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外健康文摘·医药月刊》 > 2008年第4期
编号:11627168
肝病的发生与综合治疗(1)
http://www.100md.com 2008年4月1日 《医药月刊》 2008年第4期
     中图分类号:R575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08)4-0175-03

    肝为五脏之一,有藏血,疏泄开窍于目等功能。肝脏发生病变即为肝病,如肝炎,肝硬化,肝肿瘤等。肝炎是肝脏发生炎性变化,肝炎的病因有病毒细菌等感染,也可由于毒素、药物、化学品中毒等引起,有急性、慢性之分。症状上共同之处为恶心,食欲差,脘腹胀满,大便时溏时秘,易疲劳,发热,出虚汗,肝区不适或疼痛,肝功能异常,肝肿大,乏力等等。传染性肝炎又称病毒性肝炎,多由肝炎病毒引起,现在已知肝炎可由甲、乙、丙、丁、戌等多种。该病的发病特点为传染性强,流行广泛,发病率较高。主要症状为食欲减退,恶心厌食,腹部胀痛不适,倦怠乏力,肝肿大及肝功能损害,有些病人可出现黄疸和发热,关节痛或上呼吸道症状。病毒性肝炎以血液传播为主,无季节性,传染后多数转变为慢性肝炎,其中部分可转变成肝硬化,少数可发展成肝癌,严重威胁人民的健康。

    病毒性肝炎根据不同症候表现当属中医内科的“黄疸”、“胁痛”、“积聚”等范畴。
, 百拇医药
    乙型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性肝炎。乙型肝炎的传播途径有母婴传播、日常生活接触、胃肠道和性接触传播。乙型肝炎的发病机制非常复杂,乙肝病毒传染人体后,可引起肝脏以及其他脏器的病变。中医认为病毒性乙型肝炎的病因包括两方面,一是外感风寒、湿热、疫毒之邪;二是饮食不洁,过食辛辣肥甘、饮酒无度而致内伤。外感湿热邪毒和饮食不节是肝炎发病或加重的主要病因,而正气不足是肝炎发展的内在原因,致病因素以气滞,血瘀、络脉不和。急性肝炎以邪实为主,病机为湿热毒邪困遏脾胃、损伤肝胆;慢性肝炎多正虚邪实,病机变化为邪毒留恋,正气渐伤,肝脾、肾亏损,瘀血内结,病变脏腑主要在肝、胆、脾胃、病久累及心肾。

    检查体征:巩膜及全身皮肤粘膜可有黄疸、肝脏、脾脏不同程度的肿大,边缘有触痛或轻压痛,肝区有叩击痛。

    临床治疗:本病的西医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抗病毒,调节机体免疫功能和保护肝细胞。到目前为止,病毒性肝炎的治疗效果还很不满意,其根本原因是由于肝炎病毒在体内持久存并复制。
, 百拇医药
    一般治疗:急性肝炎治疗的关键措施是早期充分休息,待症状减轻,肝功正常后方可逐渐增加活动量,慢性病毒性肝炎的治疗主要采取抗病毒,保护肝细胞,调整机体免疫功能,改善肝功能,防止肝纤维化以及改善肝脏微循环等措施。另外还要注意清淡饮食,适当增加蛋白,糖类和维生素等,严禁饮酒。

    中医治疗:病毒性肝炎的病理特点为湿热瘀毒郁结,湿热毒邪郁于气分,深入血分,进而导致病情迁延,形成慢性,因肝为藏血之脏,湿热疫毒伤肝,久病必然入血,使病情进一步发展。外感湿热和湿热内生累及中焦,困遏脾胃,则导致肝脏疏泄功能失常,出现肝热脾湿之证候。病久则致肝脾俱伤,病理性质为正虚邪实。因此治疗首先应分虚实,急性或慢性肝炎发作时,以实证为主,慢性肝炎迁延期以虚实夹杂为主,病程后期则以虚证为主,邪实以气滞、湿热、疫毒、瘀血、寒湿、痰浊为主,治疗则以清热祛湿,解毒活血化瘀为基本原则,辅以行气化痰之法,寒湿者应温化寒湿。正虚多以肝脾亏损为主,病久及肾,故当补益肝脾兼固肾。急性肝炎或慢性肝炎活动时,自发病半月后症状渐轻,黄疸渐退。若症状不减轻反而加重,黄疸日深,则需密切观察病情,以防急黄之变。如出现黄疸迅速加深伴明显消化道症状,高度乏力,有出血或出血倾向,神志障碍,且血清胆红毒持续升高,转氨酶逐渐降低,凝血酶原时间明显延长,应高度怀疑重型肝炎。此时治疗应采取中西医结合,中医用大剂量清热解毒,凉血化瘀的药物,西医采取综合疗法,关键要做到早诊断早治疗,有望降低病死率。
, 百拇医药
    慢性病毒性肝炎多为热毒内陷,日久湿可化热,肝郁化火,因此病机常见热重于湿,治疗应以清热解毒为主。化湿为辅。但切勿使用大量苦寒败胃,损伤脾阳之品,化湿亦不可过用温燥药物,以免耗伤阴血。此外本病迁延而成慢性,久病邪毒由气入血,湿热疫毒与血互结,表现出瘀毒血热并见之象,如肝区刺痛,胁下触及瘕块,齿鼻衄血治当凉血和血为主,凉血可解毒,和血可化瘀,但活血不易太过,忌用伐肝之品。

    生活起居:急性期应多休息,减少体力的消耗,减轻肝脏负担,还可增加肝脏血液供应,增加氧气和营养的供给,从而促进肝细胞的恢复。慢性期病人应以静养为主,配合适当活动,动静结合,使血脉流畅,增强体质。

    饮食调养:合理的饮食可促进肝细胞的修复,缩短疗程,巩固疗效。饮食应以新鲜清淡,富含营养,易消化为宜,适当进食蛋白丰富的食物,如禽蛋类、瘦肉、大豆制品(肝昏迷除外),还应多食新鲜蔬菜、水果,忌食辛辣刺激性的食品,忌酒。

    精神调护:提倡精神疗法,消除病人的焦虑和悲观情情绪,使之正确对待疾病,保持乐观、豁达、开朗。经临床观察,保持乐观者可改善病情,促进疗效,缩短疗程,且较为明显。情绪不畅者,明显加重病情,影响疗效。
, http://www.100md.com
    预后:本病病情病程不同,加之个体差异,家境、心态等,预后也有所不同,急性肝炎只要早发现早治疗,一般3个月左右均可痊愈,预后良好。但如果治疗不利,出现黄疸加速加深,短期内出现肝肾功能衰竭,则属重型肝炎,病死率极高。慢性肝炎轻度病人预后较好,而中度以上者预后较差,部分病人病情可稳定或缓解。但多数病人是慢性进行性发展,并可伴有反复急性发作,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肝硬化或肝功能衰竭。

    肝硬化是由一种或几种病因长期或反复作用引起的慢性、弥漫性肝病,也是慢性消耗性疾病,为中医四大难症之一。目前尚无特异性治疗药物。本病临床上以肝功能损害及门脉高压为主要特征。可表现为消瘦乏力,蜘蛛痣、肝脾肿大、肝掌、出血、黄疸、腹水等。晚期常出现肝功能衰竭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和继发感染等严重并发症。在我国肝硬化是消化系统常见病,主要发生于中青年男性。肝硬化的起病和病程一般较缓慢,可隐伏几年至十几年。本病预后较差,死亡率极高。肝硬化根据不同的症候表现属中医学“胁痛”、“黄疸”、“积聚”、“鼓胀”等范畴。
, 百拇医药
    病因病理:在我国最为常见的是病毒性肝炎引起的肝硬化,病毒性肝炎发展至肝硬化、病程短则数月,数年或更长。病毒的持续存在,中到重度肝脏坏死以及纤维化是演变为肝硬化的主要原因。因丁型和丙型肝炎的重叠感染可加速肝硬化的发展。此外,慢性乙醇中毒,遗传和代谢性疾病;胆汁淤积、肝静脉回流受阻、化学毒物、药物及营养不良和感染等,都可以损伤肝脏,进而发展为肝硬化。上述各种病因可单独或混合作用,引起肝脏的持续损伤,肝细胞因缺氧和养料供给障碍而发生广泛坏死,由于种种原因,肝细胞破坏后得不到修复,形成脂肪浸润和纤维组织增生,随着病情不断进展,肝脏逐渐变形变硬,功能进一步减退形成肝硬化。早期表现与慢性肝炎相似,此时若不注意治疗调养,可发展到肝脾肿大、腹水,甚至呕血、昏迷等。

    中医认为,本病主要与外感湿热疫毒之邪、内伤酒食不节、情志失调、劳欲过度等关系密切。多由湿热内侵,蕴积中焦,损伤肝脾,水湿痰浊停积;或嗜酒无度,饮食不节,损伤脾胃。湿浊内生,蕴结中焦,气血郁滞;或由忧思郁怒,使肝失疏泄,气血瘀阻脉络;或由劳欲过度内伤脾胃,水湿痰浊内生,气血凝结;本病本虚标实,以肝脾肾功能失调为本,以气滞血瘀水湿蕴结为标。

    辩证施治:本病以虚证为多,虚实夹杂,既有痰血瘀阻,腹水等邪实的一面,又有气血大亏,脾虚失运正虚的一面。正虚为本,邪实为标,治疗不能单以治疗腹水为目的,应以扶正为主,在中焦下功夫,邪正兼顾,方可奏效。若注重逐水,不考虑伤正之弊,只能暂缓,不能治本。治水如此,化瘀亦然。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气旺则血生,气走血亦行。若不补气扶正,健脾化痰实难生效,故化瘀先补气养血,健脾化痰。这叫见水不治水,遇血不活血,气旺中州运,无形胜有形,即以无形之气胜有形之水、血。, 百拇医药(门连社)
1 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