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是个好东西等
看体育比赛的时候,有些念头会一闪而过。我有时也会势利地想,那些世界排名很靠后的运动员,为什么还要来参赛?有菲尔普斯出现的比赛,别的选手为什么不索性弃权?那些在举重比赛中,按照自己的实力选择了较轻重量的选手,自他确定重量的时候,就已经输在了起跑线上,为什么还要继续比赛?还有伊拉克的选手,在奥运会上,穿着起了毛球的T恤和开了口子的运动鞋,带着眉宇间的阴霾,也还是要来参加比赛,比赛又能为他们改变什么?按照通行的说法,是为显示体育精神,是听从奥林匹克精神的召唤,是为说明自己的存在,体会自己的参与感。但所有那些已然处于命定的劣势,却还是前来参赛的运动员,在所有这些浩大的、被集体灌注的精神路标之外,也还存着小小的实际的希望吧,希望奇迹发生,希望局势逆转,希望得到命运眷顾,希望某个刹那,命运的手指缝能倾泻出一些别人不屑的金沙,最不济,也能留下自己曾经希望过的痕迹。
有的时候,希望确实出现了。相比较那些“果然”,它只是为数稀少的“竟然”,但它还是出现了。当然,用“竟然”来修饰他们,是不公平的,希望或许早就由他们亲手锻造,蕴含在征程之中,但相比较更为强大的“必然”,那点希望还是太小了,可我们依旧紧紧怀揣,不敢有丝毫懈怠。
在根据斯蒂芬·金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迷雾》中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817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