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健康“储蓄”正当时
冬季是进行健康“储蓄”的最好季节。冬季闭藏,万物休整,神志深藏于内。人在这时只要顺应这一时令,遵循“冬藏”的养生之道,做到多“储蓄”、少“透支”,就能健康长寿。
吃:容易吸收 冬季天气虽然寒冷,但只要注意保暖,不受风寒,一般人胃口都较好,普遍能吃,对吃下的东西也能尽快消化、吸收,所以一个冬天过后,人的体重都会增加。这里就有一个科学进食的问题,不能一味贪吃,否则就会肥胖。同时,要注意消耗,即加强锻炼和适当地参加体力劳动,借助食物营养使身体结实,这是真正的健康“储蓄”。
补:容易见效 冬季少汗,更不会像夏季那样大汗淋漓,所以此时无论是药补还是食补,其中的有效成分都易于被吸收,不会随汗水排出体外;再者,冬季人的活动量小,静多于动,最适宜进补。
治:有明显效果 中医主张未病先治。冬季阳气在内,阴气在外,温热病相应减少,但病根并未彻底消除,此事注意调养,重在养阴,使“正气内存,邪不可干”,就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但是,事物都有两面性,比如,冬季能吃、能进补,但无节制就易患肥胖症、富贵病等。因此,进补必须遵循以下三项原则。
辨证进补 补药适用于各种虚弱不足的病症,比如久病体虚、劳累过度、妇女产后、外科手术后,或慢性病变、年老体衰等,都可以辨证选用补药进行调补。一般是缺什么就补什么,如气虚补气,血虚补血,阴虚滋阴,阳虚壮阳。
适度进补 补药并不是万能的,也不是多多益善。很多补药都有一定的偏性,补血药(如红枣、熟地、桂圆肉、阿胶等)性质黏腻,过量服用会伤脾胃,造成腹胀、食欲下降等;补阳药(如鹿茸、附子、肉桂等)则药性温燥,过量服用则助火伤阴;补阴药(如生地、知母、麦冬等)性味苦寒,如果过量服用则会损伤人体阳气,致使阴寒之邪在体内凝结。
食补为本 中医特别强调食物的补益功效,而某些食物本身就具有药物的治疗功效。因此,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药补不如食补”。不论是虚证患者还是健康人,都可以进行食补,达到有病治病、无病强身的目的。食物的营养作用是任何补品都不能替代的,应该是“红、黄、绿、白、黑”各色五谷杂粮都吃,多种营养,全面、均衡地吸收。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保健品毕竟不同于药品,只能发挥辅助治疗的作用,不能取代疾病的常规防治。
(摘自《中国中医药报》), 百拇医药(翟爱华)
吃:容易吸收 冬季天气虽然寒冷,但只要注意保暖,不受风寒,一般人胃口都较好,普遍能吃,对吃下的东西也能尽快消化、吸收,所以一个冬天过后,人的体重都会增加。这里就有一个科学进食的问题,不能一味贪吃,否则就会肥胖。同时,要注意消耗,即加强锻炼和适当地参加体力劳动,借助食物营养使身体结实,这是真正的健康“储蓄”。
补:容易见效 冬季少汗,更不会像夏季那样大汗淋漓,所以此时无论是药补还是食补,其中的有效成分都易于被吸收,不会随汗水排出体外;再者,冬季人的活动量小,静多于动,最适宜进补。
治:有明显效果 中医主张未病先治。冬季阳气在内,阴气在外,温热病相应减少,但病根并未彻底消除,此事注意调养,重在养阴,使“正气内存,邪不可干”,就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但是,事物都有两面性,比如,冬季能吃、能进补,但无节制就易患肥胖症、富贵病等。因此,进补必须遵循以下三项原则。
辨证进补 补药适用于各种虚弱不足的病症,比如久病体虚、劳累过度、妇女产后、外科手术后,或慢性病变、年老体衰等,都可以辨证选用补药进行调补。一般是缺什么就补什么,如气虚补气,血虚补血,阴虚滋阴,阳虚壮阳。
适度进补 补药并不是万能的,也不是多多益善。很多补药都有一定的偏性,补血药(如红枣、熟地、桂圆肉、阿胶等)性质黏腻,过量服用会伤脾胃,造成腹胀、食欲下降等;补阳药(如鹿茸、附子、肉桂等)则药性温燥,过量服用则助火伤阴;补阴药(如生地、知母、麦冬等)性味苦寒,如果过量服用则会损伤人体阳气,致使阴寒之邪在体内凝结。
食补为本 中医特别强调食物的补益功效,而某些食物本身就具有药物的治疗功效。因此,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药补不如食补”。不论是虚证患者还是健康人,都可以进行食补,达到有病治病、无病强身的目的。食物的营养作用是任何补品都不能替代的,应该是“红、黄、绿、白、黑”各色五谷杂粮都吃,多种营养,全面、均衡地吸收。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保健品毕竟不同于药品,只能发挥辅助治疗的作用,不能取代疾病的常规防治。
(摘自《中国中医药报》), 百拇医药(翟爱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