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外健康文摘A版》 > 2010年第2期
编号:11875110
为什么人过35岁当防各类骨病
http://www.100md.com 2010年2月1日 《中外健康文摘A版》 2010年第2期
     人是一个自然体,有其自身的生长规律。《素问》认为,女性从35岁、男性从40岁,身体便走向衰退,骨骼也是一样。人体共有206块骨骼,一般30岁左右达到骨峰值,这个时期也是骨密度最高的时期。30岁以后,特别是35岁以后,人的生理机能减退,内分泌水平下降,肠道钙吸收率下降,骨质流失加速,骨质疏松就会出现。

    其中,中老年人群中男性60.72%,女性90.47%患有骨质疏松。患病后当骨量丢失18~25%时出现腰膝酸软、腰腿乏力、双下肢抽筋、腰背疼痛等症状;达30%以上时,会有疼痛加剧、身长缩短、驼背、翻身、下蹲、站立、弯腰、呼吸困难等症状;如不及时治疗,只需半年到一年骨量丢失超过40%,骨组织严重损伤,就会出现骨质增生、椎间盘突出、肩周炎、退行性骨关节炎、风湿及类风湿性关节炎、股骨头坏死等多种骨病。要防治骨质疏松,只有首先从调节内分泌入手,才能从根本上缓解骨量流失,提高骨密度,加强关节的韧性和弹性,防止韧带和肌肉退化。

    另外,不要单纯补钙,需要适量运动,平衡饮食,补充保健品。运动时有外力刺激,可获得较好的骨质量。同时,不吸烟,少饮碳酸饮料、咖啡、酒精,多食骨头汤、海产品、豆制品和优质的保健品,既增加骨密度,又有助于保持骨骼健康。俗话说:“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35岁以后都必须积极预防骨质疏松及相关骨病,而且越早越好。《黄帝内经》认为:“夫道者,能却老而全形。”就是说,衰老是不可抗拒的,但只要善于保健,就可延缓其发生,减轻其危害。, 百拇医药(玉不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