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外健康文摘B版》 > 2012年第4期
编号:12222423
做好家长的“四大基本原则”
http://www.100md.com 2012年4月1日 《中外健康文摘B版》 2012年第4期
     原则一:好家长应多做榜样,少些说教。对任何一个年龄段的人来说,空洞说教都很难达到良好的效果,由于孩子不懂得掩饰,更会表现出对它的反感,甚至产生逆反心理。因此,如果你想有一个“好孩子”,只能以身作则,先做一个“好大人”。最让人担心的就是这种教育方法:“我的小孩特别爱打人,我不知打过他多少次了都不管用。”正确的方法是,如果你不想让孩子沉迷于看电视上网,那么你自己先戒掉这些习惯;如果想让孩子对朋友包容友爱,自己就不要整天担心他们吃亏……家长的行为是孩子的风向标,千万不能对孩子严格而对自己宽松。

    原则二:不要对孩子限制太多。如果孩子喜欢光脚在地上跑,不爱吃饭,你是不是会急得不得了,想让他马上改掉这个“坏毛病”?当孩子闯了一点小祸,你是不是就大惊失色并对他讲一堆道理?其实,过多限制孩子大多来自家长心中的焦虑。不要总以为他们是“傻孩子”,他们之所以光脚跑是因为火力很壮,感觉不到冷;他们不觉得饿,所以不爱吃饭,饿的时候肯定狼吞虎咽。给孩子多点自由,就会减少他们的逆反心理,避免性格扭曲。

    原则三:给孩子丰富的语言刺激。认知心理学告诉我们,人是用语言来思维的,只有不断的语言刺激,才能让孩子的大脑更聪明。所以,家长要随时随地跟孩子交流,哪怕换块尿布也要对他们说出来,给他们讲故事、读古诗、听歌曲……早期教育决定孩子的一生,千万不要因为自己的懈怠而错失良机。

    原则四:不要恐吓孩子或对孩子太严厉。“哎呀,你怎么能这样啊!”“再淘气就把你关到小黑屋里。”这些恐吓的话只能带给孩子以不良情绪。同样,对孩子太苛刻,用严厉的表情教训、打骂他们也不可取。脑科学研究证明,早期不良情绪会严重损害儿童的智力。给他们一点犯错误的空间,一旦他们的双翅被捆绑,就不会飞得太远。

    (摘自《好妈妈胜过好老师》

    作家出版社), http://www.100md.com(尹建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