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外健康文摘B版》 > 2014年第10期
编号:12558468
治心脏病先管好情绪
http://www.100md.com 2014年10月1日 《中外健康文摘B版》 2014年第10期
     美国芝加哥西北大学历时30年的研究表明,性格内向的男性死于心脏病的几率要高出50%,而性格开朗、喜欢社交的人更容易保持心脏健康。这项研究再次验证了情绪对心脏的重要性。

    其实情绪不光对预防心脏病很重要,对本身已有心脏病的患者来说,情绪管理同样非常不可缺少。北京朝阳医院心脏科曾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进行焦虑和抑郁的综合评分,情绪障碍的发生率高达45%,而且情绪障碍评分越高的患者病变越重。

    在临床上,我也碰到过不少患者由于过度关注心脏问题造成一定程度的焦虑和抑郁,从而对治疗产生了影响。

    我曾接诊过一位50多岁的扩张型心肌病患者,住院治疗好转后出院,大概两周后,他爱人来门诊找我说,“赵大夫,现在我家老王整天躺在床上,除了吃就是睡,脾气还很大,谁也不能说,总认为自己是要死的人了,什么都不能干了,让复查也不来,我都急死了。”

    听完以后我就考虑患者可能是存在对疾病的不理解产生了心理障碍,我劝她不要着急,再跟患者好好说说来复诊我给他解释。经劝说患者来复诊了,我回答了他无数个不解的问题后,患者的疑虑消除了,高兴了,答应坚持服药定期检查并适当活动。后来患者的女儿想带他出去散散心,来咨询我,我说带好药,可以去,自己量力而行,开心就好。于是全家人出去玩了一周,非常开心,旅游回来后患者就跟我说,感觉很好,对疾病的治疗有信心了。

    这个例子告诉我们,无论使用多么先进的技术进行治疗,若不改善其精神心理问题,不可能有很好的生活质量,进而会影响到患者治疗的预后。

    因为内在和外在因素是相互作用的结果,如果长期处于应急状态,会导致交感神经兴奋,血管持续收缩,血压升高,从而使心脏负荷增加,出现心脏功能不全现象,严重影响预后。所以精神心理因素和心血管疾病的出现和进展是互相依存的,遇到非常难处理的心血管问题时应该想到,患者是否需要精神方面的评估、辅导和治疗,只要管理好了情绪,心脏的治疗才能收到满意的效果。

    (摘自《健康时报》), 百拇医药(赵文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