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树棠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简介(2)
明代儿科世医万全指出“人以脾胃为本,所当调理,小儿脾常不足,尤不可不调也”。强调了调理脾胃在儿科临床上的重要性。据此,李老上探《内经》理论,下承诸贤之说,参以临床心得,提出了调理小儿脾胃的原则和方法。调理脾胃,含义广泛。李老认为调理脾胃应从脾胃本身的特点着眼,即从升降,纳化、利湿等方面入手,凡能使脾胃升降协调,纳化健运,燥湿相济的方法都属调理脾胃范畴,并非仅指“补益”而言。“脾健不在补贵在运”调理之法不是直补而是消除病因,保护脾胃,助其运化,便可以达到不治脾即可治脾,不补脾即可以补脾的目的。小儿生长之机旺盛,邪气一去,运化得复,脾胃可健。李老在具体遣方用药上多注意从以下三方面进行调理。
1、运脾和胃
“运脾”一语出于《本草崇原》“凡欲补脾,则用白术。凡欲运脾则用苍术”。白术的性能则是守而不走,苍术的性能是走而不守,故白术善补,苍术善行。运者是动者之意,脾主运化也主动。因此健脾者贵在运脾。此法应用于脾胃本身的功能存在,而是由于伤乳伤食,食积内停,损伤脾胃所致的脾胃虚弱症状,此时我们如果采用运脾和胃之法,祛除邪气,运化水谷,脾胃即可恢复正常状态。常用的药物是神曲、麦芽、山楂、川朴、苍术等,常用的方剂是清热化积散与健胃和散配伍使用。
2、和脾利水
李老讲这是调理脾胃重要的一环,脾喜燥恶湿,若湿邪困脾而致水肿,泄泻等证,治疗上就当和脾利水,使脾运得健。反之,健脾不利水,脾的功能就难以得到恢复,常用的药物是茯苓、猪苓、泽泻、苍术、白术等。常用的方剂是调中胃苓散,五苓散等。
3、护脾养胃
脾胃相依,二者同居中焦,相互依存,相互为用,和脾必须注意养胃。李老强调治脾应当顾胃,如此胃气强盛才能纳食,能纳食才能有所补充。否则,光消耗而无补充虚证由是而生。用药主张以甘淡之品益胃如山药、扁豆、茯苓。甘凉之品养阴开胃,如乌梅、白芍。芳香之品化湿和胃,如藿香、佩兰。常用方剂为健胃保和散,二香散等。
四诊合参精于望诊断证
李老认为,中医学的“四诊”中望诊最为客观,所以历代儿科医家把望诊列为四诊之首。古人“望而知之谓之神”“小儿病于内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8213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