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亦患“多动症”
从“多动症”到ADHDADHD并非新发现的疾病,而是我们对早已存在的疾病的一种新的命名方式,就像人们以往将肺结核称之为肺痨一样。广为人知的“多动症”其实就是ADHD之前身,不过在“多动症”之前,该疾病还有其他名称,按马萨诸塞大学医学中心RusselBarkley博士的看法,他认为医学界对ADHD的认识经历了如下几个时期,上世纪五零年代前该病被称作“脑伤病”,六十年代称之为“多动症”,七十年代又被称作“注意力缺陷”,八十年代后该疾病被称作“注意力缺陷多动症”。疾病命名的变化,反应了人们对这一疾病认识的逐步深入,即在ADHD患者身上不仅有“多动”的表现,还存在“注意力缺陷”症状。
在“ADHD”病名正式确立以及诊断标准逐渐建立后,人们发现ADHD是儿童的一种常见病。西方国家统计数显示,ADHD在各国的发病率介于2%~11%之间,男童发病率高于女童,比例约为4:1。虽然我国尚缺乏大规模统计结果,参考其他发展中国家对ADHD诊断的接受情况及数据估算,ADHD在我国的发病率与西方国家应相差不多。若按照我国小学班级的规模粗略估算,一个班级中可能会有二儿童的捣蛋、调皮与多动症儿童
“多动症”是种隐形疾病,这些儿童外表健全、智力亦不差。在婴幼儿时,家长只是觉得自己的孩子较别人的更难带,但又无法确切指出问题所在。多数多动儿童之所以能被发现,是因为其表现在入学后越发明显,且有扩大趋势。日常生活中,大人有时会用“多动症”一词形容调皮捣蛋的儿童。“调皮”,“捣蛋”与多动症或ADHD(作者注,因病名历史沿革的缘故,下文中的“多动症”和“ADHD”均指同一种疾病)并不完全等同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226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