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外健康文摘B版》 > 2010年第2期
编号:12043550
成年肥胖祸起“胎婴期”
http://www.100md.com 2010年2月1日 《中外健康文摘B版》 2010年第2期
     一般认为,心血管病是中老年人的“专利”,好像和胎儿、婴幼儿期关系不大。其实不然,许多慢性病,尤其是心血管病、代谢病都可能来源于婴幼儿期甚至胎儿期。

    大量证据表明,生命早期——胎儿期和婴儿期的营养,不仅仅是满足生长发育的营养需求,预防营养素的缺乏,更重要的是对终身健康有极大影响。早期营养状态(包括缺乏或过剩),可明显影响成年慢性病的发生。胎儿宫内发育迟缓、出生体重偏低,与成人期超重与肥胖、心血管疾病、2型糖尿病、抑郁症都密切相关。而且这种影响可传给子代。

    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是,出生体重偏低的婴儿,成年后超重和肥胖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出生体重正常婴儿。荷兰调查了30万1944—1945年出生的男性士兵,发现超重和肥胖的发生率高达80%。那时荷兰正处于二战饥荒年代,营养不良非常普遍。同期营养条件好的人群发病率则低得多。

    一项10788人参与的回顾性研究显示,出生体重<2.5公斤的新生儿,老年后发生糖耐量减低、空腹血糖增高和糖尿病的风险显著高于出生体重>2.5公斤的人。进一步研究发现,出生体重与成年后超重或肥胖存在“U”型关系,即出生体重低和过高都易导致成年肥胖和糖尿病发生,以母乳喂养为代表的适宜营养,则是预防未来肥胖和糖尿病的保护因素。

    科学家经过深入研究,提出了胚胎源和节约基因型假说,认为生命早期营养受限,机体为了与之适应,只能改变自身结构与代谢,从而使组织细胞数量或比例永久性地得到改变,结果对机体或各器官功能产生长远乃至于终生影响。这些适应使基因发生变异,被永久编程为节约基因。当成年后营养环境改变,这些基因就转变成对人体有害的因素,影响了胰腺、内分泌、肾脏等器官的正常发育,导致中老年后出现程序化的代谢异常,从而诱发超重、肥胖、胰岛素分泌缺陷、胰岛素抵抗,导致某些慢性病如心血管病、代谢综合征、糖尿病、骨质疏松、抑郁症等的发生。

    这些研究揭示,预防心血管、代谢等慢性病,必须及早动手,从娃娃抓起。怀孕早期就要引起重视,合理摄取营养,减轻孕期压力,必可取得良好效果。

    (摘自《新民晚报》), http://www.100md.com(贺耀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