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脾胃中心论(2)
如在治疗脾虚腹泻病人时,每用参苓白述散而收效。对于单纯性的小儿消化不良症,则多用白术、前仁、柯子、神曲四味药而奏效。
4.2 治胃注意保住胃气 在治疗胃病时,一定要分清寒、热、虚、实,除了用常规的治疗方法外,也要注意用特殊的治疗方法,更重要的问题,就是要注意保住胃气。治疗单纯的胃病是如此,治疗其他热性疾病也是如此,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这是历代医家捍卫脾胃的共同观点。也是我们现代中医所重视的问题。所谓保住胃气,一方面警告医生不要乱用伐胃之药。另一方面,就是凡治疗各种疾病,都要注意用健脾调胃之药,病人食欲问题解决了,抵抗力就会慢慢增强,病邪就会被逐,身体也就会日趋好转了。
4.3 从脾治疗诸脏疾病,是脾胃中心论的辩证方法之一,用此方法对五脏六腑的疾病进行辩证施治,必将收到较为满意的效果。
4.3.1 从脾治肝 《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篇中有“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之说。理论上证实了这一点,临床实践中也证实了这一点。有些肝病患者,用治肝之法无效,用治脾之法,却收到了满意的效果。如肝气犯胃,症见胸脘满闷时痛,两肋窜痛,食入不化,嗳气吐酸,舌苔薄黄等,法当泻肝和胃,方用四逆散合左金丸之类治之。再如肝脾两虚,证见便溏,纳呆等症,法当健脾和胃,方用逍遥散合香沙六君子汤加减治之。
4.3.2 从脾治肺,肺主气,与大肠互为表里,肺移热于大肠,大肠湿热上逆脾胃,就会出现湿热蕴积脾胃之症。如果泄去肠胃之火,肺热也会随之减轻。久咳嗽就会产生肺虚,肺虚必然波及到脾,因而就会出现“肺脾两虚”之症。如纳呆、便溏咳嗽痰多,倦怠肢软无力,甚则面足肿、苔白、脉濡弱,治当培土生金,方用四君子汤加味治之。
4.3.3 从脾治心 心居胸中,主藏神,与小肠互为表里。如思虑劳心过度,以致营血亏虚,阴精暗耗,余波及脾,从而出现心脾两虚症。症见面色萎黄,食少倦怠,气短神怯、健忘、怔忡、少寐、妇女月经不调,脉细软弱无力、苔白质淡,治宜补养心脾,方用归脾汤加减治之。
4.3.4 从脾治肾 肾左右各一,在体为骨,开窍于耳,其生理功能主藏精,为生殖发育之源,主五液,以维持体内的水液平衡。古人称“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后天赖先天之气以助之。先天赖后天之物质以养之。肾脏有病,也会波及到脾。如“脾肾两虚”就会出现大便溏泄,完谷不化,滑泻难禁,腹胀少食,神疲形寒,肢软无力,舌淡苔薄,脉沉迟,治宜补火生土,方用四神丸之类治之。, 百拇医药(施玉才)
4.2 治胃注意保住胃气 在治疗胃病时,一定要分清寒、热、虚、实,除了用常规的治疗方法外,也要注意用特殊的治疗方法,更重要的问题,就是要注意保住胃气。治疗单纯的胃病是如此,治疗其他热性疾病也是如此,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这是历代医家捍卫脾胃的共同观点。也是我们现代中医所重视的问题。所谓保住胃气,一方面警告医生不要乱用伐胃之药。另一方面,就是凡治疗各种疾病,都要注意用健脾调胃之药,病人食欲问题解决了,抵抗力就会慢慢增强,病邪就会被逐,身体也就会日趋好转了。
4.3 从脾治疗诸脏疾病,是脾胃中心论的辩证方法之一,用此方法对五脏六腑的疾病进行辩证施治,必将收到较为满意的效果。
4.3.1 从脾治肝 《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篇中有“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之说。理论上证实了这一点,临床实践中也证实了这一点。有些肝病患者,用治肝之法无效,用治脾之法,却收到了满意的效果。如肝气犯胃,症见胸脘满闷时痛,两肋窜痛,食入不化,嗳气吐酸,舌苔薄黄等,法当泻肝和胃,方用四逆散合左金丸之类治之。再如肝脾两虚,证见便溏,纳呆等症,法当健脾和胃,方用逍遥散合香沙六君子汤加减治之。
4.3.2 从脾治肺,肺主气,与大肠互为表里,肺移热于大肠,大肠湿热上逆脾胃,就会出现湿热蕴积脾胃之症。如果泄去肠胃之火,肺热也会随之减轻。久咳嗽就会产生肺虚,肺虚必然波及到脾,因而就会出现“肺脾两虚”之症。如纳呆、便溏咳嗽痰多,倦怠肢软无力,甚则面足肿、苔白、脉濡弱,治当培土生金,方用四君子汤加味治之。
4.3.3 从脾治心 心居胸中,主藏神,与小肠互为表里。如思虑劳心过度,以致营血亏虚,阴精暗耗,余波及脾,从而出现心脾两虚症。症见面色萎黄,食少倦怠,气短神怯、健忘、怔忡、少寐、妇女月经不调,脉细软弱无力、苔白质淡,治宜补养心脾,方用归脾汤加减治之。
4.3.4 从脾治肾 肾左右各一,在体为骨,开窍于耳,其生理功能主藏精,为生殖发育之源,主五液,以维持体内的水液平衡。古人称“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后天赖先天之气以助之。先天赖后天之物质以养之。肾脏有病,也会波及到脾。如“脾肾两虚”就会出现大便溏泄,完谷不化,滑泻难禁,腹胀少食,神疲形寒,肢软无力,舌淡苔薄,脉沉迟,治宜补火生土,方用四神丸之类治之。, 百拇医药(施玉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