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外健康文摘B版》 > 2008年第7期
编号:12060821
夏季饮食指点
http://www.100md.com 2008年7月1日 《中外健康文摘B版》 2008年第7期
     每逢夏季,一些原本有肠胃疾病或是体弱的人,就会觉得食欲不振,且出现便溏、倦怠乏力的症状。炎炎夏日为何总有“吃出来”的病?原来到了夏天,人体饥饿感会减轻,胃肠供血减少,电解质易丢失,直接或间接造成了食欲和消化能力减退。加之高温下细菌易滋生,自然诱发了部分消化道疾病。

    不宜多吃生冷食物

    天热了,吃些冷饮和冰镇食品不失为一件惬意之事。不过,生冷食物不能吃的过多,尤其对自制力差的孩子和身体虚弱的老人,吃生冷食物更是大忌。因为生冷食物会直接导致肠胃温度下降,减少血流,干扰肠胃的正常蠕动,降低消化功能,从而诱发腹痛、腹泻。此外,冰淇淋等冷饮和众多饮料,含糖量不低,而糖能迅速被吸收入血,可直接抑制食欲。

    一些希望保持身材苗条的女士更要注意,一份冰淇淋含热量300千卡、一支雪糕含热量250千卡左右,而碳酸类饮料除了糖分外没有其他营养物质,会诱发和加重消化不良的症状。我们吃冷饮、喝饮料,实际是在直接补充热量。
, http://www.100md.com
    夏天,有的人会得一种“冰箱性肠炎”。顾名思义,食物在冰箱中保存时间过久,一些细菌在湿冷环境中滋生,进入人体后便会产生“冰箱性肠炎”。因此,冰箱中保存的菜肴取出后,一定要注意烧熟烧透,尽量避免吃隔夜菜。至于凉拌菜、冷面等冷食,也不要进食过多,以免加重消化负担,引起胃肠功能障碍。

    常喝水——摄入钾以防中暑

    不能把饮料和牛奶当水喝,要养成喝白开水解渴的习惯。夏季炎热出汗多,水分、电解质与维生素都丢失得较多,保持充分水分的摄入,可有效防止脱水。饮水也有技巧,宜少量而多次,不要等到口渴时再饮水。除了白开水,绿茶、淡盐水、豆浆都是不错的选择,多项研究表明,饮用绿茶后可有效增强散热、降低体温;而豆浆性平味甘,能生津润燥。

    中暑患者大多血钾低,因此夏天要特别注意补钾,多吃含钾的食物,如杏子、李子、草莓、芹菜等。饮茶既能消暑,又可补钾,可谓一举两得。此外,B族维生素直接参与营养物质代谢、维生素C增强人体免疫力,因此进食富含维生素的水果、蔬菜、豆制品在夏日饮食中也很重要。
, 百拇医药
    多吃瓜——凉性食物清热祛湿

    我们日常进食的蔬菜水果中,富含水的蔬菜水果品种众多,尤其是瓜类。西瓜,可以说是夏天最好的水果,它能清热祛暑、解渴生津,故称之为“天生一味白虎汤”(白虎汤是著名的清热中医方剂)。冬瓜,名列富含水蔬菜的榜首,其含水量高达96%。此外,黄瓜、金瓜、佛手瓜和丝瓜、南瓜、苦瓜,含水量都在90%以上。

    根据中医理论,瓜类多属于冷凉性食物,能清暑祛湿,利二便,解毒凉血,在夏季食用尤为适合。其他的凉性蔬菜瓜果还包括:西红柿、生菜、芹菜、茄子等等。夏日清热保健食品如绿豆、薏仁、百合、莲子、菊花、红豆、黑豆、豌豆等,均宜常吃。

    讲营养——既要清淡更要“清补”

    很多人知道,夏日饮食宜清淡。这里说的清淡是指在注意保持全面营养的基础上,应选择较易消化的食物烹饪方法。夏天人体食欲不振,如果饮食过于清淡,不仅没有胃口,还无法补充丢失的钠、钾等电解质。在高温环境下,人体内代谢加快,因此蛋白质不仅不可减少,还应酌量增加,每日摄入量100克至120克为宜,其中以鱼类、瘦肉、鸡肉、鳝鱼、蛋、奶和豆制品等为主。
, http://www.100md.com
    暑热易耗气伤津,过于劳累;原本体弱患病者,更易出现倦怠乏力、气短汗出、食少便溏等症状。对这类人当以“清补”为原则,注意健脾益气、祛暑化湿。饮食上可选择清淡而富于营养的食物,别吃肥甘厚味且燥热之品。同时,也可选择西洋参、生黄芪、山药、五味子、麦冬、生山楂、乌梅、石斛、菊花等药食两宜之品,煎服或泡服,以达清暑益气、健脾开胃之效。

    尝酸苦——生津止渴调味杀菌

    中医理论认为:苦可清热、去火、除烦。苦味蔬菜多是夏季佳品,如苦瓜、苦菜、苦笋、鸡毛菜、枸杞苗等。酸味食品多能生津止渴、健胃消食,且能敛汗。酸性食物包括西红柿、柠檬、草莓、乌梅、葡萄、山楂、猕猴桃等。至于醋,不仅是调味佳品,还可以直接用于杀菌。此外,夏季胃口不开,消化能力减退,加上出汗多,因此汤粥类食品十分适宜食用。如大米粥、山药粥、百合粥、绿豆汤、莲子汤等,均可选择。

    蒋红摘自《解放日报》,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