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外健康文摘A版》 > 2013年第2期
编号:12748784
有种低血压是吃饭造成的
http://www.100md.com 2013年2月1日 中外健康文摘A版 2013年第2期
     对老年人来说,“吃嘛嘛香”是“身体倍儿棒”的标志。但如果吃完饭常常出现头晕、胸闷、眼前发黑、出冷汗等情况,就是吃饭导致的低血压。餐后低血压是指餐后两小时内血压下降水平大于20mmHg,或下降虽未达到上述标准却出现了头晕等症状,在老年人中较为常见,也是最容易被忽视的疾病。

    比较好的预防方法是餐前喝一杯水。饮水可迅速增加血容量,缓解血压下降速度,有良好的预防作用。从临床上看,由于进餐量大比进餐量小的血压下降明显,特别是吃了高碳水化合物食物后血压下降明显,而高脂饮食后血压基本不变。所以提倡少食多餐,每次进食七八分饱即可。不应单纯进食碳水化合物(米、面等),而应同时摄入适当蛋白质和脂肪性食物。

    有餐后低血压症状的患者,餐后应平卧0.5~2小时,以保证大脑和心脏等重要脏器的血液供应。待症状消失或血压恢复常态后再慢慢坐起,无头晕眼花等不适后方可起身站立行走,避免因不慎摔倒而导致骨折和外伤。

    对于可能影响餐后低血压的药物要进行调整。老年人常常患多种疾病,需要服用多种药物,有的药物有降低交感神经兴奋作用,加重自主神经功能不全;有些药物有扩血管及降压作用,加重血压降低;有些药物可能导致乏力,加重临床症状。

    所以,老年人出现餐后低血压后应及时到医院就诊,查查服用的药物,若有导致低血压的应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或给药时间,可有效避免餐后低血压的发作。

    (摘自《健康时报》), 百拇医药(张晓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