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保健事业》 > 2014年第1期
编号:12815544
静脉输液外渗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护理对策
http://www.100md.com 2014年1月1日 保健事业 2014年第1期
     摘要:静脉输液外渗是临床上护理工作中经常遇到的护理问题,其发生的常见原因有多种。本文分析静脉输液外渗的原因,并强调加强预防,采取正确的护理对策,减少和避免对患者身心的伤害,从而提高护理工作质量。

    关键词:输液外渗;原因分析;预防对策

    静脉输液外渗是指在输液过程中由于多种原因致使输入的药液渗漏在静脉以外的软组织。一般表现为肿胀、胀痛、中度或重度疼痛,常为烧灼、刺痛、皮肤暗紫等。输液外渗会使患者承受精神上的痛苦和肉体上的创伤,对医护人员产生心理压力,引发医疗纠纷。所以需要积极的预防输液外渗,一旦发生要采取正确的护理措施。

    1.静脉输液外渗的主要原因

    1.1 患者因素

    1.1.1 新生儿 新生儿因全身都分布有胎脂,仅可做穿刺,穿刺的难度大,固定后易脱落,加之哺乳或喂食影响,使其易外渗。

    1.1.2 老年人 老年人由于生理、心理、行为功能减退,导致疼痛感减低,反应迟钝,皮肤松弛,静脉脆弱,这些都容易引起注射针头移位,造成静脉输液外渗。

    1.1.3 无法沟通的患者 麻醉后的患者,使用镇静剂或处于昏迷状态的患者。此类患者由于烦躁、感觉和知觉障碍,容易发生外渗。

    1.1.4 重症患者 休克、严重脱水、病危的患者,此类患者由于微循环受损,血管通透性增加,容易发生外渗。

    1.2 药物因素

    刺激性大的药物如化疗药物、甘露醇、钙剂,缩血管药物如多巴胺、间羟胺等外渗的高危药物,这些药物一旦外渗,将引起严重的后果。

    1.3 技术因素

    护理技术缺陷造成外渗的情况:没有经验,对血管不了解,局部解剖位置不清楚。穿刺时,针头斜面没完全刺入血管内。 护理人员知识缺乏,对药物特性及使用方法缺乏了解。 同一部位多次穿刺。

    1.4 解剖部位

    远端小静脉较大的静脉容易发生外渗; 静脉炎的血管,由于血管收缩,血管内压力增加,容易发生外渗;关节、皮下组织少的部位由于活动度大,易外渗。

    1.5 护士心理素质原因

    在医疗护理行业中,极为重视患者的心理护理,而护士的心理因素常被忽视,工作中发现护士的心理素质和工作情绪,与静脉穿刺的成功率有密切的关系,患者对护士不信任,提出过高要求,给护士的心理造成压力,可能导致穿刺失败。

    2.静脉输液外渗的预防

    2.1 提高穿刺的成功率

    加强基本功的训练,力求“一针见血”,穿刺时避开关节、血管交叉处,穿刺成功后要妥善固定好针头,必要时采用保护性约束,已发生外渗者不在此处远端再做穿刺,同一静脉尽量避免多次反复穿刺,以防血管壁多处穿孔而引起局部渗液、渗血,造成第 2 次穿刺困难。

    2.2 选择合适静脉

    正确选择静脉,有计划地使用静脉。 长期住院的患者、化疗患者尽量使用静脉留置针,可避免静脉的反复穿刺,保护血管。 输甘露醇或使用静脉留置针时,选择粗直血管,避开静脉瓣和关节处。 常用药遵循由远心端由外到内左右交替使用。

    2.3 护士的心理素质培养

    护士应在日常工作中修炼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不被任何外界环境影响,增强自信心,注意用语言与患者沟通,取得患者的信任和配合。

    2.4 掌握药物的性能、特点及使用的注意事项

    注意输入药物浓度及速度,药物浓度过高和药物本身的理化因素,是引起渗漏的主要原因。 据统计,发生渗漏高渗溶液(20%甘露醇)占 35%,抗肿瘤药物占 5%,其他常用药物合计占 60%,此统计数据表明,输甘露醇明显高于化疗药物和其他常用药物。 持续输入多巴胺 、间羟胺时 ,应用留置针建立两条静脉通道,每隔 2~3 h 交替使用,以免造成渗漏,发生局部组织坏死。 用甘露醇时局部热敷或提高药物的温度,使血管通畅性增高,使用刺激性大的药物时先输入少量生理盐水确保针头在血管内才能滴入药物。

    2.4 加强责任心、多巡视

    特别是危重患者,巡视时要检查输液部位,发现药物外渗及时给予处理;输注化疗药物或其他容易引起组织坏死的药物时,要进行床头交接班。

    2.5 做好患者的宣教

    交代使用留置针及中心静脉置管的好处,保护留置针的方法;在输注高危药物时要向患者及家属说明,要求患者尽量减少活动,并指导患者及家属自我观察,如果出现注射部位疼痛、肿胀,及时向护理人员报告。

    2.6 正确拔针

    输液完毕,拧紧调节器,除去胶布,快速拔针,在针尖即将离开皮肤的瞬间,迅速用干棉签沿血管方向按压穿刺点及其稍上方,直至不出血为止,一般为5-10 min,切忌在按压处来回揉动,按压的力度要适中;正确拔针可避免血管损伤,提高血管的利用率,防止皮下淤血和再次输液时发生渗漏。

    3.护理对策

    3.1 小范围外渗:外渗的药液对组织刺激性小、容易吸收的,如普通的溶液、辅助治疗的药液,可以用湿热敷,或用95%的乙醇、50%的硫酸镁湿敷,肿胀很快就会消退。输入的药液为血管活性药,局部肿胀虽不明显,但发红、苍白、疼痛明显的,必须立即更换注射部位,局部可用95%乙醇持续湿敷,红肿也会很快消失。

    3.2 大范围外渗:输入的药液为刺激性大的药液,如在四肢,局部制动,抬高患肢,用50%的硫酸镁或95%的乙醇持续湿敷,配合理疗,局部封闭,亦可用相对应的药物相拮抗,如缩血管药物多巴胺、间羟胺、去甲肾上腺素等外渗可以用酚妥拉明、硝酸甘油、地塞米松,钙剂可用50%的硫酸镁、山莨菪碱(654-2)湿敷,每日输液完毕后在穿刺静脉部位涂擦具有活血化瘀、消炎止痛、营养修复、软化血管的药物,如万应止痛膏、红灵油膏、生姜汁、芦荟汁等,具有非常好的效果,涂擦时应将药膏反复轻揉以使药性渗入皮下被血管壁吸收而发挥作用,如同时辅以局部湿热敷,则效果更佳。

    3.3 化疗药物外渗:化疗药物外渗时应立即停止滴入,用氯化钠溶液皮下注射加以稀释,并局部冷敷,以防止局部疼痛、肿胀、坏死。

    3.4 药液外渗引起局部水疱:水疱小未破溃的尽量不要刺破,可用无醇碘伏外涂;水疱大的,碘伏消毒后用无菌注射器抽去水疱里的渗出液,再用不含醇的碘伏外涂、外敷,也有介绍用鸡蛋清外敷的。

    参考文献:

    [1] 魏子霞. 静脉输液外渗对机体的损伤和防治[J]. 当代护士(专科版). 2009(02)

    [2] 李卫红. 输液外渗硫酸镁湿热敷方法的改进[J]. 护理学杂志. 2009(07)

    [3] 吕相坤. 输液外渗原因分析和预防对策[J]. 医学信息. 2009(05), 百拇医药(叶剑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