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外健康文摘A版》 > 2007年第5期
编号:11805787
识别心血管中的“炸弹”
http://www.100md.com 2007年5月1日 《中外健康文摘A版》 2007年第5期
     急性心血管事件,如急性心肌梗死在人类的死亡原因中一直名列前茅,全世界每年约有2000万人死于此类事件,而且大部分人没有明显的先兆。

    有研究表明,约70%的急性心血管事件由易损斑块引起。也因此,根除心脏病事件协会(AEHA)甚至提出了“攻克易损斑块,根除心脏事件”的奋斗目标。那么,什么是易损斑块,它为什么会造成急性心血管事件,我们该如何应对它?

    易损斑块会引发急性血栓

    “所谓易损斑块,就是容易破溃、诱发血栓的斑块。” 北京安贞医院心内科主任吕树铮教授介绍,当血液中的脂肪沉积在血管壁上面,就形成了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它包括脂质核心、纤维帽(隔开脂质核心与血管腔)、平滑肌细胞和胶原等。与普通斑块相比,易损斑块有着较大的脂质核心、薄的纤维帽和较多的炎症细胞浸润,因此也更容易破损。

    普通的、稳定的斑块出现在冠状动脉中,可以引起动脉狭窄,供血不足,导致稳定心绞痛。而易损斑块则更像一枚“定时炸弹”,它虽然引起的狭窄较轻,但很可能突然破裂,激活多种凝血机制,导致血栓形成,引发急性心血管事件。

    控制危险因素,预防易损斑块

    如果已经出现了易损斑块,有两种方法应对。

    第一,通过介入治疗在病变部位扩张血管,这样斑块即使破裂也不易阻塞血流。通常,如果动脉某处狭窄程度超过70%,会引起心脏缺血,因此要在该处放入支架,预防心绞痛,这可以称之为预防性应用支架。

    第二,药物干预。他汀类药物可以降血脂、减少炎症、促进斑块稳定并减小急性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有研究表明,他汀类药物使斑块进展速度平均降低超过了30%。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低分子肝素则可以抑制血栓形成。此外,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可以抗炎、降血压,也是比较有效的药物。

    王同军摘自《生命时报》,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