,再进行冠状位和矢状位重建。

    1.2.2 MRI检查 采用GE 3.0 T磁共振成像系统及脊柱专用线圈进行MRI扫描,矩阵256×256。扫描序列及其参数如下。矢状位:FSE T1WI(TR 820、TE 9.369、NEX 4、FOV 40 cm、层厚5 mm、层间距1 mm),FSE T2WI(TR 2 940、TE 85.816、NEX 4、FOV 40 cm、层厚5 mm、层间距1 mm),STIR(TR 3 800、TE 38.920、NEX 4、FOV 40 cm、层厚5 mm、层间距1 mm);冠状位:STIR(TR3 600、TE 36.256、NEX 4、FOV 40 cm、层厚5 mm、层间距1 mm);横轴位:STIR (TR 3 200、TE 34.352、NEX 4、FOV 20 cm、层厚5 mm、层间距1 mm)。

    1.3 图像分析

    由两位放射科高年资肌骨专业医师在PACS系统中对影像进行评价,分别对病人的性别、年龄、发病部位、肿瘤生长方式、病变累及部位、有无椎旁软组织包块、是否累及椎间隙、T2压脂信号特点、是否有骨性结构、有无囊性改变、肿瘤内部有无钙化或残留骨、是否有不完整骨壳等12项指标进行统计和分析。两位医师意见不同时,经协商取得一致意见。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四格表卡方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CT表现

    行CT检查的10例骨巨细胞瘤中7例有钙化或残留骨,15例脊索瘤中12例有钙化或残留骨,两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行CT检查的10例骨巨细胞瘤中1例骨性包壳不完整, 15例脊索瘤骨性包壳全都不完整,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094,P<0.05)。

    2.2 MRI表现

    骨巨细胞瘤和脊索瘤T2压脂像均呈不均匀高信号,两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行MRI检查的9例骨巨细胞瘤中6例有低信号骨性间隔,13例脊索瘤中9例有低信号骨性间隔,两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9例骨巨细胞瘤中6例有囊性改变,13例脊索瘤中4例有囊性改变,两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http://www.100md.com(张静 崔久法 高传平 刘桢 和福 徐文坚)
1 2 3下一页


    参见: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骨科 > 骨肿瘤 > 骨巨细胞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