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肺外表现40例临床分析
【中图分类号】R722.1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08)04-0111-02
【摘要】目的:总结肺炎支原体肺炎的肺外表现极其治疗。方法:对2004年8月~2007年1月收治的MP肺炎140例中40例具有肺外表现的患者作系统回顾性分析。结果:出现心慌、胸闷、心肌酶学异常,心电图改变的共13例。10例中枢神经系统受累,9例脑电图轻~中度异常,12例出现呕吐,腹部不适,腹痛及腹泻,肝功能异常8例, 4例有血尿,蛋白尿。结论:肺炎支原体肺炎是小儿感染的重要病原体之一,常累及多个脏器,病情迁延,治疗首选红霉素,重者短程应用激素及丙种球蛋白,全部病例均治愈。
【关键词】支原体;肺炎;肺外表现
肺炎支原体(MP)感染是小儿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体之一,同时也可引起呼吸道以外的多个系统受损。我院2004年8月~2007年1月共收治MP肺炎140例,其中40例合并有肺外表现,现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140例MP肺炎患儿均符合《实用儿科学》临床诊断标准 [1],有肺外病变的40例其中男22例,女18例,年龄6个月~1岁3例,~3岁20例,~8岁17例;40例患儿均有不同程度发热,多为弛张热和不规则热型;全部患儿均有咳嗽,为阵发性痉咳或干咳。四季均有发病,以冬季为高峰。
1.2 肺外表现:患儿有肺外表现约占29%(40/140)MP患儿心血管系统受累,出现心慌、胸闷、心肌酶学异常(以心肌酶CK-MB增高为主),同时伴有LDH和/或HBDH升高;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心动过速,偶发室早,房室传导阻滞,ST-T改变共13例。10例(占25%)MP患儿中枢神经系统受累,表现头痛、恶心、呕吐,婴儿表现前囟膨隆, 9例脑电图示轻~中度异常,脑脊液检查均符合无菌性脑膜炎。12例(占30%)MP患儿出现呕吐,腹部不适,腹痛及腹泻,其中肝功能异常8例。4例(10%)患儿有血尿,蛋白尿。
1.3 治疗方法:所有病例均给予红霉素20~30mg/(kg•d)依病情静滴治疗1~2周,症状体征明显好转后,按续贯疗法,改用阿奇霉素片口服,10 mg/(kg•d),每日1次,连服3 d,停4 d,再服3 d,疗程2~4周。合并心血管受累的加用能量合剂,果糖二磷酸钠口服(或静点1.6-二磷酸果糖)等,均在1~2周后心肌酶谱及心电图恢复正常;恶心呕吐的给予思密达保护胃粘膜,依病情也可给止吐剂,肝功异常给维生素C,约1周消化道症状消失;有血尿、蛋白尿的适当给予立止血、维生素C等;伴有神经系统的给予脱水降颅压,适当应用脑活素等。重者短程应用激素及丙种球蛋白。
2 结果
全部病例均治愈,治疗时间2~4周,复查尿常规、心电图、心肌酶、脑电图均恢复正常。
3 讨论
随着各种类型抗生素在呼吸道疾病中的广泛应用,以及实验室检测手段的进步,迅速而准确地检出病原体已成为现实。同时,大量研究已证实肺炎的病原谱也在不断变迁。20世纪50年代以细菌为主,60~70年代腺病毒多见,80年代呼吸道合胞病毒为主要病原,90年代则MP感染逐渐增多,在小儿肺炎中约占25%,而在学龄儿中有时达50~70%[2]。
MP感染是小儿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之一,近10多年的临床研究表明,MP感染也是呼吸道以外多个器官疾病的重要原因,可引起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消化道及肾脏等疾病。其机制是由于肺炎支原体抗原与人体的心脏、肝、脑、肾存在有部分共同抗原,当肺炎支原体感染机体后可产生相应组织的自身抗体,并形成免疫复合物,引起肺以外的其他靶器官病变。也有学者认为是由于MP反复亚临床感染,增加了患儿对病原体的敏感性致免疫复合物引起血管病变的Ⅲ型变态反应,从而导致肺外病变。在本组研究资料中,有5例MP肺炎患儿以肺外表现为首发症状起病,就诊时无呼吸系统症状及肺部体征。因此,对临床上高度怀疑MP感染的患儿,应尽早做MP抗体等检查,以免误诊。本组140例MP-Ab均在1∶160以上。由于MP感染的潜伏期长,呼吸道带菌时间长,取标本时间基本不受病程影响。对合并多个系统受害者,尤其,以肺外表现为首发症状的患儿,及时查MP-Ab使患儿尽早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在治疗上,本组40例急性期均选用红霉素30mg/(kg.d)静脉滴注治疗。结果表明,对MP最低抑菌浓度以红霉素为最低,且红霉素可维持较高的血清浓度,提示红霉素仍以静脉滴注为佳[2.3]。由于本病疗程长,应用红霉素多为2~4周,考虑应用红霉素静脉滴注>2周时,患儿可能出现药热、药疹,丙氨酸转氨酶升高,重者出现溶血性贫血,肾功能衰竭,故浓度要求严格,不能超过0.1%[4]。
小儿肺炎支原体肺外表现预后良好,虽病程长,但最终可治愈。
参考文献
[1] 吴瑞萍,胡亚美,江载芳.实用儿科学,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1172
[2] 袁壮,薛辛东.儿科危重症与疑难病历诊治评述[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256-261
[3] 赵淑琴,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药物治疗新进展[J].辽宁药物与临床,2003,6(1):9-11
[4] 袁壮,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诊断治疗中的几个问题[J].中国实用儿科学杂志,2002,17(8):449, http://www.100md.com(叶英姿)
【摘要】目的:总结肺炎支原体肺炎的肺外表现极其治疗。方法:对2004年8月~2007年1月收治的MP肺炎140例中40例具有肺外表现的患者作系统回顾性分析。结果:出现心慌、胸闷、心肌酶学异常,心电图改变的共13例。10例中枢神经系统受累,9例脑电图轻~中度异常,12例出现呕吐,腹部不适,腹痛及腹泻,肝功能异常8例, 4例有血尿,蛋白尿。结论:肺炎支原体肺炎是小儿感染的重要病原体之一,常累及多个脏器,病情迁延,治疗首选红霉素,重者短程应用激素及丙种球蛋白,全部病例均治愈。
【关键词】支原体;肺炎;肺外表现
肺炎支原体(MP)感染是小儿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体之一,同时也可引起呼吸道以外的多个系统受损。我院2004年8月~2007年1月共收治MP肺炎140例,其中40例合并有肺外表现,现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140例MP肺炎患儿均符合《实用儿科学》临床诊断标准 [1],有肺外病变的40例其中男22例,女18例,年龄6个月~1岁3例,~3岁20例,~8岁17例;40例患儿均有不同程度发热,多为弛张热和不规则热型;全部患儿均有咳嗽,为阵发性痉咳或干咳。四季均有发病,以冬季为高峰。
1.2 肺外表现:患儿有肺外表现约占29%(40/140)MP患儿心血管系统受累,出现心慌、胸闷、心肌酶学异常(以心肌酶CK-MB增高为主),同时伴有LDH和/或HBDH升高;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心动过速,偶发室早,房室传导阻滞,ST-T改变共13例。10例(占25%)MP患儿中枢神经系统受累,表现头痛、恶心、呕吐,婴儿表现前囟膨隆, 9例脑电图示轻~中度异常,脑脊液检查均符合无菌性脑膜炎。12例(占30%)MP患儿出现呕吐,腹部不适,腹痛及腹泻,其中肝功能异常8例。4例(10%)患儿有血尿,蛋白尿。
1.3 治疗方法:所有病例均给予红霉素20~30mg/(kg•d)依病情静滴治疗1~2周,症状体征明显好转后,按续贯疗法,改用阿奇霉素片口服,10 mg/(kg•d),每日1次,连服3 d,停4 d,再服3 d,疗程2~4周。合并心血管受累的加用能量合剂,果糖二磷酸钠口服(或静点1.6-二磷酸果糖)等,均在1~2周后心肌酶谱及心电图恢复正常;恶心呕吐的给予思密达保护胃粘膜,依病情也可给止吐剂,肝功异常给维生素C,约1周消化道症状消失;有血尿、蛋白尿的适当给予立止血、维生素C等;伴有神经系统的给予脱水降颅压,适当应用脑活素等。重者短程应用激素及丙种球蛋白。
2 结果
全部病例均治愈,治疗时间2~4周,复查尿常规、心电图、心肌酶、脑电图均恢复正常。
3 讨论
随着各种类型抗生素在呼吸道疾病中的广泛应用,以及实验室检测手段的进步,迅速而准确地检出病原体已成为现实。同时,大量研究已证实肺炎的病原谱也在不断变迁。20世纪50年代以细菌为主,60~70年代腺病毒多见,80年代呼吸道合胞病毒为主要病原,90年代则MP感染逐渐增多,在小儿肺炎中约占25%,而在学龄儿中有时达50~70%[2]。
MP感染是小儿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之一,近10多年的临床研究表明,MP感染也是呼吸道以外多个器官疾病的重要原因,可引起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消化道及肾脏等疾病。其机制是由于肺炎支原体抗原与人体的心脏、肝、脑、肾存在有部分共同抗原,当肺炎支原体感染机体后可产生相应组织的自身抗体,并形成免疫复合物,引起肺以外的其他靶器官病变。也有学者认为是由于MP反复亚临床感染,增加了患儿对病原体的敏感性致免疫复合物引起血管病变的Ⅲ型变态反应,从而导致肺外病变。在本组研究资料中,有5例MP肺炎患儿以肺外表现为首发症状起病,就诊时无呼吸系统症状及肺部体征。因此,对临床上高度怀疑MP感染的患儿,应尽早做MP抗体等检查,以免误诊。本组140例MP-Ab均在1∶160以上。由于MP感染的潜伏期长,呼吸道带菌时间长,取标本时间基本不受病程影响。对合并多个系统受害者,尤其,以肺外表现为首发症状的患儿,及时查MP-Ab使患儿尽早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在治疗上,本组40例急性期均选用红霉素30mg/(kg.d)静脉滴注治疗。结果表明,对MP最低抑菌浓度以红霉素为最低,且红霉素可维持较高的血清浓度,提示红霉素仍以静脉滴注为佳[2.3]。由于本病疗程长,应用红霉素多为2~4周,考虑应用红霉素静脉滴注>2周时,患儿可能出现药热、药疹,丙氨酸转氨酶升高,重者出现溶血性贫血,肾功能衰竭,故浓度要求严格,不能超过0.1%[4]。
小儿肺炎支原体肺外表现预后良好,虽病程长,但最终可治愈。
参考文献
[1] 吴瑞萍,胡亚美,江载芳.实用儿科学,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1172
[2] 袁壮,薛辛东.儿科危重症与疑难病历诊治评述[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256-261
[3] 赵淑琴,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药物治疗新进展[J].辽宁药物与临床,2003,6(1):9-11
[4] 袁壮,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诊断治疗中的几个问题[J].中国实用儿科学杂志,2002,17(8):449, http://www.100md.com(叶英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