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外健康文摘A版》 > 2007年第3期
编号:11544562
“虚不受补”是何因
http://www.100md.com 2007年3月1日 《中外健康文摘A版》 2007年第3期
     据临床调查研究发现,在当前中医内科临床上,运用补法的占治疗方法的50%以上。然而,常常有一些虚证病人出现所谓“虚不受补”的现象,这些人服用补药之后出现口干咽燥、头胀目眩,甚至心烦失眠、胃胀食减等。究竟为何会出现“虚不受补”的现象呢?分析起来,大约有以下几种原因。

    补而不当虚证有阴虚、阳虚、气虚、血虚或某一脏腑之虚的不同。若不经辨证,或辨证失误,诊断不明,可造成补而不当,结果往往事与愿违。

    用药不精当选药不精,理应清补而用滋润,理当峻补而选甘缓,或药力过峻,或药量太大,机体难以接受,也会出现不良反应。

    不重脾胃对脾胃虚弱、运化失健者,不顾调理,一味投补,使补品不能吸收。在用补法时,必须时时注意脾胃功能,兼用开胃消食之品。尤其是久虚之人脾胃功能常弱,用补药时更应顾及脾胃。

    忽略时令治病必须参照季节时令及气候特点。如春季阳气上升,秋季燥气当令,用温热的补阳药容易上火,出现口燥、咽干,甚至鼻衄出血等。

    调养失宜如果缺乏必要的调养,也会妨碍对疾病的治疗。如阴虚病人应忌食温燥助阳食品,否则,即使滋阴药用之恰当,也难以发挥疗效。

    体质特异临床上有一些患者,不论如何也不受补。对此类特殊体质的病人,可用食补来代替药补,会取得一定的效果。

    文/郭振东 摘自《医药星期三》,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