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恨难忘
人入中年,渐渐了解什么是“哀乐中年”。
哀乐中年的人,有了钱,可以上昂贵的餐厅,欣赏最好的歌剧,但也觉得身体一天不如一天。
过去爬山,有用不完的体力;现在爬山,就算精力充沛,也得保留三分。身边的孩子一下就冲上山头。我们即使能跟得上,却常不得不放慢脚步—搀扶年老的父母。
哀乐中年!“乐”于自己的成就、孩子的成长;“哀”于自己的渐衰,以及父母的凋零。
中年是站在分水岭上,一老一少,两条河左右奔流而去,激荡在我们脚下,使我们一方面欣赏风景的壮阔,一方面担心被冲走。
也就在这分水岭上,我一次又一次听到朋友抱怨,年老的父母拖累了他们的脚步: “已经爬不上去了,还要被老的拖着。看他们变得又慢又脏又哆嗦,好烦!可是回头想想,又很同情……”
“我那个自以为最伟大的老爸,居然一下子缩小了,成为一个糟老头,有时候还故意挨到我身边。摸摸我的毛衣,问:‘这是哪儿买的啊?好漂亮!’他居然在拍我马屁,让我觉得好恶心。早知道有今天,他过去又何必装作那么神气?”
在这分水岭上,人们产生矛盾与挣扎。因为面对年老的父母,不仅要去照顾,更得面对父母死亡的打击与偶像的破碎。
如同政治偶像的神话破灭之后,人们产生反感一样,中年子女也产生了莫名的反感。许多子女在这强弱形势改观时,居然在潜意识中有了报复的心态。
过去数十年的压抑与不平,现在不必再掩饰了。于是,在父母最需要我们关怀的时刻,我们反而表现了恶毒的一面。
每个子女都知道不对,不对的却继续发生。当子女报恩的同时,不自知地也报了“怨”。
每次看到木棉花,我都想起一个朋友说的话: “有一次我捡到好多木棉花,觉得花好美,但当我捧回家,父亲却狠狠打我一耳光,说我是乞丐。”想了一下,她笑笑,“当然父亲也留给我一个很深很好的记忆,有一次我要去阿姨家住几天。到了火车站,突然看见父亲骑着自行车气喘吁吁地赶来,交给我一件新洋装。我真是感动死了,每次想到都掉眼泪。”她换了一种表情,“但是这两年,我不感动了,因为我想遇了,他不是爱我,只是怕我穿得寒酸,到阿姨家会丢他的脸!”
我一惊,发现成长是这么可怕。成长把坏的记忆变得更坏,把好的记忆也可能用现实价值推想变成坏的。尤其令我难忘的是她怨恨地说:“而今,我最不喜欢木棉花,看到花就想起父亲的耳光。”
每次读《颜氏家训》里的“父子之严,不可以狎”“喜闻君子之远其子”“君子之不亲教其子”,我都想:上一代不是不爱我们,只是受了父亲威权社会的影响,用“管”的方式教,而不用“爱”的方式教,结果建立了父亲的权威,却忽略了“自然”的亲情。
我常对朋友说:“如果我们希望未来子女的孝敬,不是因为怕我们,而是因为爱我们,就让我们从今天开始爱他们,不扮演威权、不诉诸情绪、不耽于溺爱,而是采取合理的‘爱的教育’!”, 百拇医药([美]刘 墉)
哀乐中年的人,有了钱,可以上昂贵的餐厅,欣赏最好的歌剧,但也觉得身体一天不如一天。
过去爬山,有用不完的体力;现在爬山,就算精力充沛,也得保留三分。身边的孩子一下就冲上山头。我们即使能跟得上,却常不得不放慢脚步—搀扶年老的父母。
哀乐中年!“乐”于自己的成就、孩子的成长;“哀”于自己的渐衰,以及父母的凋零。
中年是站在分水岭上,一老一少,两条河左右奔流而去,激荡在我们脚下,使我们一方面欣赏风景的壮阔,一方面担心被冲走。
也就在这分水岭上,我一次又一次听到朋友抱怨,年老的父母拖累了他们的脚步: “已经爬不上去了,还要被老的拖着。看他们变得又慢又脏又哆嗦,好烦!可是回头想想,又很同情……”
“我那个自以为最伟大的老爸,居然一下子缩小了,成为一个糟老头,有时候还故意挨到我身边。摸摸我的毛衣,问:‘这是哪儿买的啊?好漂亮!’他居然在拍我马屁,让我觉得好恶心。早知道有今天,他过去又何必装作那么神气?”
在这分水岭上,人们产生矛盾与挣扎。因为面对年老的父母,不仅要去照顾,更得面对父母死亡的打击与偶像的破碎。
如同政治偶像的神话破灭之后,人们产生反感一样,中年子女也产生了莫名的反感。许多子女在这强弱形势改观时,居然在潜意识中有了报复的心态。
过去数十年的压抑与不平,现在不必再掩饰了。于是,在父母最需要我们关怀的时刻,我们反而表现了恶毒的一面。
每个子女都知道不对,不对的却继续发生。当子女报恩的同时,不自知地也报了“怨”。
每次看到木棉花,我都想起一个朋友说的话: “有一次我捡到好多木棉花,觉得花好美,但当我捧回家,父亲却狠狠打我一耳光,说我是乞丐。”想了一下,她笑笑,“当然父亲也留给我一个很深很好的记忆,有一次我要去阿姨家住几天。到了火车站,突然看见父亲骑着自行车气喘吁吁地赶来,交给我一件新洋装。我真是感动死了,每次想到都掉眼泪。”她换了一种表情,“但是这两年,我不感动了,因为我想遇了,他不是爱我,只是怕我穿得寒酸,到阿姨家会丢他的脸!”
我一惊,发现成长是这么可怕。成长把坏的记忆变得更坏,把好的记忆也可能用现实价值推想变成坏的。尤其令我难忘的是她怨恨地说:“而今,我最不喜欢木棉花,看到花就想起父亲的耳光。”
每次读《颜氏家训》里的“父子之严,不可以狎”“喜闻君子之远其子”“君子之不亲教其子”,我都想:上一代不是不爱我们,只是受了父亲威权社会的影响,用“管”的方式教,而不用“爱”的方式教,结果建立了父亲的权威,却忽略了“自然”的亲情。
我常对朋友说:“如果我们希望未来子女的孝敬,不是因为怕我们,而是因为爱我们,就让我们从今天开始爱他们,不扮演威权、不诉诸情绪、不耽于溺爱,而是采取合理的‘爱的教育’!”, 百拇医药([美]刘 墉)
参见:首页 > 保健版 > 家庭健康 > 中年保健 > 人到中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