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外妇儿健康》 > 2005年第7期
编号:11106051
防止宝贝性识别障碍
http://www.100md.com 2005年7月1日 《中外妇儿健康》 2005年第7期
防止宝贝性识别障碍

     门诊病案

    小吟虽然是一个4岁的小男孩,可妈妈却给他起了个小女孩的名字,因为他天生长了一副好似女孩的俊俏脸庞。一双长睫毛的大眼睛亮晶晶的,一张小嘴红通通的。本来妈妈就喜欢女孩子,一看小吟这副样子,不知不觉地就把他当成女孩来养。自小开始,妈妈就喜欢把小吟装扮成漂漂亮亮的小公主,经常给他涂口红,染指甲,还让他穿花衣花裙什么的。妈妈以为,反正小孩子也不懂得什么,这样做没关系。

    可没曾想,小吟稍大一些以后,经常吵着要戴妈妈的耳环或项链,还要穿妈妈的高跟鞋。平时,不愿意和男孩子一起玩,像捉人、骑马、打枪等男孩热衷的游戏他一概没兴趣,总喜欢与女孩子们一起玩。游戏时,特别愿意扮演“妈妈”、“姐姐”、“护士”之类的角色。随着年龄逐渐增长,小吟变得越来越文静了,在人面前,经常一副羞羞答答、忸忸怩怩、细声细气的样子,没有一点男孩子味。因此,他常被小朋友嘲笑或捉弄,性格变得越来越孤僻,胆子也像女孩子似的有些小。这时,妈妈才感到事情有些不对头,于是带小吟去看医生。医生说,小吟的表现在心理学上被称为“性识别障碍”。

    病案点评

    正常儿童在3-4岁,就能够识别自己是男孩还是女孩。但发生性别识别障碍的孩子,常常分不清自己的性别,也就是男孩具有女孩的气质行为,女孩具有男孩的气质行为。这是男(女)扮女(男)装造成的严重后果。一般发病年龄为3-7岁,通常发病率男孩要比女孩高。遗憾的是,很多父母却视这种现象为正常行为,长期没能引起注意。

    性识别障碍会对宝贝心理造成不良恶果。这些女性化男孩和男性化女孩在年龄逐渐增大时,常常受到小朋友的讥笑、歧视和捉弄,或受到老师和邻居的压力,使他们企图隐蔽自己的异性行为。但由于常常办不到而内心十分痛苦,影响情绪,产生自卑。同时,他们常在无形中被其他孩子“隔离”开来,因而产生内向、孤独、胆小及忧郁的性格。

    国外研究指出,几乎所有要求手术变为女性的男性易性癖患者,幼年时均有女性化行为。大约有2/3的男性同性恋者,幼年时也有女性化行为,大约有一半的异性衣物癖者幼年就喜欢着女装。研究表明,成人的性变态与儿童的性角色畸形之间有着明显的对应关系。必须强调的是,性别识别障碍这一心理偏差与孩子今后的恋爱、结婚、家庭和谐、幸福美满,关系甚大。因此,父母应从小培养孩子的性角色意识,避免幼年阶段性教育不当,使孩子性心理的发育受到不良影响。一旦发现孩子有性别识别障碍的倾向,应及早请儿童心理医生检查,及早进行矫治,以免为日后发展成同性恋、异装癖、异性癖等心理疾病留下祸根。摘自《妈咪宝贝》, 百拇医药(翁晖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