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外健康文摘B版》 > 2011年第8期
编号:12136124
“美容眼镜”的背后
http://www.100md.com 2011年8月1日 《中外健康文摘B版》 2011年第8期
     河南省郑州市某高校制定了一条新的校规:学生在校上课期间不准佩戴有色隐形眼镜。学校之所以采取这一举措,是因为不久前该校一名女生因佩戴此类隐形眼镜而导致了失明。

    无独有偶,几乎与此同时,成都某高校大四女生小希,也因佩戴彩色隐形眼镜而引发眼疾,后经医院治疗,才得以痊愈。

    而进一步的调查更是让人震惊:对于因佩戴彩色隐形眼镜(俗称:“美容镜”)而引发眼部疾病的患者,很多眼科医生早已屡见不鲜,轻者结膜发炎,重者会有角膜混浊、感染、溃疡等并发症,甚至有人因此角膜穿孔,导致失明。

    一片小小的隐形眼镜背后,到底隐藏了多少不可告人的秘密?一片薄如蝉翼的镜片,是不是夺人眼球的“黑翼”?以上案例,又是否只是冰山一角?

    诱人的“美瞳”

    2010年的央视春晚,歌坛天后王菲以一袭彩色裙装的造型惊艳亮相,一首旋律婉转的《传奇》被她独特的声线演绎得淋漓尽致,听者无不为之动容。然而,坐在电视机前的细心观众,也许还会发现另外一个“亮点”:王菲目光流转之间,瞳孔上一圈看似光晕的白色圆环为她的一双眼睛平添了几分妩媚。

    不久,类似这款有圆环花纹造型的美容镜片,立即在市场激起热卖风潮。一时间,美容镜片的品类成为了时尚界讨论的焦点,涉及美容镜片的时尚类栏目几乎天天都在“轰炸”着人们的视神经。

    有人曾用“武装到牙齿”来形容全副武装的美国大兵,而在这个为了美而不惜致残甚至“赴死”的时代,两片薄如蝉翼的隐形镜片,也将眼球“武装”了起来,让双眸更加顾盼生辉。

    据业内相关人士统计:2010年国内隐形美容镜片销售额高达1.2亿元人民币,比2009年上涨了25%,而美容镜片作为隐形眼镜中的一个小小分支,在整个国内隐形眼镜市场的占有率从2008年的19%上升至2010年的22%。这组数据只是对于目前在国内经营的几家证照齐全的品牌厂商年销售量的统计结果,如果加上一些非正规厂家和非正规渠道的产品,美容镜片的销售量其实远远不止这个数字。由于价格相差明显,一些非正规厂商的产品销量甚至要大于这些正规军。

    面对这样的现状,我们不禁思索,隐形眼镜作为一种眼镜的最基本功能——医疗功能,在现代的购买人群中,到底还占据多大的比重?

    乱象迭出

    在一家眼镜城,女老板从柜台下面的储物格里拿出了几张彩色宣传单,上面有各种美容镜片的图样,以及佩戴效果图。位于纸张下方的表格里还写有品牌、产地、系列名称、防伪细节等等信息。对照着商品图样,老板热情地推荐:“这款钻石甜心卖得很好的,喏,这个就是试戴片,你戴上试试就知道了,很薄很舒服的。”

    经过一番讨价还价之后,记者和老板达成协议,以55元的价格购买了一副“GEO水凝”平光美容镜片。而当记者提出自己的眼睛有100度近视,希望把平光的美容镜片换成100度时,老板却含糊其辞地说:“有度数的镜片暂时没货,美容镜片还是戴平光的好。”老板看上去好像不太愿意售卖有度数的美容镜片。

    随后记者又到了其他几个柜台,分别购买了几副价格从几十元到一百多元不等的美容镜片,不出所料,老板们似乎都不愿意出售有度数的镜片,纷纷用一些五花八门的理由来搪塞。

    拿到镜片之后,新的问题就来了。这款被老板称作“GEO”品牌的隐形眼镜,盛放镜片的瓶身上没有一个汉字,小小的瓶身上全是一些看上去类似韩文的符号。当记者提出索要说明书时,老板却称没有说明书。

    监管盲区

    据了解,市场上一些“山寨品牌”美容镜片的来源,主要分为境外走私和国内贴牌两种。前者显然属于非法渠道经营,消费者在购买时可以较为容易地甄别。但后者却是一个纠结的话题,在生产和经营的监管问题上,存在着一个真空地带,很多存在问题的美容镜片,正是钻了这个监管盲区的空子,合法地进入了市场。

    从医学的角度上讲,隐形眼镜属于长期接触体内的眼科光学器具,它的医学名称叫做“角膜接触镜”。此类物品长期接触角膜,按照医学划分标准,应为“第三类医疗器械”,与“人工心脏瓣膜”、“髓内针”、“骨针”等同为国家重点监管的医疗器械。

    作为国家药监局划定的“第三类医疗器械”,此类产品从生产到经营都是需要药监局批准的。首先,厂家生产此类产品,需要获得药监局的“注册号”,有了“注册号”才可获权生产。其次,各个经营此类产品的商家,需要有药监局颁发的“第三类医疗器械经营许可证”,工商部门才能把此类产品列入允许其经营的业务范围。那么,这样看似从生产到销售都如此“严丝合缝”的监管体系,其漏洞到底在哪里呢?

    “没有度数的美容镜片没有被列入第三类医疗器械的行列,所以不用受药监局的监管。”上海眼镜行业协会秘书长胡东芳女士一语道破天机。“因为这种平光的美容镜片除装饰以外,本身并不具有医疗方面的功能,所以不属于第三类医疗器械角膜接触镜的范畴。如果它有度数,就起到了矫正视力的功能,也就被纳入了第三类医疗器械的范围。”

    如此看来,商家只卖平光镜片,很有可能就是在打这个监管上的擦边球。如此经营,就可逃过药监局申请“第三类医疗器械经营许可”这一关。以此类推,一些厂家也可以靠单纯生产平光美容镜片来规避药监局的监管。

    眼镜都姓“医”

    如此一来,这种无度数却每天接触角膜的隐形镜片,被作为一种普通的“装饰用品”,和女性用的发卡、头绳一样,可以任意地出现在街边的小店、临时摊位等销售场所。从生产到卖给消费者的整个过程,没有第三方权威部门来把关。只有当此类“黑翼”出了问题,消费者向工商部门投诉,才会受到有关部门的关注,并被送往相关技术部门做质量检测。而这种滞后的责任追究,对于因美容镜片本身质量问题而引起眼部疾病的消费者来说,却是为时晚矣。

    有关专家指出,一些消费者对于美容镜片的观念理解有误,美容镜片作为一种长期接触角膜的产品,与其他美容装饰品有着本质区别,决不能抱着无所谓的态度任意购买。很多购买者只注重镜片本身是否佩戴美观,大部分人戴了试戴片觉得好看之后,便直接付钱拿了眼镜走人,丝毫不关心镜片的生产注册号等信息。专家呼吁,有关部门应尽早解决美容镜片监管的盲区,将平光美容镜片纳入医疗器械的监管范围;消费者也要树立起隐形眼镜都姓“医”的观念,以避免随意购买引发的种种不堪后果。, 百拇医药(王若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