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半人是被气死的等
如果问一下身边的人准备活多少岁,回答往往是:谁知道呢?现在我来回答你,我们的理想寿命是120岁。根据自然寿命系数学说,哺乳动物的寿命一般为生长周期的5-7倍,人类的生长周期是25年,按此计算,我们每个人的寿命应该是125-175岁,我们说的120岁还是一个保守数字。可是,为什么绝大部分人都活不到这么大岁数呢?有专家说,大约有50%的人是被活活气死的,大约30%的人是自己活活吃死的,另外20%是其他各种原因致死的。根据这个统计数字,我们不难发现,生气对于生命的影响,《三国演义》中周瑜气得吐血而亡,即是生气致死的最好例证。
祖国传统医学认为,七情(喜、怒、忧、思、哀、恐、惊)异常可伤及脏腑而致病。现代医学认为,生气、发怒诱发高血压病、心肌梗死、脑中风、消化性溃疡和胆囊炎等疾病。医学界的一项研究表明,良好的性袼可降低发生心肌梗死的危险,而在已患冠心病的人群中,脾气急躁、焦虑不安、易发怒患者的心肌梗死发生率,是精神愉快、性情温和患者的3倍以上。
世界卫生组织的调查显示,日本男性的平均寿命居世界之首,日本女性的平均寿命居世界第二。而日本人长寿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日本人谦和有礼,能保持一颗平常心,在日常生活中很少生气。因为“人生气的时候耗费的精力和体力,不亚于参加一次3000米赛跑”。可见,生气对人体的不良影响有多大。生一次气就相当于跑了3000米,如果你不断地一次又一次地生气,对身体的损害就可想而知了。
, 百拇医药
“气”可以简单地分为两类,一类是情绪化的人,什么事只要不顺心,心里就不高兴,而且遇事还特别爱激动,容易发生大起大落的情绪反应。在住院人群中,有相当多的患者,在入院前的一段时间内,都有过一次或几次情绪波动史。这种极端的情绪变化,最易触发长期潜伏在心血管中的各种隐患,直接引发脑梗死、心肌梗死等致命性疾病。另一类是闷气,老是觉得自己在某方面没有得到认可,如待遇、住房、职务等;这样一口“恶气”总是郁结在自己的身体里,日积月累,很有可能转化成肝癌、肺癌等恶性疾病。
每个人在生活中都难免遇到一些不顺心的事,很难做到不生气,关键的问题是怎样尽快地把气消去。世上没有“后悔药”。同样也没有“消气药”,所以,消气还得靠自己。最简单的消气方法就是在生气时默诵一下清朝阎敬铭的“不气歌”,以消气止怒。另外,生活要简单些,这样可以不用花费太多的心思就能过得舒心。还有就是要自寻开心,每天多笑些,不要同别人比较,否则,心里总会有一种不满足感,结果是自寻烦恼。
(桓学然摘自《晚报文萃》)
, 百拇医药
孔子为什么不得抑郁症
陈清华
孔夫子做了“摩登圣人”,是死了以后的事,活着的时候却总是颇吃苦头地跑来跑去。虽然曾经贵为鲁国的警视总监,却又立刻下野,失业了;并且为权臣所轻蔑,为野人所嘲弄,甚至为暴民所包围,饿扁了肚子。这些倒霉事搁一般人心理早承受不了了,可孔子非但没得抑郁症,反而活得健康快乐,这是为什么呢?
金陵客最近在一篇文章中说:孔子生当乱世,不管遭遇如何变化,始终心理平衡。面对落差,他信仰坚定,既不攀比,也不自卑,“造坎必于是,颠沛必于是”;面对诱惑,他操守坚贞,既不媚上,也不媚俗,“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他自我评价说:“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孔子生活的时代,贫富差距不小,但孔子从不讳言财富。他说:“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看来,只要收入高,他对工种并不挑剔。但是,他更坚持自己的原则:“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他从不以富贵为人生最高目标,不以奢侈享受为幸福生活,从不因生活的困顿而影响自己对理想的追求。
孔子不得抑郁症,是因为他把信仰表现在行为上,把操守表现在实践中,一生表里如一,言行一致。这恐怕是现代人最缺乏的品格。
(摘自《孔子为什么这样红》崇文书局), http://www.100md.com(又 耳等)
祖国传统医学认为,七情(喜、怒、忧、思、哀、恐、惊)异常可伤及脏腑而致病。现代医学认为,生气、发怒诱发高血压病、心肌梗死、脑中风、消化性溃疡和胆囊炎等疾病。医学界的一项研究表明,良好的性袼可降低发生心肌梗死的危险,而在已患冠心病的人群中,脾气急躁、焦虑不安、易发怒患者的心肌梗死发生率,是精神愉快、性情温和患者的3倍以上。
世界卫生组织的调查显示,日本男性的平均寿命居世界之首,日本女性的平均寿命居世界第二。而日本人长寿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日本人谦和有礼,能保持一颗平常心,在日常生活中很少生气。因为“人生气的时候耗费的精力和体力,不亚于参加一次3000米赛跑”。可见,生气对人体的不良影响有多大。生一次气就相当于跑了3000米,如果你不断地一次又一次地生气,对身体的损害就可想而知了。
, 百拇医药
“气”可以简单地分为两类,一类是情绪化的人,什么事只要不顺心,心里就不高兴,而且遇事还特别爱激动,容易发生大起大落的情绪反应。在住院人群中,有相当多的患者,在入院前的一段时间内,都有过一次或几次情绪波动史。这种极端的情绪变化,最易触发长期潜伏在心血管中的各种隐患,直接引发脑梗死、心肌梗死等致命性疾病。另一类是闷气,老是觉得自己在某方面没有得到认可,如待遇、住房、职务等;这样一口“恶气”总是郁结在自己的身体里,日积月累,很有可能转化成肝癌、肺癌等恶性疾病。
每个人在生活中都难免遇到一些不顺心的事,很难做到不生气,关键的问题是怎样尽快地把气消去。世上没有“后悔药”。同样也没有“消气药”,所以,消气还得靠自己。最简单的消气方法就是在生气时默诵一下清朝阎敬铭的“不气歌”,以消气止怒。另外,生活要简单些,这样可以不用花费太多的心思就能过得舒心。还有就是要自寻开心,每天多笑些,不要同别人比较,否则,心里总会有一种不满足感,结果是自寻烦恼。
(桓学然摘自《晚报文萃》)
, 百拇医药
孔子为什么不得抑郁症
陈清华
孔夫子做了“摩登圣人”,是死了以后的事,活着的时候却总是颇吃苦头地跑来跑去。虽然曾经贵为鲁国的警视总监,却又立刻下野,失业了;并且为权臣所轻蔑,为野人所嘲弄,甚至为暴民所包围,饿扁了肚子。这些倒霉事搁一般人心理早承受不了了,可孔子非但没得抑郁症,反而活得健康快乐,这是为什么呢?
金陵客最近在一篇文章中说:孔子生当乱世,不管遭遇如何变化,始终心理平衡。面对落差,他信仰坚定,既不攀比,也不自卑,“造坎必于是,颠沛必于是”;面对诱惑,他操守坚贞,既不媚上,也不媚俗,“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他自我评价说:“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孔子生活的时代,贫富差距不小,但孔子从不讳言财富。他说:“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看来,只要收入高,他对工种并不挑剔。但是,他更坚持自己的原则:“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他从不以富贵为人生最高目标,不以奢侈享受为幸福生活,从不因生活的困顿而影响自己对理想的追求。
孔子不得抑郁症,是因为他把信仰表现在行为上,把操守表现在实践中,一生表里如一,言行一致。这恐怕是现代人最缺乏的品格。
(摘自《孔子为什么这样红》崇文书局), http://www.100md.com(又 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