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保健事业》 > 2014年第2期
编号:12815208
儿童腹型过敏性紫癜合并急性胰腺炎13例临床探讨
http://www.100md.com 2014年2月1日 保健事业 2014年第2期
     【摘要】目的: 对腹型过敏性紫癜(即腹型过敏性紫癜)合并急性胰腺炎的13例临床进行诊治过程的探讨。方法:选取2009年5月至2012年5月我院收治的158例腹型过敏性紫癜中13例腹型腹型过敏性紫癜合并有胰腺炎患儿,对实验室检查、临床特点、治疗经过以及结果进行回顾分析与比较。结果: 13例合患儿和145例剩余的患儿临床特点比较,在持续腹痛发生率、年龄、皮疹出现比腹痛症状出现晚和复发率等方面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即P <0.05);13例合并急性胰腺炎的患儿均出现腹痛,大部分有持续性腹痛伴着呕吐出现,皮疹在腹痛后3~11 d出现;体内血、尿淀粉酶升高,经过医护人员为期五个月的随访,无1例发生胰腺炎复发。结论 :腹型腹型过敏性紫癜合并有胰腺炎的患儿有固定的临床特点,对腹痛患儿要进行腹型过敏性紫癜的可能性的考虑,对腹型的腹型过敏性紫癜患儿进行关于胰腺炎方面的检查。

    【关键词】儿童;腹型过敏性紫癜合并急性胰腺炎;护理;临床探讨

    过敏性紫癜是一种毛细血管变态反应出血性疾病,系因机体对某些过敏物质发生变态反应而引起毛细血管通透性和脆性增高,导致皮下组织、黏膜及内脏器官出血及 水肿。因胰腺内毛细血管丰富,会导致胰腺局部或全部水肿,胰液排出受阻,引起急性胰腺炎。主要表现为皮肤紫癜、血尿淀粉酶升高、呕吐、腹痛等症状[1]。对2009年5月至2012年5月我院收治的158例腹型过敏性紫癜中13例腹型腹型过敏性紫癜合并有胰腺炎患儿实验室检查、临床特点、治疗经过以及结果进行回顾分析与比较,并总结诊治体会。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院在2009年5月至2012年5月共收治了腹型过敏性紫癜患儿158例,均符合在2005年欧洲的风湿病防治委员会和儿童肾脏委员会以及美国风湿协会进行共同制定的关于腹型过敏性紫癜诊断的标准,其中有腹型腹型过敏性紫癜合并有急性胰腺炎患儿13例 (8.23%),均首先会出现腹痛,进而出现皮肤的紫癜。13例腹型腹型过敏性紫癜合并有急性胰腺炎的患儿中,男性8 例,女性5 例,男女比例1.6:1;年龄最大为13岁,最小为6岁,中位年龄为9 岁。其他的145例腹型过敏性紫癜患儿当中,男性 96例,女性 49例,男女比例为1.96:1;中位年龄为8岁。 在这些患者当中,合并和未合并有急性胰腺炎的腹型过敏性紫癜患儿年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即Z =2.10,P <0.05),其性别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即χ2=0.06,P >0.05)。

    1.2 治疗方法

    13例患儿禁食、禁水且补液,给予止痛、镇静和解痉的药物进行治疗,同时利用生长抑素 (200 μg/h,q12 h,进行静脉滴注)。在3~4 d后腹痛、腹胀、呕吐或是黑便有缓解后,进少量的流质饮食。在确诊为腹型过敏性紫癜后要给予钙剂、抗组胺药、维生素C;病情较重者应给予泼尼松龙进行静滴,5~12 mg/(kg·d),进行3~5 d直至病情出现好转,在腹痛症状有所缓解后改口服泼尼松,1~1.5 mg/d,在2~3 d内停药。如有消化道发生出血者应加用西咪替丁,19~50 mg/(kg·d),在消化道出血后2~5 d应停止后改用西咪替丁进行口服,16~21 mg/(kg·d)。伴有发生呼吸道感染者要加抗生素进行治疗,对158例腹型过敏性紫癜的临床病例进行回顾分析和比较。全部患儿实验室检查的结果、临床特点以及治疗的经过均要从患儿病历当中摘录,预后均进行电话随访[3]。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STATA 8.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中位数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轶和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或率表示,两组间比较χ2检验或精确概率法,以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

    2 结果

    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见表1。

    3 讨论

    腹型过敏性紫癜为系统性变应性毛细血管及细小动脉炎引起血液和血浆外渗至皮下、黏膜下、浆膜下的一种疾病,病因尚不清楚,约50%的患儿近期有上呼吸道感染史,其他感染因素、药物、昆虫叮咬等也可引起此病。研究显示,胃肠道受累约90%[5],约14%~36%的患儿在皮疹出现前有胃肠道症状[4]。

    临床中出现持续性腹痛、呕吐、黑便的患儿,思维不能只局限于胃肠道疾病,需要详细询问病史,并进行细致全面的体检[6]。一旦确诊合并胰腺炎后,应尽早应用生长抑素。生长抑素对胃肠和胰腺分泌有广泛抑制作用,降低酶活性,对胰腺细胞有保护作用,并减少微血管外渗,且可开放Oddi括约肌,促进胰酶排泄。解除引起胰腺炎的诱因,同时治疗胰腺炎,则治愈率相对就高,不易复发。本组中,除了2 例尿蛋白没有转阴外,其余的患儿包括在开始被误诊为阑尾炎患者的1 例已全部治愈出院[7]。

    在出院之后应该避免与过敏原接触,禁用已知的过敏食物与药物。出院之后在恢复期进行适当锻炼,坚持逐步增加蔬菜的品种,如病情没有反复,2个月之后逐步增加瘦肉与鸡蛋等的异性动物蛋白的摄入。并且要严格遵照医嘱用药,定期进行尿常规复查等,假如有皮肤紫癜或腹痛等不适要及时就诊。重症的急性胰腺炎的病死率很高,如果不及时进行治疗,会造成不良的后果,在临床中应该引起高度的重视[8]。

    参考资料:

    [1]黄银儿,18例儿童过敏性紫癜并发急性胰腺炎的临床观察及护理[J].健康必读·下旬刊,2012(05):23-24.

    [2]张志华,儿童腹型过敏性紫癜17例临床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14):45-46.

    [3] 肖兰,王玉,彭杰等.儿童腹型过敏性紫癜合并急性胰腺炎11例临床分析[J].临床儿科杂志,2012,30(10):945-947.

    [4] 王杰民,张逊凯,焦富勇等.过敏性紫癜17例误诊分析[J].延安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2008,6(1):18,24.

    [5] 桂明,鹿玲,邓芳等.儿童腹型过敏性紫癜胃肠表现和内镜观察[J].临床儿科杂志,2002,20(9):556-557.

    [6] 王蓓,曾华松,熊小燕等.儿童腹型过敏性紫癜临床特点及胃镜结果分析[J].实用医学杂志,2006,22(11):1280-1281.

    [7] 邓芳,鹿玲,胡波等.94例儿童腹型过敏性紫癜临床观察[J].安徽医科大学学报,2010,45(1):131-132.

    [8] 王秉慧,周丽群,左亚华等.儿童腹型过敏性紫癜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系探讨[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07,9(4):367-369., 百拇医药(卢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