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外健康文摘·医药月刊》 > 2008年第3期
编号:11608136
认知行为干预对癌症患者压力应对能力的影响
http://www.100md.com 2008年3月1日 孙慧君
第1页

    参见附件(2124KB,3页)。

     [摘 要] 目的 探讨认知行为干预对癌症患者的压力应对能力的影响。方法 将120 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n = 60 )和对照组(n =60 )。实验组在日常治疗基础上加以认知行为干预,对照组同期仅行日常治疗和常规护理。认知行为干预前后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干预后实验组较干预前压力应对能力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0.01)。结论 癌症患者压力应对能力是接受治疗、提高生命质量的前提条件,认知行为干预可明显改善癌症患者压力应对能力。

    关键词:认知行为 癌症 压力 影响

    中图分类号:R730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08)3-0007-03

    众所周知,癌症是人类生存的隐性杀手。一旦确诊癌症,患者及家属最关心的是其生存时间、如何面对、如何提高其生活质量,如何减轻由癌症带来的生理、心理、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的影响。患者迫切需要采取有效的应对方式去缓解由此给自己带来的压力。通过临床实践证明,认知行为干预对癌症患者压力应对能力有较大影响,现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5年1月~2006年6月我院120例癌症患者作为调查对象。入选条件:(1)本人对所患疾病的诊断明确。(2)80%的患者已接受过手术、化疗和(或)放疗者。将120 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 60 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职业、文化程度 、宗教信仰、个性特征、应对方式等方面均无可比性。

    1.2 方法

    实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认知行为干预,包括行为疗法、放松锻炼、健康教育、心理护理。

    1.2.1 行为疗法

    行为疗法(Behavior Therapy)又称条件反射治疗,是以行为学习理论为指导,通过治疗控制不良行为模式,进而重建和恢复良好的行为模式,消除或纠正人们异常或不良行为的一种心里治疗方法[1]。根据采集患者个人资料,进行归纳分析,找出关键问题,力求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以便解决患者思想上和行为上的不正确认知。通过责任护士自我介绍,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取得患者信任。按照护理程序的五个工作步骤,开展有针对性的工作。使患者了解不良情绪和行为表现对自身疾病的影响。

    1.2.2 放松训练

    根据患者自身情况指导患者进行有氧运动,做到循序渐进、因人而异、全面发展、持之以恒。如打太极拳、跳健身操(舞)、骑自行车、快走、慢跑等活动。

    1.2.3 健康教育

    帮助患者正确认识疾病,对自身疾病不可轻视但也不能过渡关注。指导患者掌握药物知识,尤其是化疗药物的副作用,使患者对其有充分的思想准备。注意饮食知识,增加机体免疫力。同时,向患者进行保健知识宣教。总之,健康教育应贯穿于整个治疗的全过程。

    对照组除进行常规治疗外,仅进行常规护理包括健康教育。

    1.2.4 心理护理 向病人宣传解释,给病人以启迪,从而消除对疾病的错误观念和认识,使其对疾病的治疗态度由被动变为主动。

    1.3 调查工具

    自拟调查表:内容包括姓名、年龄、职业、文化程度、家庭和社会支持程度、宗教信仰、临床诊断及病程、自我保健知识、饮食卫生知识、运动知识、疾病防治知识以及接受情绪疗法、放松训练、健康教育、心理护理后的效果。另外还包括患者的身心功能、社会适应能力等30项内容,满分12分。掌握25项以上者为优(10分以上),掌握24~18项为良(7~8分),掌握15项以下者为差(6分以下),得分越高其应对压力的能力越强。

    1.4 调查方法

    积极取得临床的配合,选择诊断明确的患者为调查对象,共发放调查表150份,回收有效问卷126份,有效回收率达84%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 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120 例癌症患者中男性89 例,女性31 例,年龄18~79岁。临床诊断分别为肺癌、消化道肿瘤、乳腺癌、妇科肿瘤及其他肿瘤。病程1个月至16年6个月。实施认知行为干预后实验组综合应对能力明显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见表1

    3 讨论

    3.1 认知行为干预对提高患者压力应对能力有较大影响

    认知行为干预是通过一系列的治疗、护理手段来提高患者压力应对能力。通过医务人员多次与患者接触、交谈、讲解使患者及家属能积极配合干预全过程。因癌症患者发生心理障碍的比率较高,主要表现为否认、绝望、恐惧、焦虑、抑郁等方面。由此可给其家庭造成不和睦、与社会不和谐,降低其生活质量。实施认知行为干预,可改善患者长期情绪障碍带来的错误认知,消除其不良情绪,提高对自身疾病治疗的依从性。

    3.2 认知行为干预可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患者一旦确诊癌症,多数不能从事正常工作,丧失正常的社会功能,发生角色冲突,沉重的家庭经济负担这一压力源也是产生压力的一个重要因素,可出现社会心理方面的问题,表现为孤独、怪癖、暴躁等。此时应利用群体的力量来帮助人们改变健康相关行为,是行为干预的一种有效策略[2]。应积极作好家属的思想工作,取得家属的配合。其次夫妻双方的感情基础也是不可忽视的内容,教育家属要有同情心、爱心,与患者多沟通,使其感情升温,让患者感到家庭的魅力所在。从而构建和睦的家庭环境,提高患者治病的信心,帮助患者转变角色,正确面对现实。

    3.3 宗教信仰是部分患者应对压力的一个重要因素

    在癌症这一群体患者中,有宗教信仰的不乏其数,他们心目中的信念可发挥不可估量的作用,是他们希望的寄托。作为医务工作者要给予正确的引导,将他们的信仰化为抗病的精神支柱,发挥其潜能。帮助患者更好的面对疾病,接受正规治疗,从而提高其生活质量。

    3.4 认知行为干预应贯穿于治疗的全过程

    帮助患者矫正不良情绪和认知行为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过程。部分患者认为癌症既绝症,无多大的治疗的治疗意义,尤其是家庭条件稍差者,这种倾向更明显。医务人员应说服教育患者,讲解医学科学发展的情况,高科技的治疗手段,使癌症患者的生存时间不断延长,用现身说法说服患者,增强治疗疾病的信心。

    综上所述,癌症患者的压力来源于多方面,对其认知行为的干预可改善患者的应对能力,提高治疗疾病的依从性,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轻痛苦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 袁耿清主编.医用心理学[J].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第1版.2001:162.

    [2] 马骁主编.健康教育学[J].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第1版.2004:292.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124KB,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