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外健康文摘·新医学学刊》 > 2008年第1期
编号:11587644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附235例体会)
http://www.100md.com 2008年1月1日 《中外健康文摘·新医学学刊》 2008年第1期
     【摘 要】 目的总结肺心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和疗效。 方法分析235例肺心病患者的治疗情况和疗效。结果全部病例都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中医辨病与辨证治疗,234例好转出院,死亡1例,住院死亡率为0.43%。 结论 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肺心病可以提高疗效,降低住院病死率。

    【关键词】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中西医结合 治疗 体会

    【中图分类号】R2-0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08)01-0076-02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简称肺心病)是由于慢性肺和胸廓疾病或肺血管病变所引起的肺循环阻力增加,肺动脉高压,进而引起右心室肥厚、扩大,最后发展为右心衰竭的心脏病。肺心病常年存在,多因并发感染而导致呼吸衰竭和心力衰竭,病死率较高。我院老年病科从2004年3月至2007年5月共收治肺心病患者235例,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总结如下

    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系我院老年病科2004年3月至2007年5月期间住院符合1983年全国肺心病会议制定的慢性肺心病诊断标准的患者235例,平均年龄 74.69岁(57~86岁),平均病程3.7年(0.4~7年),男185例,占78.72%,女50例,占21.28%。

    2 治疗方法 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

    2.1 西医治疗

    2.1.1控制感染 呼吸道和(或)肺部感染是肺心病急性发作的主要诱因,容易导致呼吸衰竭和心力衰竭,是死亡的最主要原因,故选择有效抗生素控制感染显得十分重要,在一时尚未获得药敏结果前,我们采纳当今国际上倡导的“抗生素降阶梯疗法”[1],即首先选择广谱、高效、速效的抗生素迅速控制感染,作经验性治疗,在短期内获得药敏结果后,及时改用对针对性强,疗效肯定的窄谱抗生素治疗。本组病例使用频率最多的是三代头孢加或不加酶抑制剂,其次是三代喹偌酮类。

    2.1.2 改善呼吸功能,纠正缺氧

    2.1.2.1 化痰排痰,清除痰液

    除鼓励和帮助患者咯痰外,可选择化痰药物,如棕色合剂、必嗽平、沐舒坦、蜜炼川贝枇杷膏等祛痰药物;对有意识障碍,痰液阻塞者可借助吸痰管吸痰;对有脱水痰液粘稠者,应鼓励患者饮水或适量静脉输液,有利于痰液稀释咯出,亦可改善血液高凝状态。

    2.1.2.2 解除支气管痉挛

    对肺部有哮呜音的患者,应予支气管解痉药物,改善通气,以利气体交换和祛痰。如喘定0.25g~0.5g或氨茶碱0.25g~0.5g加入5%葡萄糖氯化钠500ml静脉滴注,每日1~2次;可配合口服氨茶碱片0.1g~0.2g,每日1~3次,维持有效血药浓度;如无禁忌症可加用β1受体兴奋剂,如舒喘灵片2.4mg,每日2~3次口服或舒喘灵气雾剂吸入。对严重喘鸣者可静滴甲基强的松龙40~80毫克/日或地塞米松5~10毫克/日,同时注意防治激素副作用。

    2.1.2.3 超声雾化吸入

    可稀释痰液,促进排痰,解除支气管痉挛,从而改善通气功能。雾化液中可加人糜蛋白酶,木舒坦,抗生素,地塞米松等药物,1~2次/日。

    2.1.2.4 氧疗

    可以用鼻道管、鼻塞或面罩持续低流量给氧,对有意识障碍、痰液阻塞或自主呼吸乏力者,应辅以人工呼吸机辅助呼吸,必要时应行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吸痰并辅以人工呼吸机辅助呼吸。本组病例多给于面罩辅助呼吸。

    2.1.2.5 呼吸兴奋剂的使用

    适用于重度缺氧、Ⅱ型呼衰,呼吸乏力或频率减慢、不规则者。如可拉明0.25~0.5克/次,肌注、静注或静滴;洛贝林3~10毫克/次,肌注、静注或静滴。上述两药可交替使用或合用,视病情调整剂量。

    2.1.3 控制心力衰竭 除卧床休息、低盐饮食外,还应选用以下治疗措施控制心力衰竭。

    2.1.3.1 血管扩张剂的使用

    血管扩张剂能使血管舒张,一方面降低外周阻力,使心脏负荷明显降低,心室舒张末期压与肺动脉压下降,心搏出量增加,肺水肿和心力衰竭得以减轻,另一方面能扩张容量血管,使回心血量减少,减轻心脏前负荷。如消心痛5mg~10mg,每日3~4次口服或消酸甘油5mg~10mg加入20ml葡萄糖泵入,每小时1~2ml。严重时可给予酚妥拉明10mg~20mg加入10%葡萄糖250ml中静脉滴注,每分钟5~10滴,根据血压,调整滴速。

    2.1.3.2 利尿,减轻钠水潴留

    使用利尿剂能减少心衰患者的钠水潴留,从而达到减轻心脏前负荷,消除水肿的目的。宜选小剂量、短疗程的缓和利尿剂,如适当给予噻嗪类利尿剂(双氢克尿噻)或(和)袢利尿剂(速尿),并应注意监测电解质和血气的变化,若利尿过猛、过度,则使血粘度增加,痰粘稠难咯,不利于维持最佳的通气血流比值,同时也易导致低钾低氯性碱中毒。

    2.1.3.3 阻断RAAS系统的过度激活,改善心室重构

    研究表明,心室重塑是心力衰竭的特征,是心衰发病率和病死率的决定因素;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RAAS)系统激活是造成心力衰竭恶性循环的重要原因之一。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和醛固酮拮抗剂能阻断RAAS的过度激活,能扩血管,降低肺动脉压力及毛细血管阻力,降低心脏负荷,最重要的是能防止心室重构,改善心衰病人预后[2],所以在无禁忌症的时都应常规给予ACEI(如卡托普利)和安体舒通口服[3]

    2.1.3.4 强心剂的应用

    指征有①感染已控制,呼吸功能已改善而心力衰竭仍未能控制者;②以右心衰为主而无明显急性感染诱因者;③出现急性左心衰者。由于缺氧时身体对洋地黄制剂的耐受性降低,故使用剂置宜小,约为常规剂量的1/2~l/3,应选用作用快,排泄快的剂型,如西地兰0.2~0.4毫克/次缓慢静注。对老年病人,也可以地高辛0.125毫克/日作为维持量使用。如严重心衰时可以给予强心利尿合剂(多巴胺、多巴酚酊胺、酚妥拉明、速尿)纠正心衰[4]

    2.1.4 其他治疗

    2.1.4.1 降低血粘稠度 给予丹参、血塞通、灯盏花、川芎嗪等能降低血液粘稠度的药物加入葡萄糖中静脉滴注。

    2.1.4.2 给予参麦、参附、黄芪注射液静滴以改善心肌收缩功能,提高机体应急能力。

    2.1.4.3 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加强营养对症支持治疗,积极防治休克,上消化道出血,心律失常,弥漫性血管内凝血,肺性脑病等并发症。

    2.2 中医辨证论治

    肺心病患者以胸部膨满,胀闷如塞,呼吸困难,喘咳上气痰多,烦燥心慌,面色晦暗,唇甲青紫,脘腹胀闷,肢体浮肿,咳痰喘肿等为特征,属于中医学的“喘症”、“肺胀”、“心悸”、“水肿”等范畴。根据肺心病的临床表现,分下列几种证型进行治疗

    2.2.1 痰瘀热壅证(多见于急性加重期,以肺部感染和呼吸衰竭为主要特征)

    证候 咳嗽加重,痰稠厚难出、痰色黄或黄白相兼,喘促息粗,腹满便结,唇舌青紫、舌质红暗,舌苔黄厚腻,脉象虚弱滑数。治宜:清肺化痰,止咳平喘。常用麻杏石甘汤加减,基本方:炙麻黄10g、杏仁(冲)12g、生石膏(先煎)30g、生甘草3g、桃仁12g、川贝母10g、冬瓜仁12g、苡仁15g、茯苓12g、陈皮6g、芦根30g、车前草30g。

    2.2.2 阳虚水泛证(多见于右心衰竭,以体循环瘀血为主要特征), http://www.100md.com(周永红)
1 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