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 > 202005
编号:13804075
肝肺囊型包虫病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2)
http://www.100md.com 2020年10月1日 《青岛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005
     2 讨 论

    包虫病是因棘球绦虫的幼虫寄生于人体组织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寄生虫病,主要分为两种类型:一是由细粒棘球绦虫幼虫感染所致的囊型包虫病,又称棘球蚴病;二是由多房棘球绦虫幼虫感染所致的泡型包虫病,又称泡球蚴病[1]。囊型包虫病较为多见,具有包膜膨胀性生长的特性,约70%发生于肝脏,20%发生于肺部[2]。临床主要表现为因囊肿占位性生长压迫局部组织或邻近器官而产生的局部压迫症状,如腹部包块、肝区隐痛、腹胀,胆管受压可致阻塞性黄疸,门静脉受压可引起门脉高压症;因肺组织疏松,包虫囊生长较快,可出现胸部隐痛、气短、咳嗽症状,压迫支气管可出现支气管扩张、肺不张等。其次表现为继发感染和囊肿破裂引起的过敏反应、继发性棘球蚴病。如肝包虫病合并感染时,与肝脓肿或膈下脓肿症状相似,肺包虫病继发感染可有高热、胸痛、咳嗽及咯脓痰表现;肝包虫囊破裂入腹腔可引起弥漫性腹膜炎及过敏反应,严重者可发生过敏性休克,其囊液中的头节播散种植可导致继发性腹腔棘球蚴病。因此,肝穿刺在肝包虫病病人应视为禁忌证,手术治疗时亦应将外囊完整切除,避免包虫囊破裂。肺包虫囊破裂,囊内容物进入支气管,病人可出现剧烈咳嗽,咳出囊液及粉皮样子囊和囊壁碎片。泡型包虫病较为少见,发病率为4%~10%[3],病变主要发生在肝脏,表现为一个或几个坚硬的包块,界限不清,具有浸润性、外生性生长的特性 ......
上一页1 2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181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