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外健康文摘·医药月刊》 > 2007年第4期
编号:11543111
静脉注射头孢拉啶致药物性血尿的临床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07年4月1日 《医药月刊》 2007年第4期
     [摘要]目的考察静脉注射头孢拉啶致药物性血尿的临床表现,同时对头孢拉啶的肾毒性有进一步认识。方法观察应用头孢拉啶治疗出现血尿的13例患者,观察临床表现以及尿常规、肾功能以及血常规检查结果。结果均为药物性血尿,经治疗后血尿均在1~3天内消失,随访1个月~1年无血尿复发及肾功能损害。结论头孢拉啶有一定的肾毒性,各基层医院的医师应该对其引起足够的重视。

    关键词:头孢拉啶 静脉注射 药物性血尿 肾功能 肾毒性

    中图分类号:R978.1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085(2007)4-0001-02

    头孢拉啶(cefradine,先锋霉素Ⅵ)是第1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对不产青霉索酶和产青霉索酶金葡菌、A组溶血性链球菌、肺炎链球菌和草绿色链球菌的部分菌株具有良好的抗菌作用。由于其抗菌效果好,不良反应较轻且发生率低,广泛应用于临床,是儿科目前抗感染治疗中常用的抗生素。近年来有文献报道头孢拉啶静脉滴注引起药物性血尿[1],大连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也在使用过程中出现了药物性血尿的不良反应。笔者对13例因静脉注射头孢拉啶致药物性血尿的患者进行了临床分析,为了更好的合理使用头孢拉啶,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 百拇医药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病例来源于2002年11月~2005年11月大连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门诊接诊的1800患者,在应用头孢拉啶治疗出现13例血尿。患者用药前均无血尿病史、药物过敏史及出血性疾病史;未使用过其他肾损害药物,用药前均作药敏皮试。其中男7例,女6例。年龄1~8岁,其中1~3岁5例,4~6岁6例,7~8岁2例。其中急性扁桃腺炎5例,急性化脓性扁桃腺炎1例,急性支气管肺炎4例,急性支气管炎2例。

    1.2 用药方法与剂量

    全部病例均静脉注射头孢拉啶,常规剂量是50~100mg•kg~1•d~1。其中10例用量为每日50~100mg/d,3例头孢拉啶超过100mg/d,均每日应用1次。头孢拉啶分2~3次加入生理盐水中静滴,每分钟静滴速度为20~40滴。滴注时间最短者1h,最长者2.5h。
, 百拇医药
    1.3 血尿发生时间

    静脉滴注30min后发生血尿4例,比例为30.77%;输液结束后1小时内8例,比例为61.54%;大于1小时出现1例,比例为7.69%。

    1.4 临床表现

    所有患儿均有全程均匀肉眼洗肉水样或暗红色血尿,所有患儿均不伴有水肿、少尿、尿频、尿急、尿痛、关节痛、皮肤紫癜、瘀斑等,血压及心、肺、肝、肾功能均正常,无肾区叩痛,无膀胱刺激征。

    1.5 实验室检查

    本组13例患儿均出现肉眼血尿,尿常规检查:红细胞(++~++++),其中“++”者5例,“+++”者6例,“++++”者2例;尿蛋白(+~++),其中“+”者9例,“++”者4例,无管型及上皮细胞。13例患儿肾功能检查血尿素氮、肌酐均正常,血常规中血小板数正常,血沉、血补体C3、C4,血浆总蛋白、白蛋白均无异常,血电解质均正常。双肾、输尿管、膀胱行B超及X线片均无异常。
, 百拇医药
    1.6 治疗与结果

    发生血尿后立即停用头孢拉啶,给予止血剂及多饮水、补液等对症治疗,以促进头孢拉啶尽早排出体外。更换其他抗生素治疗原发病,血尿均在1~3天内消失,随访1个月至1年无血尿复发及肾功能损害。

    2 讨论

    药物对泌尿系统器官(主要为肾脏和膀胱)造成损害而出现的血尿称为药物性血尿(Hematuria)。药物性血尿多为肉眼血尿,一般停药后血尿很快消失,临床上常易与其他疾病所引起的血尿混淆。本组13例患儿应用头孢拉啶前除患呼吸道感染外均无血尿及肾脏病史,出现血尿后经停用头孢拉啶及对症处理后血尿很快消失。患儿均表现为均不伴有水肿、少尿、尿频、尿急、尿痛、关节痛、皮肤紫癜、瘀斑等,血压及心、肺、肝、肾功能均正常,无肾区叩痛,无膀胱刺激征。基本可以排除肾性血尿和尿路感染等临床常见的血尿原因,故可诊断为头孢拉啶所致的药物性血尿。
, 百拇医药
    头孢拉啶为第一代半合成头孢菌素,抗菌作用与头孢氨苄相似。本品耐酸,可以口服,吸收好,血药浓度较高。特点是耐β_内酰胺酶,对耐药性金葡菌及其他多种对广谱抗生素耐药的杆菌等有迅速而可靠的杀菌作用。主要以原形经尿排泄,尿中浓度较高。临床主要用于呼吸道、泌尿道、皮肤和软组织等的感染,如支气管炎、肺炎、肾盂肾炎、膀胱炎、耳鼻咽喉感染、肠炎及痢疾等。该药物有一定的肾毒性,在体内基本不被代谢,90%以上都是以原形药由尿排泄,口服头孢拉啶0.5g,其尿峰浓度为2000mg/L,血药浓度为16mg/L。静脉给药时,肾脏更易积聚高浓度的头孢拉啶,从而改变肾小球通透性或析出结晶,损伤肾毛细血管导致血尿。另外,本品进入体内后主要集中分布于近曲小管上皮细胞和肾间质组织,大剂量应用时尿液浓度过高,可引起近曲小管坏死和急性肾功能衰竭。头孢菌素类药物肾毒性通常表现为血尿、蛋白尿、管型尿及肾功能减退。其肾损害于停药后一般可以逆转[2]。

    本组患者均为药物性血尿,其发生的原因可能为:药物剂量偏大,静脉注射头孢拉啶的常用剂量为50~100mg/d,分2~3次。本组病例大部分用药剂量在正常范围,但均l次静脉给予,造成高血药浓度,从而引起肾损害。本组病人均按100mg/(kg•d),每天1次给药,所用药物剂量偏大;个体差异;头孢拉啶和所有头孢菌素一样.有抑制肠道菌群产生维生素K的作用,以及高浓度时抑制血小板凝集而引起出血倾向[3];婴幼儿对药物的耐受能力相对较差,尤其是在上感、发热时血管通透性增加,更易发生血尿;药品的质量也起着一啶的作用,在头孢拉啶的临床使用过程中,血尿发生的频率与药品厂家的不同有关,有的发生的多,有的出现的机会较少。

    通过本组研究,我们认为在儿科使用头孢拉啶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⑴、头孢拉啶一般常用量, 百拇医药(庄 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