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外健康文摘·新医学学刊》 > 2007年第10期
编号:11570303
某市工业探伤X射线防护现状调查
http://www.100md.com 2007年10月1日 《中外健康文摘·新医学学刊》 2007年第10期
某市工业探伤X射线防护现状调查
某市工业探伤X射线防护现状调查
某市工业探伤X射线防护现状调查
某市工业探伤X射线防护现状调查

     [摘 要] 目的 通过调查我市工业探伤X射线机辐射剂量,了解工业探伤中的辐射现状。方法 采用实地监测固定式探伤和现场探伤的辐射量、个人剂量监测方法进行。结果 固定式探伤较现场探伤防护好,操作机房门较工件门防护好,按要求进行防护改造能够达到防护效果。结论 工业探伤在给我们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带来了辐射,但通过合理有效防护是可以降低辐射危害的。

    [关键词] 工业探伤 辐射个人剂量防护

    [中图分类号]R139[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085(2007)07-0805-02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X射线在工业探伤方面应用越来越广泛,目前它已成为监测铸造部件、焊接管道或装置等金属物体内部缺陷的主要手段。为了解我市工业X射线探伤的放射防护水平,我们于2000~2004年对16家探伤工作单位的放射防护状况进行了调查,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 百拇医药
    1 内容和方法

    1.1 对象与方法 调查2000~2004年我市16家工业X射线探伤单位,包括对12个固定式探伤机房和4个现场探伤工作场所的辐射水平监测,以及277名探伤作业人员的外照射个人剂量监测。

    1.2 测试仪器 现场外照射监测采用西安产FJ-347A型X、Y剂量仪,个人剂量元件测读FJ-411型热释光退火炉,个人剂量元件LiF(Mg•Gu•P),仪器每年经省计量测试研究所校准。

    1.3 监测方法与评价标准 X射线探伤作业现场和放射人员个人剂量监测分别按《放射卫生防护监测规范第1部分:工业X射线探伤》[1](GB/T17150)及《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方法》[2](GB5294)的规定进行。

    2结果和分析
, 百拇医药
    2.1 固定式探伤X射线监测合格率:监测不同型号X射线机34台,其中单向24台,周向15台。探伤控制室与机房周围环境测试点合格率分别为96.52%和73.95%,二者间差异非常显著(P<0.01),而不同管电压的合格率变化差别不大,结果见表1。

    2.2 探伤机房操作门与工件门监测结果:监测机房操作门82个点,工件门162个点,两门辐射剂量门缝均比门外高,但无统计学的显著差异(P<0.05=工件门的X射线辐射水平,随着电压升高有增高倾向,结果见表2。

    2.3 现场探伤X射线辐射水平监测结果:监测X射线机5台,其中单向3台,周向3台。探伤操作位和周围环境的X射线辐射水平,管电压≥200KV者和≤150KV,但无统计学的显著差异(P>0.05),结果见表3。

    2.4 防护改造后X射线辐射水平监测情况:5年间对辐射超标的6家探伤单位进行了防护发行,其中4家单位固定探伤的操作室与机房周围环境,改造前平均吸收剂量率分别达30.23μGy•h-1和95.64μGy•h-1,改造后降至2.68μGy•h-1和1.52μGy•h-1,即改造后点超标率比发行前分别下降了91.13%和98.41%。
, http://www.100md.com
    2.5 5年间工业探伤作业人员个人剂量监测年剂量低于限值1/10的人数为1345人次,占97.11%,个人剂量>5 mSv者40人次。各年的人均年剂量范围在0.007~22.654mSv。5年总人均年剂量为0.584mSv,结果见表4。

    3 讨论

    调查结果表明,固定探伤机房周围环境测试点合格率明显低于操作室,不同管电压引起的合格率变化不明显。由于探伤操作室系放射人员居留处,机房周围环境(探伤工件门外和机房外墙等)系非放射人员居留处,二者所控制剂量限值相差10倍,显然探伤工件门和机房外墙的防护要求更高,造成了机房周围合格率的降低。不同管电压未能反映出合格率的变化情况,这主要与各单位探伤操作特点和防护设施优劣有关,有的单位探伤工作虽然管电压不高,但机房本身防护差,引起外照射剂量水平高。反之,有些单位尽管采用较高管电压,由于机房屏蔽防护好,也不会产生较高辐射剂量。

    机房操作门和工件门是探伤室的基本设施,分别用于放射人员出入和探伤工件的进出。从调查结果看出,总体上两门的X射线吸收剂量率相近。探伤工件门外属非放射人员居留处,门外与门缝的平均吸收剂量率大多超过剂量限值,由此说机房周围环境的超标部位主要是工件门。
, http://www.100md.com
    3. 1 现场调查发现,凡是固定式探伤辐射剂量明显超标者,几乎都发生在未经预防性审查单位,操作室和机房周围环境最高超标分别达18倍和326倍。未按自身工作特点(曝光条件、探伤机类型和机房面积等)及标准设计的探伤室,常可出现防护门和墙体的铅当量不足,工件门与门洞墙体重叠搭接少或门与墙体间隙大,可使门缝剂量明显增高。操作门多采用开启门,在门框与门洞墙体间未衬铅屏蔽,也可产生泄漏。

    现场探伤的吸收剂量率与固定式探伤两门门外相近[2]。现场探伤作业时放射人员多利用探伤机电缆线长度进行距离控制,由于现场探伤地点不固定,工作环境区域大,如缺乏严密的警戒防范措施,可对公众造成误照。3家现场探伤单位通过调整X射线机电缆长度和作业区防护边界范围,X射线吸收剂量率明显下降。

    5年间探伤作业人员除1例超过年剂量限值的调查水平外,绝大多数明显低于年限值的1/10。我市探伤作业人员人均年剂量高于荆州市1996~1999年的水平(0.22mSv.a-1)[3],但是明显低于苏州1996~1999年的水平(0.22mSv.a-1)[4]

    参考文献

    [1] GB/T17150,放射卫生防护监测规范[S]

    [2] GB5294,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方法[S]

    [3] 付承红,郭玉松,项俊武,等1996~1998年荆州市放射工作人员外照射个人剂量水平[J]。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2001,21:148

    [4] 俞荣生,樊根凤,张殷,苏州市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与评价[J],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2001,21:134-136, http://www.100md.com(张志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