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温输液在神经外科围手术期应用的初步研究
【中图分类号】R7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07)10-0029-02
【摘要】本研究通过比较在全身麻醉手术下进行神经外科手术中给予常温及加温输液对患者脑保护及脑代谢方面的影响,来评价这两种给液方式在神经外科手术过程中应用的利弊,从临床研究的角度探讨加温输液应用于神经外科手术过程中是否具有优越性或临床价值,为增加术中及术后恢复期病人安全进行一些有意的探索。
【关键词】加温输液;神经外科;围手术期;脑保护
有研究表明,在普通外科手术中应用加温输液可减少术中出血量、减低心血管并发症及寒战发生率、降低伤口感染率等有益的作用[1]。神经外科传统的方法是应用亚低温治疗,通过降低脑代谢率,减少脑组织耗氧量等作用机制来达到脑保护作用。本文在颅脑手术过程中应用加温输液方法,不是逆其道而行之,而是期望通过此方法即能使机体处于一个良性循环状态,又能通过改善缺血状态而减轻脑缺氧、酸中毒所造成的脑损害。
, http://www.100md.com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筛选病例共60例,其中男37例,女23例,年龄18~65岁,脑膜瘤14例,胶质瘤46例,额叶占位23例,颞叶占位12例,顶叶占位12例,其他部位占位13例。
1.2方法:根据输液方式的不同将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加温输液组和非加温输液组,每组各30例。I组为加温输液组,II组为非加温输液组。
1.2.1加温输液组患者术中使用的静脉输注液体及冲洗液均加温至37℃。非加温输液组患者术中使用室温(22~24℃)液体静脉输液及冲洗。
1.2.2温度设定在22~24℃,全身麻醉开始后,将测温探头插入直肠内距肛门10cm左右,将另一测温探头插入鼻咽部约6cm处,直至手术结束。于患者锁骨连线直至脚部以充气式保温毯予以覆盖,保持体温。
, http://www.100md.com 1.2.3进行颈内静脉穿刺,按文献方法进行颈内静脉逆行穿刺置管。患者仰卧,头中立位于床头水平,穿刺进针点在颈动脉搏动稍外侧,甲状软骨下缘水平。麻醉后,经皮穿刺,向同侧外耳孔方向进针,深度约4cm,使导管尖端位于相当于外耳道位置,即达颈内静脉球部。穿刺成功后,将14号导管介入,要求其头端到达颈静脉球部位置,用肝素生理盐水冲洗,然后套上肝素帽,通过此导管采血。
1.3统计学处理:所有数据均使用SPSS 10.0统计软件包进行分析。所有数据均进行正态性检验,属于正态分布的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偏态分布的资料以中位数(四分位间距)表示。正态分布的资料各组间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成组t检验,组内比较应用配对t检验。
2结果
2.1观察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年龄、麻醉时间、手术时间、输液量、失血量、冲洗量、尿量及麻醉诱导后温度(见表1)。研究结果显示,经成组t检验,两组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以上因素对两组病人手术前后各指标的影响程度相似,具有可比性。
, http://www.100md.com
2.2麻醉复苏时间、寒战发生率比较: 两组的麻醉复苏时间和寒战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中1 小时、术中2小时、术中3小时、术后即刻及术后24 小时时加温输液组的直肠与鼻咽温度明显高于非加温输液组(P0.05),而非加温输液组在手术中1 小时开始即有明显下降,最低温度则出现于术后即刻,与基础值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而在术中 2小时、术中3小时、手术结束即刻、术后24 小时加温输液组的心率低于非加温输液组(P0.05)。但两组的平均动脉压在术中2 小时均处于最低点,这与术中控制性降压的应用有关。
3结论
经过对结果的分析总结,我们得出如下结论:①对围手术期患者实施加温输液有利于维持稳定的体温,保障机体正常生理功能的调节。②围手术期患者应用加温液体输液有利于减少应激反应的发生。③围手术期患者应用加温液体输液可保障脑组织的有氧代谢。④围手术期患者应用加温液体输液对脑组织有保护作用。⑤围手术期患者应用加温液体输液通过人体正常代谢调节,能防止因体温降低而引起的一系列并发症[2]。由此可见,加温输液不仅可以应用于临床普通外科手术,同时可以可靠、安全地应用于神经外科手术中,对于病人术中安全、术后转归、恢复均有不可估量的作用,且因加温输液方便可行,可在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张淑月、朱君宇、彭延增等.术中低体温对患者麻醉恢复期的影响及护理干预.中华护理杂志,2003
2赵书娥.围手术期低体温及其护理.国外医学护理分册,1999
作者单位:137600内蒙古扎赉特旗人民医院, http://www.100md.com(梁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