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人尿脱氧吡啶啉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脱氧吡啶啉(deoxypyridinoline, DPD)又称赖氨酰吡 啶 啉(lysylpyridinoline, LP),是70年代末发现的反映骨吸收的特异指标。90年代初,人们 建立用ELISA测定尿DPD的方法。该方法不受饮食和肝功能影响、操作简便。我们用此法测定 了383名健康人和某些内分泌疾病患者尿中DPD含量,以探讨DPD的性别差异,随年龄发生的 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一、对象和方法
1.对象:(1)健康受试者:经健康体检肝肾功能正常,无各种内分泌疾患和(或)代谢性骨病 的健康人383名,其中男184人,年龄4~78岁,平均38岁;女199人,年龄3~79岁,平均41 岁。(2)患者:共143例,均系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内分泌门诊和住院确诊的病人。其中2型 糖尿病(2型DM)43例,男19例,女24例,年龄39~65岁,病程半个月~20年,糖化血红蛋白 >8%,无肝肾疾病和代谢性骨病;甲亢未治疗组30例,男14例,女16例,年龄27~55岁,病 程2个月~8年;甲亢缓解组26例,男13例,女13例,年龄26~54岁,经抗甲状腺药物治疗, 临床 症状缓解,甲状腺激素水平恢复正常,绝经后骨质疏松38例,年龄45~64岁;皮质醇增多症 6例,男1例,女5例,年龄34~45岁,病程1~12年。
2.方法:受试者留取清晨第一次尿(避光)置-20℃冰箱待测。采用美国METRA公司ELISA药盒 测定尿DPD,批内和批间CV分别为4.9%和8.1%;用苦味酸法 测定尿肌酐(Cr),用于校正DPD;用放免法测定FT3、FT4;其他检查用常规生化方法。
3.统计学处理:结果以 ±s表示 ,组间比较用t检验,治疗前后比较采用自身配对t检验,多组均数比较用方差分析和q 检验。
二、结果
1.健康人尿DPD/Cr值与年龄、性别的关系(表1):儿童和少年尿DPD/Cr值最高,男女性别间 无差异,成年后急剧下降,并趋于稳定;女性51~71岁年龄各组明显高于21~41岁年龄各组 (P<0.01),并 高于同年龄各组男 性 (P<0.01);男性21~岁年龄组明显高于31~71岁 年龄各组(P<0.01),并高于同年龄组女性( P<0.01);31 ~41岁年龄组男女性别间无差异。对各年龄组进行方差分析(P<0.001)的结果证明,年龄因素对DPD/Cr值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2.几种内分泌疾病的患者尿DPD/Cr值的测定结果(表2):2型DM患者尿DPD/Cr值明显高于 同龄 健康人;血糖控制3周后尿DPD/Cr值明显低于治疗前,与健康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甲亢患 者尿DPD/Cr值明显高于同龄健康人;甲亢缓解组明显低于甲亢未治疗组,高于健康对照组。 绝经后骨质疏 松妇女尿DPD/Cr值明显高于年龄匹配的绝经前妇女。皮质醇增多症者尿DPD/Cr值明显高于同 龄健康人。
三、讨论
DPD是骨Ⅰ型胶原分子之间的交联化合物之一,起稳定胶原链的作用,几乎仅存在于骨与牙 质的Ⅰ型胶原中,而不存在于皮肤、软骨等胶原中。因此,尿DPD是反映骨吸收活动的客观 指标。赖氨酰氧化酶作用于成熟的胶原,DPD以降解产物的形式从胶原链游离出来,释放到 血循环中,不经肝脏代谢直接经尿排泄。与传统的反映骨吸收的指标羟脯氨酸相比,DPD的 准确性和特异性较高。
本研究结果表明,健康人群尿DPD/Cr值与年龄关系密切。儿童和青少年时期DPD/Cr值是成人 值的7.3倍。两性比值比较接近,差异无显著性。青春期后DPD/Cr值开始下降,逐渐达到成 人D PD/Cr值水平。女性早于男性达稳定期。男性到成年后尿DPD/Cr值不再进一步下降。绝经后 妇女尿中DPD/Cr值又逐渐增高。上述测定结果基本上反映出人一生中骨转换的变化规律。由 于儿童处于快速的生理生长期,骨转换很快,所以骨吸收和骨形成指标均升高。据文献报道 ,出生后两个月时DPD/Cr值最高,是成人的10倍以上,此后逐渐降低〔1〕。女性青 春期早于男性,故尿中DPD/Cr值较早达到稳定水平。青春期后,骨转换逐渐减慢至成人水平 。到成人期以后,骨转换处于动态平衡,尿DPD/Cr值无进一步改变。女性绝经后,因雌激素 水平下降,骨转换再次加快,导致DPD/Cr值水平再度升高。女性51~年龄组尿DPD/Cr值明显 高于61~71岁年龄组,表明绝经后头几年内骨转换加快。
糖尿病患者糖代谢紊乱并继发脂代谢障碍和负氮平衡,导致骨组织内糖蛋白和Ⅰ型胶原合成 减少,分解加速;由于渗透性利尿作用,导致钙、磷、镁代谢负平衡,骨质脱钙,致使骨质 疏松。胰岛素对骨代谢有直接作用,成骨细胞表面有胰岛素受体,刺激成骨细胞核苷酸的合 成;胰岛素还有兴奋25羟化酶的作用,可协同甲状旁腺激素(PTH)调节1α羟化酶活性,刺激 肾脏生成1,25-(OH)2D3。胰岛素不足时,骨基质合成不足,骨钙化不良。长期高血糖 使 过多的糖基化终末产物增加,后者刺激破骨样细胞释放骨吸收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6 〔 2〕。与文献报道相符,本研究的2型DM患者尿DPD/Cr值高于年龄匹配的对照组。血糖控制 稳定后尿DPD/Cr值下降。所以,DPD可作为判断2型DM患者骨代谢状态的一项灵敏指标。
甲状腺激素不仅可以影响趋钙激素与钙磷代谢的平衡,而且还能直接或间接地改变骨细胞的 活性,影响骨重建过程,使骨转换加快。研究表明,甲亢患者的骨形成指标中血清骨钙素和 碱性磷酸酶水平升高,超过正常值的2倍,而脱氧吡啶啉升高超过正常值的6倍,提示甲亢病 人破 骨细胞和成骨细胞活性均增高,但骨吸收占优势,所以骨量减少。骨组织学检查证实,甲亢 患者骨吸收表面扩大,破骨细胞溶骨加速,皮质孔隙增加,小梁骨和皮质骨体积减少,呈负 钙平衡,骨胳脱钙,全身骨矿物质含量和骨矿物质密度明显下降。本研究结果显示,甲亢病 情与骨吸收密切相关,未治疗的甲亢患者DPD/Cr值显著高于对照组,甲亢缓解后明显下降, 并与FT3、FT4呈正相关。
绝经后骨质疏松为多因素性疾病,雌激素缺乏是主要原因。雌激素与成骨细胞及破骨细胞上 的 受体结合,刺激成骨细胞合成骨基质,直接抑制破骨细胞的溶酶体酶活性,并减少骨切片上 吸收凹陷的数量和大小。雌激素不仅调节成骨细胞释放细胞因子而改变破骨细胞的功能,而 且还促进降钙素分泌,减低骨胳对PTH的敏感性,抑制骨吸收。绝经后妇女雌激素缺乏,骨 吸收增加,DPD/Cr值含量显著高于绝经前妇女。
皮质类固醇一方面增加破骨细胞的活性和数量,增强骨吸收,另一方面又可以直接抑制成骨 细胞的形成和功能。皮质类固醇不仅促进胶原和骨基质分解,抑制骨胶原合成,而且还拮抗 维生素D的作用,减少肠钙的吸收。我院曾对4例皮质醇增多症患者的肋骨进行病理学检查, 发现3例有骨皮质变薄,骨小梁变细与萎缩,类骨质减少,髓腔扩大。
尿中DPD/Cr值不仅与年龄、性别和体位有关,还有昼夜节律和种族差异。DPD/Cr值测定还可 用于预测老年妇女骨折危险性,监测肺癌骨转移,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断等方面。总之,DPD/ Cr值作为判断骨吸收的一种灵敏的生化指标,对某些代谢性骨病的诊断和治疗监测有重要参 考价值。
参 考 文 献
1,Lutchman EC, Hardwick TA, Biener R, et al. Longitudinal study of urinary hydroxy-pyridinium cross-links and growth in healthy infants: high er values with breastfeeding and after daytime sleep. Exp Clin Endocrinol Diabet es, 1998,106:51-56.
2,Takagi M, Kasayama S, Yamamoto T, et al. Advanced glycosylation endp roducts stimulate interleukin-6 production by human bone-derived cells. J Bond Miner Res, 1997,12:439-446, http://www.100md.com(邱明才)
一、对象和方法
1.对象:(1)健康受试者:经健康体检肝肾功能正常,无各种内分泌疾患和(或)代谢性骨病 的健康人383名,其中男184人,年龄4~78岁,平均38岁;女199人,年龄3~79岁,平均41 岁。(2)患者:共143例,均系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内分泌门诊和住院确诊的病人。其中2型 糖尿病(2型DM)43例,男19例,女24例,年龄39~65岁,病程半个月~20年,糖化血红蛋白 >8%,无肝肾疾病和代谢性骨病;甲亢未治疗组30例,男14例,女16例,年龄27~55岁,病 程2个月~8年;甲亢缓解组26例,男13例,女13例,年龄26~54岁,经抗甲状腺药物治疗, 临床 症状缓解,甲状腺激素水平恢复正常,绝经后骨质疏松38例,年龄45~64岁;皮质醇增多症 6例,男1例,女5例,年龄34~45岁,病程1~12年。
2.方法:受试者留取清晨第一次尿(避光)置-20℃冰箱待测。采用美国METRA公司ELISA药盒 测定尿DPD,批内和批间CV分别为4.9%和8.1%;用苦味酸法 测定尿肌酐(Cr),用于校正DPD;用放免法测定FT3、FT4;其他检查用常规生化方法。
3.统计学处理:结果以 ±s表示 ,组间比较用t检验,治疗前后比较采用自身配对t检验,多组均数比较用方差分析和q 检验。
二、结果
1.健康人尿DPD/Cr值与年龄、性别的关系(表1):儿童和少年尿DPD/Cr值最高,男女性别间 无差异,成年后急剧下降,并趋于稳定;女性51~71岁年龄各组明显高于21~41岁年龄各组 (P<0.01),并 高于同年龄各组男 性 (P<0.01);男性21~岁年龄组明显高于31~71岁 年龄各组(P<0.01),并高于同年龄组女性( P<0.01);31 ~41岁年龄组男女性别间无差异。对各年龄组进行方差分析(P<0.001)的结果证明,年龄因素对DPD/Cr值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2.几种内分泌疾病的患者尿DPD/Cr值的测定结果(表2):2型DM患者尿DPD/Cr值明显高于 同龄 健康人;血糖控制3周后尿DPD/Cr值明显低于治疗前,与健康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甲亢患 者尿DPD/Cr值明显高于同龄健康人;甲亢缓解组明显低于甲亢未治疗组,高于健康对照组。 绝经后骨质疏 松妇女尿DPD/Cr值明显高于年龄匹配的绝经前妇女。皮质醇增多症者尿DPD/Cr值明显高于同 龄健康人。
三、讨论
DPD是骨Ⅰ型胶原分子之间的交联化合物之一,起稳定胶原链的作用,几乎仅存在于骨与牙 质的Ⅰ型胶原中,而不存在于皮肤、软骨等胶原中。因此,尿DPD是反映骨吸收活动的客观 指标。赖氨酰氧化酶作用于成熟的胶原,DPD以降解产物的形式从胶原链游离出来,释放到 血循环中,不经肝脏代谢直接经尿排泄。与传统的反映骨吸收的指标羟脯氨酸相比,DPD的 准确性和特异性较高。
本研究结果表明,健康人群尿DPD/Cr值与年龄关系密切。儿童和青少年时期DPD/Cr值是成人 值的7.3倍。两性比值比较接近,差异无显著性。青春期后DPD/Cr值开始下降,逐渐达到成 人D PD/Cr值水平。女性早于男性达稳定期。男性到成年后尿DPD/Cr值不再进一步下降。绝经后 妇女尿中DPD/Cr值又逐渐增高。上述测定结果基本上反映出人一生中骨转换的变化规律。由 于儿童处于快速的生理生长期,骨转换很快,所以骨吸收和骨形成指标均升高。据文献报道 ,出生后两个月时DPD/Cr值最高,是成人的10倍以上,此后逐渐降低〔1〕。女性青 春期早于男性,故尿中DPD/Cr值较早达到稳定水平。青春期后,骨转换逐渐减慢至成人水平 。到成人期以后,骨转换处于动态平衡,尿DPD/Cr值无进一步改变。女性绝经后,因雌激素 水平下降,骨转换再次加快,导致DPD/Cr值水平再度升高。女性51~年龄组尿DPD/Cr值明显 高于61~71岁年龄组,表明绝经后头几年内骨转换加快。
糖尿病患者糖代谢紊乱并继发脂代谢障碍和负氮平衡,导致骨组织内糖蛋白和Ⅰ型胶原合成 减少,分解加速;由于渗透性利尿作用,导致钙、磷、镁代谢负平衡,骨质脱钙,致使骨质 疏松。胰岛素对骨代谢有直接作用,成骨细胞表面有胰岛素受体,刺激成骨细胞核苷酸的合 成;胰岛素还有兴奋25羟化酶的作用,可协同甲状旁腺激素(PTH)调节1α羟化酶活性,刺激 肾脏生成1,25-(OH)2D3。胰岛素不足时,骨基质合成不足,骨钙化不良。长期高血糖 使 过多的糖基化终末产物增加,后者刺激破骨样细胞释放骨吸收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6 〔 2〕。与文献报道相符,本研究的2型DM患者尿DPD/Cr值高于年龄匹配的对照组。血糖控制 稳定后尿DPD/Cr值下降。所以,DPD可作为判断2型DM患者骨代谢状态的一项灵敏指标。
甲状腺激素不仅可以影响趋钙激素与钙磷代谢的平衡,而且还能直接或间接地改变骨细胞的 活性,影响骨重建过程,使骨转换加快。研究表明,甲亢患者的骨形成指标中血清骨钙素和 碱性磷酸酶水平升高,超过正常值的2倍,而脱氧吡啶啉升高超过正常值的6倍,提示甲亢病 人破 骨细胞和成骨细胞活性均增高,但骨吸收占优势,所以骨量减少。骨组织学检查证实,甲亢 患者骨吸收表面扩大,破骨细胞溶骨加速,皮质孔隙增加,小梁骨和皮质骨体积减少,呈负 钙平衡,骨胳脱钙,全身骨矿物质含量和骨矿物质密度明显下降。本研究结果显示,甲亢病 情与骨吸收密切相关,未治疗的甲亢患者DPD/Cr值显著高于对照组,甲亢缓解后明显下降, 并与FT3、FT4呈正相关。
绝经后骨质疏松为多因素性疾病,雌激素缺乏是主要原因。雌激素与成骨细胞及破骨细胞上 的 受体结合,刺激成骨细胞合成骨基质,直接抑制破骨细胞的溶酶体酶活性,并减少骨切片上 吸收凹陷的数量和大小。雌激素不仅调节成骨细胞释放细胞因子而改变破骨细胞的功能,而 且还促进降钙素分泌,减低骨胳对PTH的敏感性,抑制骨吸收。绝经后妇女雌激素缺乏,骨 吸收增加,DPD/Cr值含量显著高于绝经前妇女。
皮质类固醇一方面增加破骨细胞的活性和数量,增强骨吸收,另一方面又可以直接抑制成骨 细胞的形成和功能。皮质类固醇不仅促进胶原和骨基质分解,抑制骨胶原合成,而且还拮抗 维生素D的作用,减少肠钙的吸收。我院曾对4例皮质醇增多症患者的肋骨进行病理学检查, 发现3例有骨皮质变薄,骨小梁变细与萎缩,类骨质减少,髓腔扩大。
尿中DPD/Cr值不仅与年龄、性别和体位有关,还有昼夜节律和种族差异。DPD/Cr值测定还可 用于预测老年妇女骨折危险性,监测肺癌骨转移,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断等方面。总之,DPD/ Cr值作为判断骨吸收的一种灵敏的生化指标,对某些代谢性骨病的诊断和治疗监测有重要参 考价值。
参 考 文 献
1,Lutchman EC, Hardwick TA, Biener R, et al. Longitudinal study of urinary hydroxy-pyridinium cross-links and growth in healthy infants: high er values with breastfeeding and after daytime sleep. Exp Clin Endocrinol Diabet es, 1998,106:51-56.
2,Takagi M, Kasayama S, Yamamoto T, et al. Advanced glycosylation endp roducts stimulate interleukin-6 production by human bone-derived cells. J Bond Miner Res, 1997,12:439-446, http://www.100md.com(邱明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