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外健康文摘·新医学学刊》 > 2007年第10期
编号:11570255
中医辨证分型治疗带下病40例临床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07年10月1日 《中外健康文摘·新医学学刊》 2007年第10期
     [摘 要] 除按带下病的证候,临证时,结合全身症状,联系病史、产史等全面分析,作出正确的辨证论治,可见带下病原因主要由于湿邪影响任、带、以致带脉失约,任脉不固所形成。湿邪有内外之别,外湿指外感之湿邪;内湿,一般指脾虚失运,肾虚失固所致。在治疗上,湿热的宜清,宜利;脾肾两虚的,以调补脾肾为主。治脾宜升,宜燥;治肾宜补,宜涩。临床上每收良效。

    [关键词] 带下病 辨证分型 中医药治疗

    [中图分类号]R856.2[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2-5085(2007)07-0855-01

    1一般情况

    本组病例40例,年龄最大的50岁,最小15岁,根据患者的病情表现,辨证分型为“脾虚、肾虚、湿热”,脾虚17例,肾虚23例,湿热型10例。

    2治疗方法

    本组病例全部采用中药汤剂治疗,根据辨证分型的不同,采用的方剂亦不同。现将不同证型用药归纳如下:①脾虚、带下者、以完带汤(《传青主女科》)左黄芪等;②肾虚带下病:分肾阳虚、肾阴虚、阳虚,以内补丸(《女科切要》)为主,根据证候左以加减方药。肾阴虚,以知柏地黄汤左加芡实等;③湿热:分湿热、热毒以止带方,根据论候左以加减,热毒带下,以五味消毒饮,左以蒲公英、白花蛇舌草、紫地丁等。

    3治疗结果

    本组40例,口服中药已取得满意效果,其中服药最短5天,最长的22天,平均服药10天即可见效。每半年进行一次妇科检查。

    4体会

    本组患者,除按带下病的证候,临证时,结合全身症状,联系病史、产史等全面分析,作出正确的辨证论治,可见带下病原因主要由于湿邪影响任、带、以致带脉失约,任脉不固所形成。湿邪有内外之别,外湿指外感之湿邪;内湿,一般指脾虚失运,肾虚失固所致。在治疗上,湿热的宜清,宜利;脾肾两虚的,以调补脾肾为主。治脾宜升,宜燥;治肾宜补,宜涩。临床上每收良效。, 百拇医药(向武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