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药物配伍禁忌的机理探讨
【中图分类号】R9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08)04-0213-02
【摘要】合理科学中西药配伍在提高治疗效果,降低西药副作用等方面,有很好的互补作用。中西药物不科学配伍会降低药物疗效,使疾病难以得到控制,对药物代谢动力学、对动物机体的过敏等都会产生影响。
【关键词】中西药配伍;药物疗效;中西医结合
1 引言
很多中药本身具有清热解毒、抑菌的作用如:黄连中的小蘖碱;黄芩中的黄芩甙;金银花中的绿原酸均为抑菌成分。合理科学中西配伍在提高治疗效果,降低西药副作用等方面,有很好的互补作用:黄芩、金银花合用时,能增强青霉素对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作用,在抑制耐药菌体蛋白质合成上有协同效应。
2 对药物代谢动力学的影响
2.1 对吸收的影响:
2.1.1 理化因素对吸收的影响:
由于中药成分复杂,所以中西药合用产生的理化变化对药物吸收的影响也是多方面的,是中西药相互作用对吸收影响的主要因素。它包括中西药成份之间的络合、螯合、吸附等作用,如四环素类、异烟肼与含有钙离子等阳性金属离子中药形成络合;含有雄黄、朱砂、鞣质成分的中药及其制剂遇部分西药易形成难溶性盐影响吸收。含有鞣质成份的中药遇铁剂形成不溶性沉淀,沉淀物不能被小肠吸收。
2.1.2 药理因素对吸收的影响:
中西药合用常常产生药理性的拮抗作用或增加毒副作用。含强心苷的中药如夹竹桃、万年青、福寿草等与羧苄西林、两性霉素B联用可引起低钾血症,低钾血症可增加心肌对含强心苷类药的敏感性诱发中毒反应。
2.2 对代谢的影响:
2.2.1 影响体内酶代谢或者破坏酶的作用:黄连与乳酶生合用,使乳霉菌活力丧失,失去其助消化的功能。金银花、连翘、黄芩、鱼腥草等有较强抗菌作用的中药,在抗菌的时候同样会抑制乳酶生、促菌生等菌类制剂的活性,因此不能联用。
2.2.2 肝药酶诱导剂的作用:中药的酊剂、流浸膏剂中不同浓度的含有乙醇。乙醇是常见的肝药酶诱导剂。
2. 2. 3 肝药酶抑制的作用:麻黄碱具有单胺氧化酶抑制剂。
3 中西药物之间的配伍产生毒性物质
含氰苷的中药如杏仁、桃仁、枇杷叶等,如与中枢镇咳药长期配伍,中药所含氰苷在胃酸作用下经酶水解生成具有镇咳作用的氢氰酸,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呼吸中枢,二者联用加重中枢镇咳药抑制呼吸中枢的作用,产生不良反应,产生有毒物质。雄黄及含雄黄的中药制剂不能与硫酸盐,亚硝酸盐类西药同服,单纯雄黄的可溶性汞盐、砷盐的含量很低,但在其他含有机酸、碱的药物和含金属离子经高温煎煮后与雄黄合用,能与雄黄发生置换反应,产生有毒的游离汞、砷使可溶性的汞盐、砷盐明显增多。
4 常见中西药不联合使用的配伍列举
4.1 中药中含鞣酸配伍禁忌:
含鞣酸较高的如地榆、山茱萸、儿茶、五倍子、虎杖、金樱子、拳参、石榴皮、诃子、大黄、侧柏炭、地榆炭等及其含大黄的中成药等不能与以下抗生素合用:四环素类抗生素、红霉素、利福平、灰黄霉素、制霉菌素、林可菌素、克林霉素、新霉素、硫酸亚铁、氯霉素和氨苄青霉素同时服用,否则可产生鞣酸盐沉淀物,不易吸收;同时鞣质本身对肝脏具有一定毒性,与红霉素、四环素、利福平、异烟肼等肝毒性药物配伍,可加重肝脏的损害。
4.2 含有机酸的中药及制剂:
酸性较强的药物如蒲公英、乌梅、山萸肉、山楂丸、保和丸、五味子、阿斯匹林、对氨基水杨酸钠、枸橼酸、苹果酸、酒石酸、维生素C等不宜碱药物如:煅龙骨、煅牡蛎、硼砂、氨茶碱、胃舒平、磺胺类抗菌药、氨基糖苷类抗菌药、氨茶碱、红霉素、多黏菌素及碳酸氢钠等碱性药物配伍。磺胺类药在酸性环境,溶解度降低,可导致尿中析出结晶,损坏肾小管的上皮细胞,引起结晶尿、血尿;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在酸性环境中抗菌作用减弱;,红霉素在酸性环境中,抗菌作用大为减弱,化学结构遭到破坏。
4.3 碱性较强的中药及制剂:
海螵蛸、硼砂、女金丹、龙骨、牡蛎、瓦楞子和一些成药大黄苏打片、乌贝散、冰硼散等不宜与氨基糖苷类抗生素配伍:因其能使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吸收增加,血药浓度上身,作用增强,耳毒副作用同时增加。相反与使尿液酸化药物诺氟沙星、呋喃妥因、吲哚美辛、头孢类抗生素合用时、四环素类等配伍使用,因碱性环境可影响这类药的吸收, 使此类药物的解离度增多,排泄加快,使作用时间和作用强度降低。
4.4 含金属离子的中药或中成药与西药的配伍禁忌:
含钙、镁、铁金属离子的中药(如:石膏、龙骨、牡蛎、赭石、珍珠、朱砂等)不可大环内酯类、四环素族抗生素、异烟肼、左旋咪唑、多巴胺、洋地黄及喹诺酮类药同服。由于大环内酯类药物分子中的大环结构与钙金属离子螯合形成复合物,影响药物胃肠稳定性,甚至易造成毒副反应或生物效应的降低。
参考文献
[1]蒙莫珂,邓羽明.试论中西药并用的合理性和配伍禁忌.中国临床医生杂志2007年第35卷第3期(总223)
[2] 陈春花,吴国荣.临床上部分中西药联用的配伍禁忌.中国误诊学杂志2006年8月第6卷第16期Chin J Misdiagn,Aug 2006 Vol 6 No.1
[3]刘冬凌,胡波. 中西药复方制剂的合理配伍与禁忌探讨.四川生理科学杂志2006;28(4), 百拇医药(饶海丽 刘 新)
【摘要】合理科学中西药配伍在提高治疗效果,降低西药副作用等方面,有很好的互补作用。中西药物不科学配伍会降低药物疗效,使疾病难以得到控制,对药物代谢动力学、对动物机体的过敏等都会产生影响。
【关键词】中西药配伍;药物疗效;中西医结合
1 引言
很多中药本身具有清热解毒、抑菌的作用如:黄连中的小蘖碱;黄芩中的黄芩甙;金银花中的绿原酸均为抑菌成分。合理科学中西配伍在提高治疗效果,降低西药副作用等方面,有很好的互补作用:黄芩、金银花合用时,能增强青霉素对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作用,在抑制耐药菌体蛋白质合成上有协同效应。
2 对药物代谢动力学的影响
2.1 对吸收的影响:
2.1.1 理化因素对吸收的影响:
由于中药成分复杂,所以中西药合用产生的理化变化对药物吸收的影响也是多方面的,是中西药相互作用对吸收影响的主要因素。它包括中西药成份之间的络合、螯合、吸附等作用,如四环素类、异烟肼与含有钙离子等阳性金属离子中药形成络合;含有雄黄、朱砂、鞣质成分的中药及其制剂遇部分西药易形成难溶性盐影响吸收。含有鞣质成份的中药遇铁剂形成不溶性沉淀,沉淀物不能被小肠吸收。
2.1.2 药理因素对吸收的影响:
中西药合用常常产生药理性的拮抗作用或增加毒副作用。含强心苷的中药如夹竹桃、万年青、福寿草等与羧苄西林、两性霉素B联用可引起低钾血症,低钾血症可增加心肌对含强心苷类药的敏感性诱发中毒反应。
2.2 对代谢的影响:
2.2.1 影响体内酶代谢或者破坏酶的作用:黄连与乳酶生合用,使乳霉菌活力丧失,失去其助消化的功能。金银花、连翘、黄芩、鱼腥草等有较强抗菌作用的中药,在抗菌的时候同样会抑制乳酶生、促菌生等菌类制剂的活性,因此不能联用。
2.2.2 肝药酶诱导剂的作用:中药的酊剂、流浸膏剂中不同浓度的含有乙醇。乙醇是常见的肝药酶诱导剂。
2. 2. 3 肝药酶抑制的作用:麻黄碱具有单胺氧化酶抑制剂。
3 中西药物之间的配伍产生毒性物质
含氰苷的中药如杏仁、桃仁、枇杷叶等,如与中枢镇咳药长期配伍,中药所含氰苷在胃酸作用下经酶水解生成具有镇咳作用的氢氰酸,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呼吸中枢,二者联用加重中枢镇咳药抑制呼吸中枢的作用,产生不良反应,产生有毒物质。雄黄及含雄黄的中药制剂不能与硫酸盐,亚硝酸盐类西药同服,单纯雄黄的可溶性汞盐、砷盐的含量很低,但在其他含有机酸、碱的药物和含金属离子经高温煎煮后与雄黄合用,能与雄黄发生置换反应,产生有毒的游离汞、砷使可溶性的汞盐、砷盐明显增多。
4 常见中西药不联合使用的配伍列举
4.1 中药中含鞣酸配伍禁忌:
含鞣酸较高的如地榆、山茱萸、儿茶、五倍子、虎杖、金樱子、拳参、石榴皮、诃子、大黄、侧柏炭、地榆炭等及其含大黄的中成药等不能与以下抗生素合用:四环素类抗生素、红霉素、利福平、灰黄霉素、制霉菌素、林可菌素、克林霉素、新霉素、硫酸亚铁、氯霉素和氨苄青霉素同时服用,否则可产生鞣酸盐沉淀物,不易吸收;同时鞣质本身对肝脏具有一定毒性,与红霉素、四环素、利福平、异烟肼等肝毒性药物配伍,可加重肝脏的损害。
4.2 含有机酸的中药及制剂:
酸性较强的药物如蒲公英、乌梅、山萸肉、山楂丸、保和丸、五味子、阿斯匹林、对氨基水杨酸钠、枸橼酸、苹果酸、酒石酸、维生素C等不宜碱药物如:煅龙骨、煅牡蛎、硼砂、氨茶碱、胃舒平、磺胺类抗菌药、氨基糖苷类抗菌药、氨茶碱、红霉素、多黏菌素及碳酸氢钠等碱性药物配伍。磺胺类药在酸性环境,溶解度降低,可导致尿中析出结晶,损坏肾小管的上皮细胞,引起结晶尿、血尿;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在酸性环境中抗菌作用减弱;,红霉素在酸性环境中,抗菌作用大为减弱,化学结构遭到破坏。
4.3 碱性较强的中药及制剂:
海螵蛸、硼砂、女金丹、龙骨、牡蛎、瓦楞子和一些成药大黄苏打片、乌贝散、冰硼散等不宜与氨基糖苷类抗生素配伍:因其能使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吸收增加,血药浓度上身,作用增强,耳毒副作用同时增加。相反与使尿液酸化药物诺氟沙星、呋喃妥因、吲哚美辛、头孢类抗生素合用时、四环素类等配伍使用,因碱性环境可影响这类药的吸收, 使此类药物的解离度增多,排泄加快,使作用时间和作用强度降低。
4.4 含金属离子的中药或中成药与西药的配伍禁忌:
含钙、镁、铁金属离子的中药(如:石膏、龙骨、牡蛎、赭石、珍珠、朱砂等)不可大环内酯类、四环素族抗生素、异烟肼、左旋咪唑、多巴胺、洋地黄及喹诺酮类药同服。由于大环内酯类药物分子中的大环结构与钙金属离子螯合形成复合物,影响药物胃肠稳定性,甚至易造成毒副反应或生物效应的降低。
参考文献
[1]蒙莫珂,邓羽明.试论中西药并用的合理性和配伍禁忌.中国临床医生杂志2007年第35卷第3期(总223)
[2] 陈春花,吴国荣.临床上部分中西药联用的配伍禁忌.中国误诊学杂志2006年8月第6卷第16期Chin J Misdiagn,Aug 2006 Vol 6 No.1
[3]刘冬凌,胡波. 中西药复方制剂的合理配伍与禁忌探讨.四川生理科学杂志2006;28(4), 百拇医药(饶海丽 刘 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