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后才顾健康是错误的人生设计
眼下,不少年轻人自认为身体好,当身体有病痛时,总是想扛扛就过去了;还有一些人觉得去医院太麻烦,就随便找点药吃。就这样,“小毛病”日积月累扛成了大病,一些年轻人突发心脏病、脑梗甚至猝死的事件更让人惋惜不已。
除了年轻人自己要主动防病,如何使老百姓晚得病、少得病也是医院和医生的责任。如果只是使用最先进的生物技术,针对疾病终末期进行治疗,将会耗费巨大的医疗资源。解决问题的根本出路是,重视预防和康复,改变“前不防、后不管”的局面。
最大的危险是年轻人没有风险意识
目前,我国慢性非传染疾病呈“井喷”趋势。最主要的五大类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为,心血管病、脑卒中、糖尿病、癌症和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每年,这五大类疾病导致的死亡人数占总死亡人数的80%。其中,因心血管疾病死亡的人数占总数的40%,心血管疾病已成为我国人民健康的第一“杀手”。
, http://www.100md.com 慢性病发病致死年龄也在提前。比如,北京市在1984~1999年的15年间,心肌梗死的死亡率增加了50%,其中35~44岁男性心梗死亡率增加了111%。
我认为,慢性病年轻化有三大原因:首先是肥胖。很多青少年吃得多,爱吃肉,爱喝含糖、高热量饮料,又没有运动习惯,成了小胖子,这埋下了一生的祸根。其次,吸烟饮酒。发生心肌坏死的第一大因素就是吸烟。由于大量饮酒,很多人的肝脏系统出现问题,甚至引发心房颤动或酒精性心肌病,导致心力衰竭,有人甚至“喝死”在酒桌上。最后,精神压力大。人在高压环境下生活,往往易形成焦虑、惊恐、抑郁等不良情绪,加重心血管病和癌症发生的风险。
不少年轻人每当身体有病痛,总是想扛扛就过去了。其最大的危险是没有风险意识,总觉得心血管病等都是老年人的事儿,离自己很遥远,于是身体长期处在超支状态。他们即使有了心脏病也没察觉,甚至有的人得了心肌梗死还以为是胃有毛病。所以,年轻人千万不要扛病,要留意身体上蛛丝马迹的变化,及时就医。
, http://www.100md.com
大家要丢掉幻想,不能认为工作挺有成就,医保也挺好,等有病时请最好的医生看病就行了。年轻时忙工作,等退休了再管健康,是一种错误的人生设计。大概一半的冠心病患者在第一次感到不舒服时就会发生心肌梗死或猝死,最终致残或丧命,根本就没有机会接受治疗。所以,年轻人要学会主动防病,从今天开始就对自己的健康负责。
在我国,高血脂、吸烟、高血压、糖尿病、肥胖,是导致冠心病和急性心肌梗死最重要的5个危险因素。控制好这些危险因素,可以大大降低心血管疾病发病和死亡风险。
有些悲剧和遗憾完全可以预防
医学的价值绝对不是让每个患者都吃上最贵、最新的药,做最贵、最先进的手术,而是使老百姓晚得病、少得病,不断延长健康生活寿命、提高生活质量。一位35岁的患者得了心肌梗死,无论手术怎么成功,都是悲剧和遗憾,而这种悲剧和遗憾完全可以预防。从根本上为患者服务,找到最有效的疾病防治方法,才是医学从业者最应该关注的问题。
, http://www.100md.com
医院要推进二次预防,就是怎么预防患者再次得病。因为得过心肌梗死的人出现猝死的情况,比没得过的人可能更高。不少得了心肌梗死的患者,没人指导他改变生活方式和调整药物,没人关注他得病以后的心理障碍,也没人帮他回归工作、回归社会。医院应该提供康复/二次预防服务,防止患者疾病复发,让患者重新做回自己,活得像正常人一样。
想做一名好医生,绝对不能只等着患者病后来就诊,必须要重视疾病预防知识的普及。医生应该把每天的医疗实践与疾病预防结合起来,既要开该开的药、做该做的手术,又要劝患者改变生活方式,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康复医疗是目前医疗服务的短板
我国长期以来对康复工作重视不够,这是整个医疗体制的问题,现在医疗资源有限,大部分都投在了治疗领域,所以一些地方出现了“前不防、后不管”的局面。有些医院还很功利,认为搞康复,反复住院少了,手术包括做支架少了,医院就不能盈利和发展了。这种认识必须改变,做好康复,让病人少复发、少住院,肯定可以节省医疗资源。
, http://www.100md.com
重视康复有很多好处。第一,总死亡率减少,让病人活得更长、生活更有质量。如果能推行系统的心血管康复工作,每年因心血管疾病而丧生的患者数量将减少1/5。如果脑卒中患者能够在发病后1年内及时接受康复训练,超过60%的患者可以实现日常活动自理。第二,明显减少反复住院,节省患者医疗费用,医生和患者能更多沟通,有利于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这是解决我国目前医患关系紧张的一个重要机制。康复应成为医疗服务链必备的组成部分。
想要保证康复成为医疗服务链的一环,首先要在卫生政策、医保制度上做总体调整。现在如果有大病医保,做支架马上就可以报销,心脏康复则没纳入医保。其次要普及常识。目前我国的康复治疗主要针对脑卒中、偏瘫、智障等疾病,很多人认为四肢能够自由活动、智力正常的心肌梗死患者根本不需要康复治疗,这是不对的。买辆车尚且需要保修维护,现在不少人是花钱买支架却不买“维护”,只等“大修”。政府、医院、医保付费方和患者都要转变认识,看到社会需求,认识到康复是必须要做的事。
我觉得可以有多种机制,可以成立专门的康复医院,大中医院可以设康复科或院中院,还可以在每个科室延展康复服务,比如心脏科增设心脏康复科。我相信康复事业在未来10年会有巨大的发展。
(摘自《青年时讯》), 百拇医药(胡大一)
除了年轻人自己要主动防病,如何使老百姓晚得病、少得病也是医院和医生的责任。如果只是使用最先进的生物技术,针对疾病终末期进行治疗,将会耗费巨大的医疗资源。解决问题的根本出路是,重视预防和康复,改变“前不防、后不管”的局面。
最大的危险是年轻人没有风险意识
目前,我国慢性非传染疾病呈“井喷”趋势。最主要的五大类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为,心血管病、脑卒中、糖尿病、癌症和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每年,这五大类疾病导致的死亡人数占总死亡人数的80%。其中,因心血管疾病死亡的人数占总数的40%,心血管疾病已成为我国人民健康的第一“杀手”。
, http://www.100md.com 慢性病发病致死年龄也在提前。比如,北京市在1984~1999年的15年间,心肌梗死的死亡率增加了50%,其中35~44岁男性心梗死亡率增加了111%。
我认为,慢性病年轻化有三大原因:首先是肥胖。很多青少年吃得多,爱吃肉,爱喝含糖、高热量饮料,又没有运动习惯,成了小胖子,这埋下了一生的祸根。其次,吸烟饮酒。发生心肌坏死的第一大因素就是吸烟。由于大量饮酒,很多人的肝脏系统出现问题,甚至引发心房颤动或酒精性心肌病,导致心力衰竭,有人甚至“喝死”在酒桌上。最后,精神压力大。人在高压环境下生活,往往易形成焦虑、惊恐、抑郁等不良情绪,加重心血管病和癌症发生的风险。
不少年轻人每当身体有病痛,总是想扛扛就过去了。其最大的危险是没有风险意识,总觉得心血管病等都是老年人的事儿,离自己很遥远,于是身体长期处在超支状态。他们即使有了心脏病也没察觉,甚至有的人得了心肌梗死还以为是胃有毛病。所以,年轻人千万不要扛病,要留意身体上蛛丝马迹的变化,及时就医。
, http://www.100md.com
大家要丢掉幻想,不能认为工作挺有成就,医保也挺好,等有病时请最好的医生看病就行了。年轻时忙工作,等退休了再管健康,是一种错误的人生设计。大概一半的冠心病患者在第一次感到不舒服时就会发生心肌梗死或猝死,最终致残或丧命,根本就没有机会接受治疗。所以,年轻人要学会主动防病,从今天开始就对自己的健康负责。
在我国,高血脂、吸烟、高血压、糖尿病、肥胖,是导致冠心病和急性心肌梗死最重要的5个危险因素。控制好这些危险因素,可以大大降低心血管疾病发病和死亡风险。
有些悲剧和遗憾完全可以预防
医学的价值绝对不是让每个患者都吃上最贵、最新的药,做最贵、最先进的手术,而是使老百姓晚得病、少得病,不断延长健康生活寿命、提高生活质量。一位35岁的患者得了心肌梗死,无论手术怎么成功,都是悲剧和遗憾,而这种悲剧和遗憾完全可以预防。从根本上为患者服务,找到最有效的疾病防治方法,才是医学从业者最应该关注的问题。
, http://www.100md.com
医院要推进二次预防,就是怎么预防患者再次得病。因为得过心肌梗死的人出现猝死的情况,比没得过的人可能更高。不少得了心肌梗死的患者,没人指导他改变生活方式和调整药物,没人关注他得病以后的心理障碍,也没人帮他回归工作、回归社会。医院应该提供康复/二次预防服务,防止患者疾病复发,让患者重新做回自己,活得像正常人一样。
想做一名好医生,绝对不能只等着患者病后来就诊,必须要重视疾病预防知识的普及。医生应该把每天的医疗实践与疾病预防结合起来,既要开该开的药、做该做的手术,又要劝患者改变生活方式,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康复医疗是目前医疗服务的短板
我国长期以来对康复工作重视不够,这是整个医疗体制的问题,现在医疗资源有限,大部分都投在了治疗领域,所以一些地方出现了“前不防、后不管”的局面。有些医院还很功利,认为搞康复,反复住院少了,手术包括做支架少了,医院就不能盈利和发展了。这种认识必须改变,做好康复,让病人少复发、少住院,肯定可以节省医疗资源。
, http://www.100md.com
重视康复有很多好处。第一,总死亡率减少,让病人活得更长、生活更有质量。如果能推行系统的心血管康复工作,每年因心血管疾病而丧生的患者数量将减少1/5。如果脑卒中患者能够在发病后1年内及时接受康复训练,超过60%的患者可以实现日常活动自理。第二,明显减少反复住院,节省患者医疗费用,医生和患者能更多沟通,有利于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这是解决我国目前医患关系紧张的一个重要机制。康复应成为医疗服务链必备的组成部分。
想要保证康复成为医疗服务链的一环,首先要在卫生政策、医保制度上做总体调整。现在如果有大病医保,做支架马上就可以报销,心脏康复则没纳入医保。其次要普及常识。目前我国的康复治疗主要针对脑卒中、偏瘫、智障等疾病,很多人认为四肢能够自由活动、智力正常的心肌梗死患者根本不需要康复治疗,这是不对的。买辆车尚且需要保修维护,现在不少人是花钱买支架却不买“维护”,只等“大修”。政府、医院、医保付费方和患者都要转变认识,看到社会需求,认识到康复是必须要做的事。
我觉得可以有多种机制,可以成立专门的康复医院,大中医院可以设康复科或院中院,还可以在每个科室延展康复服务,比如心脏科增设心脏康复科。我相信康复事业在未来10年会有巨大的发展。
(摘自《青年时讯》), 百拇医药(胡大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