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外健康文摘·医药月刊》 > 2008年第4期
编号:11627426
浅谈哮喘的中医论治(1)
http://www.100md.com 2008年4月1日 《医药月刊》 2008年第4期
     [摘 要] 哮喘具有悠久的历史和自身特色。传统的中药复方具有多靶点、多环节的作用特点,能影响哮喘病的诸多病理过程从而起到治疗作用。借助现代生物医学手段明确中药对哮喘的治疗作用探讨,认为肾阳亏虚、寒饮伏肺是哮喘反复发作的宿根:外感、七情、食伤是哮喘发作的诱因:寒饮遇感触动之后,出现寒饮化热、饮热夹杂,是哮喘发作期的主要证候特点.据此,我们提出哮喘发作期治疗应温清并用,肺肾同治,以温肺化饮、补肾纳气、清热宣肺、降逆涤痰法作为哮喘发作期的治疗大法。组方以小青龙汤为主加减。

    关键词:哮喘发作期 饮热夹杂 小青龙汤加减 中医药治疗

    中图分类号:R256.12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085(2008)4-0360-03

    前言

    历代医家多数遵从张仲景“膈上病痰…必有伏饮”是哮喘的宿根,主张哮喘病发主要是因膈上寒饮,遇感引发所致。本病属中医的哮喘(又称哮证、哮病)范畴,祖国医学对其有一千多年的深刻认识和丰富的临床经验。清代以后,多数医家认为痰热蕴肺为哮喘的主要病机特点,清代林佩琴云:“症由痰热内郁,风寒外束,初失表散,邪留肺络,遇感辄发”。后世医家多遵从此说,认为今时热哮居多。近代对本病病因病机的认识则更趋混乱,除寒饮伏肺、痰热蕴肺外,还有主张风邪伏肺、肝郁气滞、瘀血阻络等是哮喘的宿根。可谓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哮喘的理论研究

    一.古代医家对哮喘的病名认识

    最早的医学典籍《黄帝内经》中,虽无哮喘之名,却有喘鸣、喘渴、喘呼等类似哮喘的症状描述记载 ......
1 2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993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