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外健康文摘·临床医师》 > 2008年第4期
编号:11674946
尿激酶动脉溶栓治疗98例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临床探讨
http://www.100md.com 2008年4月1日 《中外健康文摘·临床医师》 2008年第4期
     【中图分类号】R74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08)04-0101-02

    【摘要】目的:评价尿激酶(UK)动脉溶栓(LIT)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AIC)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98例行LIT的AIS患者,利用UK行动脉溶栓治疗,观察临床疗效和并发症。结果:溶栓后24hNIHSS评分明显改善(P[1]。近年来,动脉溶栓治疗AIC受到了广泛的关注,逐渐成为AIC的有效治疗方法,并且在理论上比静脉溶栓更有优势[2]。本文对应用尿激酶(UK)动脉溶栓治疗98例AIC患者进行相应的临床探讨。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2003年12月~2007年12月,98例AIC患者接受早期局部动脉溶栓治疗(LIT),观察其近期疗效和并发症。患者年龄18~76岁,其中男性78例,女性20例,平均年龄为56.19±11.22岁,所有患者均在发病6h内或最近4h脑卒中症状明显加重。
, http://www.100md.com
    1.2 溶栓操作过程:

    明确诊断后直接从急诊室送至导管室。采用改良Seldinger法股动脉穿刺[3],置入5F动脉鞘,5Fpigtail导管和5Fverbra导管行诊断性全脑血管造影,明确动脉闭塞部位和侧枝循环。根据造影情况,5Fverbra导管置于颈内动脉近端或经5Fguiding导管送Prowler14微导管至闭塞处;Agilityl0微导丝头端塑性成“J”形,以避免穿通血栓和机械性破坏血栓时损伤血管内膜;Prowler14微导管埋入血栓内溶栓,随后由近端向远端“追逐”溶栓。UK首剂10万IU注入闭塞区域,注药后行血管造影检查,根据血管造影和患者情况可重复注药。UK 50万IU/h,灌注液体量:50ml/h,UK最大剂量不超过100万IU,血管再通后观察15min,复查血管造影示血流灌注好则终止溶栓,溶栓时间不超过2h。溶栓过程中静脉给予肝素抗凝(首剂2000U,500U/h×4),术中予尼膜同预防血管痉挛和控制血压,如血压仍高予静脉点滴压宁定;观察唇、舌有无血管源性水肿,如有停止溶栓治疗,并给予抗组织胺药物和糖皮质激素。术后留置动脉鞘,继续抗凝治疗,3h后拔动脉鞘,“8”字绷带包扎;对血压进行连续监测,维持血压稍低于160~180/100mmHg,严格控制血糖20分9例临床转归均差。70例患者24h神经功能改善,其中65例获得良好临床转归(93% );28例24h神经功能无改善患者仅5例获得良好临床转归(18%)。75例患者获得血管再通(77% ),其中完全再通51例(52% ),部分再通24例(24% )。75例中66例获得良好临床转归(88% ),相反23例血管未通者中18例临床预后差(80% )。溶栓后24h头颅CT显示14例患者为阴性,74例患者出现新鲜脑梗死,9例患者发生SICH,另4例榕栓后30h发生SICH,13例SICH 者临床转归均差,其中死亡3例。
, 百拇医药
    3 讨论

    3.1 动脉溶栓治疗的时间窗:

    MRI、TCD研究证实早期的血管再通能改善预后,动脉持续阻断则梗死面积会进一步扩大。如果6h内能够最大限度地恢复血流就能较好地挽救缺血脑组织,限制梗死范围。然而由于个体差异,脑缺血程度,侧支循环建立的快慢多少各不相同, 治疗时间窗也不可能完全一样,部分病人在超过6h后的一定时间内治疗仍然有效。本组研究98例患者接受治疗时间在3~6h,平均为4.8h,结果显示71%的患者获得良好临床转归。

    3.2 动脉溶栓药物选择和安全性:

    当前报道过的几种血栓溶解剂包括: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重组前尿激酶(r-pro-UK),尿激酶(UK),链激酶(SK)等。这些血栓溶解剂在稳定性、半衰期和纤维蛋白选择性方面各不相同。虽然在理论上一些药物的优点超过另一些药物,易至血管再闭塞。但仍有待证实是否在急性缺血性卒中的安全性和疗效方面一种血栓溶解剂就优于另一种血栓溶解剂。而在我国UK来源丰富,价格便宜,因此比较适合国情。国内一些研究也证实UK是安全、有效的,国外LIT也大多使用UK为溶栓剂。关于UK的安全使用剂量目前尚未统一。一般认为UK剂量>100万IU血管未再通,增加剂量闭塞的血管通常也不会再通,而且有引起SICH的危险[4]。本组研究研究UK用量最小20万IU,最大100万IU,平均用量为62万IU。
, 百拇医药
    3.3 溶栓操作:

    溶栓前,先无病变侧后病变侧行全脑血管造影,明确侧枝循环情况及合并的颅内动脉病变,这不明显延长治疗时间却使治疗更安全准确。将微导管和微导丝送至血栓部位,微导丝穿通血栓并机械碎栓,为下游缺血结构提供血流,边注入溶栓剂边慢慢回撤至血栓近端,“闷药”数分钟,这样可增大溶栓剂与药物的接触面积,提高血管再通率,减少远端栓塞危险,减少溶栓剂用量。灌注溶栓剂时间不超过2h,目的是以尽量少的溶栓药物获得迅速的血管再通,缩小脑梗死的范围,并降低出血的危险。本研究机械碎栓未发生任何并发症,提示这种方法技术上是安全可靠的。总体而言,本组70例患者(71%)获得良好临床转归,证实使用UK行LIT治疗是较安全有效的。

    参考文献

    [1]罗韶辉. 尿激酶动脉内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分析[J]. 海南医学, 2006, 17(5): 60~61

    [2]何翠玲. 尿激酶超选择性动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观察及护理[J]. 内科, 2007, 2(5): 857~858

    [3]Executive Committee of the ASITN. International Thrombolysis: Ready for Prime Time?AJNR, 2001, 22(6): 55

    [4]黄燕. 尿激酶动脉内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梗死7例报道[J]. 中国卒中杂志, 2007, 26(2): 62~64, 百拇医药(王尚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