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家庭科学·新医学》 > 2009年第4期
编号:11882468
口腔门诊艾滋病感染控制对策的探讨
http://www.100md.com 2009年4月1日 《家庭科学·新医学》 2009年第4期
     【摘 要】艾滋病(AIDS)又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所致,具有传播速度快,波及地区广和死亡率高的特点,而且尚没有杀灭HIV的有效药物和手段,被称为是一种不治之症。大多数艾滋病患者发病前后都有口腔损害的发生,其病毒(HIV)广泛存在于血液、唾液、精液、泪液、乳汁、阴道分泌物及组织之中,潜伏期短的2个月,长的可达15年,口腔门诊的各项操作与唾液的密切接触以及口腔医生对艾滋病的认知能力成为口腔门诊艾滋病感染的一大隐患。因此,提高认识,加强防控措施,是阻断艾滋病在口腔门诊传播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口腔门诊 艾滋病 控制对策

    1 艾滋病的流行情况

    艾滋病又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所致。据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2008年报告,自1981年发现首例艾滋病病例以来,世界上已有2500多万人死于艾滋病。目前,全球共有3320多万人感染了艾滋病病毒。卫生部、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和世界卫生组织在北京举行的2008年世界艾滋病新闻发布会上联合通报了中国艾滋病病情:截至2008年9月30日,我国累计报告艾滋病病例264302例,其中病人77753例;报告死亡34864例。2008年1~9月共报告发现艾滋感染者和病人44839例,报告死亡6897例。目前,我国艾滋病处于总体低流行、特定人群和局部地区高流行的态势。艾滋病疫情上升速度虽有所减缓,但是地区分布差异大,流行因素广泛存在,并且,艾滋病由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扩散的态势仍在继续。

    2 艾滋病(AIDS)在口腔门诊的感染

    艾滋病病毒(HIV)广泛存在于人体的血液、唾液、精液、泪液、乳汁、阴道分泌物及组织之中,潜伏期短的2个月,长的可达15年[1]。口腔治疗时,口腔器械如拔牙钳、牙科手机、车针、拔髓针、洁牙器等接触口腔唾液、粘膜和血液,如果不彻底进行消毒,极易引起感染导致艾滋病的传播;高速牙钻机在治疗停止瞬间形成的负压将患者口腔中的唾液、致病菌回吸到手机内部造成手机水、气管道的污染也会造成HIV的感染和传播;医务人员对艾滋病在口腔的临床表现认识不足,出现误诊、漏诊造成传播;在诊疗过程中,医务人员的手不可避免地要与患者的唾液,血液和分泌物等直接接触,如果不进行正确的洗手或戴手套操作,医生的手就成了最好的传播媒介[2],更为严重的是口腔医务人员一旦染上HIV又可传染给病人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7110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