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的信徒
清晨起床后喝一杯醒脑,白天工作时呷一口提神,更有闲暇时来一杯,读一份报纸,或悠哉地欣赏街景,到了晚上再饮一杯热咖啡,很多的情绪就随之释然了。这就是西方人的生活写照。咖啡不仅丰富着他们的生活,也缩短了人们之间的距离。
西方人对咖啡的钟情程度让人吃惊,有人一天要喝4次咖啡,有些国家的孩子从两三岁就开始接触它了。据传已故的德国著名作家海因里希·伯尔是一位没有咖啡支撑精神就无法写作的咖啡迷,他一年要喝掉近5万杯浓咖啡,平均每天14杯。虽说这是特例,但西方人对咖啡的忠诚度和依赖性从未减退过。西方人的咖啡情结如同中国人对茶和豆浆的喜爱一样,都是祖祖辈辈传承下来的,各有其独特的文化内涵。
咖啡是西方人的传统饮品,是西方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元素,无论是在公司。还是在家里。在公司经常看到coffeemoming(咖啡晨会),甚至外交场合也会专门举行咖啡招待会。世界上有1/3的人在喝咖啡,由西至东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咖啡陪伴自己度过许多惬意的时光。
, 百拇医药
国外的咖啡馆比比皆是,小的咖啡馆一般只有两个人,除了咖啡,还会卖一些小点心和简单的三明治。大的咖啡馆相当于餐馆,提供各种餐食。西方人的一天是从一杯咖啡开始的。只有喝完了起床后的这杯咖啡,才能完全清醒,才可以打起精神去上班。这一点国人就不敢恭维了,如果让国人把咖啡当早点,别说感觉不对,最纠结的当属国人的胃,能让国人胃口舒服的还是传统的米粥、豆浆、豆腐脑等早点。
早上9-10点,是咖啡馆忙碌的第一个高潮。早咖啡的时间到了,去工作的人们都会去咖啡馆喝一杯咖啡,吃一块小甜点。作为早餐。如果时间来不及的话,就会打电话订外卖的咖啡,让店员送到办公室。还会有一些住在附近的居民也来喝咖啡。他们的这一习惯是风雨无阻,雷打不动的。午餐时间往往是咖啡馆的第二个繁忙时段。西方人的午餐通常很简单,一杯咖啡。一块三明治,营养已经足够,吃完了还不犯困。可以保持下午旺盛的工作精力。下午时段,咖啡馆的生意就不那么忙了,偶尔会有路人在这里停下来喝咖啡歇脚。到了周末,咖啡馆又成了家人、朋友聚会的场所。或是一家老小,或是闺密。都会相约在咖啡馆,吃个简餐,顺便闲聊一下最近的新闻。这时的咖啡馆又成了连接亲情和情谊的纽带,咖啡的味道里弥漫着浓浓的亲情。咖啡馆在西方人心中,是人们社交的一个场所。
, 百拇医药
这不由得让我们想起广东人的生活习惯——饮茶,广东的茶馆有早茶、午茶和夜茶,以饮早茶为最多。茶楼的早市清晨4点钟左右就开门营业。广东人饮早茶,一般都是全家老小围坐一桌,共享天伦。有的喝完早茶即去上班,有的则以此消闲。消闲族大多来得最早,离去最迟,从早上茶馆开门可以一直坐到中午一两点钟。和喝午茶的客人合到了一起,过了两点钟才慢慢结束。夜茶印为吃宵夜。忙碌一天的人们又相聚在这里,饮茶品点,畅谈国事、家事、身边事,其乐无穷。
咖啡如同中国人的茶一样,为生活所不可缺少的;如同饮茶在中国被视为文雅的生活艺术一样,饮咖啡在西方也被视为风雅之举。虽然咖啡与茶的文化有所不同。但带给人们的快乐与情感的付出却是可以相提并论的。
咖啡带你去旅行
咖啡起源于阿拉伯,而非洲才是咖啡的故乡。咖啡树是在埃塞俄比亚的卡发省(KAFFA)被发现的。但是,阿拉伯人没能将咖啡在亚洲传播开来,荷兰人却做到了!1616年,荷兰人终于将成活的咖啡树和种子偷运到了荷兰,开始在温室中培植。16世纪初,咖啡向欧洲传播开来。
, http://www.100md.com
咖啡进入中国是清光绪10年(公元1884年),有位英国的茶商,发现台湾的气候与中南美洲十分相似,适合种植咖啡。于是,这名商人引进了100株阿拉伯种的咖啡树在台湾种植,这便成了中国咖啡的“鼻祖”,从此揭开了咖啡在中国发展的序幕。
Espresso——意大利人情感的浓缩
在意大利最让女人们动心的有两种东西:一个是男人;一个是咖啡。在意大利,咖啡和男人其实是异曲同工的两样东西,因此意大利有一句名言:好男人要像好咖啡,既强劲又充满热情!就因为这句名言,意大利女人至今依旧:喝咖啡,品男人。
意大利人起床后的第一件事是要马上煮一杯咖啡,不分男女几乎从早喝到晚。街上到处可见叫做“Bar”的咖啡小店,买一杯只需400里拉,折合人民币还不到两块钱。客人既可站着一饮而尽,也可坐下来,慢慢品味。让人敬畏的是,意大利人平均一天要喝上20杯咖啡。所以在意大利,你永远都不会因为嗜饮咖啡而受到责备。意大利人正是通过咖啡才品尝到了生活的乐趣。
, 百拇医药
咖啡——法国人浪漫生活的调和剂
法国人喝咖啡讲究环境和情调,大多不愿闭门“独酌”,偏偏要在外面凑热闹,即使一小杯的价钱足够在家里煮上一壶。而且他们也不是匆匆喝了完事,而是慢慢地品,细细地尝,读书看报,高谈阔论。一喝就是大半天。法国人养成这种喝咖啡的习惯,自觉不自觉地表达着一种优雅的韵味,一种浪漫情调,一种享受生活的写意感。可以说这是一种传统独特的咖啡文化,且根深蒂固。正因如此,在塞纳河边叫人换一个咖啡馆也许比换一种宗教还难!就连来咖啡馆的时间和坐在哪张咖啡桌上的习惯都是固定不变的。所以,一家咖啡店开几百年都可以有很多客人,爷爷来喝咖啡时,带着儿子、孙子来喝,当孙子80岁时,他还带着孙子来喝。这是一种传统,从没改变过。
Melange——维也纳三宝之一
咖啡是维也纳人津津乐道、颇为自豪的一种东西。维也纳人甚至把它和音乐、华尔兹相提并论,称为“维也纳三宝”,可见维也纳人与咖啡的情缘。有人说,维也纳是“五步一咖啡”,也许是夸大之辞,但维也纳咖啡馆数量不菲却是事实。有的咖啡屋早晨6点半即开张,直到凌晨2点才打烊。因此,说“音乐之都”的空气里不仅流动着音乐的韵律,而且弥漫着咖啡的清香,一点也不为过。甚至可以说咖啡是维也纳人的另一种流淌的血液,流过心扉,流入骨髓。
, http://www.100md.com
咖啡在中国
在中国,咖啡这个和苏打、口香糖一样频繁地被提及的词汇,已经前所未有地被人接受。
90年代初,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西方文化的大举入侵,咖啡也渐渐地进入了更多人的生活,开始在都市白领阶层、小资们之间兴起。北京最早的一批咖啡馆出现在使馆区。国人最早认知的咖啡品牌是雀巢。随着中国小资阶级的队伍不断壮大,喝咖啡的人越来越多。一时间,这种貌似与时尚、品位联系在一起的褐色液体,成为了新时代潮流的一个代名词,更是一种生活品位的象征。因而越来越多的人,喜欢走进咖啡厅。坐在宽大舒适的沙发上,品上一杯香浓的咖啡,享受着“高贵”的生活,虽然咖啡厅的消费不是一般人可以接受的。
在西方,去咖啡馆喝咖啡是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然而咖啡进入中国后,却成了一种特殊的文化。国人消费咖啡的需求更多地停留在“情调消费”层面上,而不是咖啡本身。中国的咖啡馆大都着重于气氛与情调的营造,而咖啡的品质、口味却总差那么一点点。
在西方社会,咖啡经过几百年历史的演变,已经融入了深厚的历史与文化韵味,喝咖啡不仅仅是品尝一杯咖啡,更可以从中了解咖啡赋予的文化精神。西方人喝咖啡如同中国人喝茶,能够分辨出咖啡豆的种类及产地。而现在,中国大部分人对咖啡的认知还仅仅停留在世界知名咖啡的种类、成品咖啡的名称,及花色咖啡制作等较基础的层面,真正的咖啡消费在中国仍处在萌芽的阶段。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生活习性以及文化多元化的发展,未来的咖啡消费在中国的发展空间将是无限扩大化的。咖啡会进入到我们每个人的生活当中,成为我们传递心情的一个媒介。当下的人们越来越习惯在生活中享受咖啡的香醇,感受咖啡带来的生理上和情感上的快感。, http://www.100md.com(吕芳)
西方人对咖啡的钟情程度让人吃惊,有人一天要喝4次咖啡,有些国家的孩子从两三岁就开始接触它了。据传已故的德国著名作家海因里希·伯尔是一位没有咖啡支撑精神就无法写作的咖啡迷,他一年要喝掉近5万杯浓咖啡,平均每天14杯。虽说这是特例,但西方人对咖啡的忠诚度和依赖性从未减退过。西方人的咖啡情结如同中国人对茶和豆浆的喜爱一样,都是祖祖辈辈传承下来的,各有其独特的文化内涵。
咖啡是西方人的传统饮品,是西方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元素,无论是在公司。还是在家里。在公司经常看到coffeemoming(咖啡晨会),甚至外交场合也会专门举行咖啡招待会。世界上有1/3的人在喝咖啡,由西至东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咖啡陪伴自己度过许多惬意的时光。
, 百拇医药
国外的咖啡馆比比皆是,小的咖啡馆一般只有两个人,除了咖啡,还会卖一些小点心和简单的三明治。大的咖啡馆相当于餐馆,提供各种餐食。西方人的一天是从一杯咖啡开始的。只有喝完了起床后的这杯咖啡,才能完全清醒,才可以打起精神去上班。这一点国人就不敢恭维了,如果让国人把咖啡当早点,别说感觉不对,最纠结的当属国人的胃,能让国人胃口舒服的还是传统的米粥、豆浆、豆腐脑等早点。
早上9-10点,是咖啡馆忙碌的第一个高潮。早咖啡的时间到了,去工作的人们都会去咖啡馆喝一杯咖啡,吃一块小甜点。作为早餐。如果时间来不及的话,就会打电话订外卖的咖啡,让店员送到办公室。还会有一些住在附近的居民也来喝咖啡。他们的这一习惯是风雨无阻,雷打不动的。午餐时间往往是咖啡馆的第二个繁忙时段。西方人的午餐通常很简单,一杯咖啡。一块三明治,营养已经足够,吃完了还不犯困。可以保持下午旺盛的工作精力。下午时段,咖啡馆的生意就不那么忙了,偶尔会有路人在这里停下来喝咖啡歇脚。到了周末,咖啡馆又成了家人、朋友聚会的场所。或是一家老小,或是闺密。都会相约在咖啡馆,吃个简餐,顺便闲聊一下最近的新闻。这时的咖啡馆又成了连接亲情和情谊的纽带,咖啡的味道里弥漫着浓浓的亲情。咖啡馆在西方人心中,是人们社交的一个场所。
, 百拇医药
这不由得让我们想起广东人的生活习惯——饮茶,广东的茶馆有早茶、午茶和夜茶,以饮早茶为最多。茶楼的早市清晨4点钟左右就开门营业。广东人饮早茶,一般都是全家老小围坐一桌,共享天伦。有的喝完早茶即去上班,有的则以此消闲。消闲族大多来得最早,离去最迟,从早上茶馆开门可以一直坐到中午一两点钟。和喝午茶的客人合到了一起,过了两点钟才慢慢结束。夜茶印为吃宵夜。忙碌一天的人们又相聚在这里,饮茶品点,畅谈国事、家事、身边事,其乐无穷。
咖啡如同中国人的茶一样,为生活所不可缺少的;如同饮茶在中国被视为文雅的生活艺术一样,饮咖啡在西方也被视为风雅之举。虽然咖啡与茶的文化有所不同。但带给人们的快乐与情感的付出却是可以相提并论的。
咖啡带你去旅行
咖啡起源于阿拉伯,而非洲才是咖啡的故乡。咖啡树是在埃塞俄比亚的卡发省(KAFFA)被发现的。但是,阿拉伯人没能将咖啡在亚洲传播开来,荷兰人却做到了!1616年,荷兰人终于将成活的咖啡树和种子偷运到了荷兰,开始在温室中培植。16世纪初,咖啡向欧洲传播开来。
, http://www.100md.com
咖啡进入中国是清光绪10年(公元1884年),有位英国的茶商,发现台湾的气候与中南美洲十分相似,适合种植咖啡。于是,这名商人引进了100株阿拉伯种的咖啡树在台湾种植,这便成了中国咖啡的“鼻祖”,从此揭开了咖啡在中国发展的序幕。
Espresso——意大利人情感的浓缩
在意大利最让女人们动心的有两种东西:一个是男人;一个是咖啡。在意大利,咖啡和男人其实是异曲同工的两样东西,因此意大利有一句名言:好男人要像好咖啡,既强劲又充满热情!就因为这句名言,意大利女人至今依旧:喝咖啡,品男人。
意大利人起床后的第一件事是要马上煮一杯咖啡,不分男女几乎从早喝到晚。街上到处可见叫做“Bar”的咖啡小店,买一杯只需400里拉,折合人民币还不到两块钱。客人既可站着一饮而尽,也可坐下来,慢慢品味。让人敬畏的是,意大利人平均一天要喝上20杯咖啡。所以在意大利,你永远都不会因为嗜饮咖啡而受到责备。意大利人正是通过咖啡才品尝到了生活的乐趣。
, 百拇医药
咖啡——法国人浪漫生活的调和剂
法国人喝咖啡讲究环境和情调,大多不愿闭门“独酌”,偏偏要在外面凑热闹,即使一小杯的价钱足够在家里煮上一壶。而且他们也不是匆匆喝了完事,而是慢慢地品,细细地尝,读书看报,高谈阔论。一喝就是大半天。法国人养成这种喝咖啡的习惯,自觉不自觉地表达着一种优雅的韵味,一种浪漫情调,一种享受生活的写意感。可以说这是一种传统独特的咖啡文化,且根深蒂固。正因如此,在塞纳河边叫人换一个咖啡馆也许比换一种宗教还难!就连来咖啡馆的时间和坐在哪张咖啡桌上的习惯都是固定不变的。所以,一家咖啡店开几百年都可以有很多客人,爷爷来喝咖啡时,带着儿子、孙子来喝,当孙子80岁时,他还带着孙子来喝。这是一种传统,从没改变过。
Melange——维也纳三宝之一
咖啡是维也纳人津津乐道、颇为自豪的一种东西。维也纳人甚至把它和音乐、华尔兹相提并论,称为“维也纳三宝”,可见维也纳人与咖啡的情缘。有人说,维也纳是“五步一咖啡”,也许是夸大之辞,但维也纳咖啡馆数量不菲却是事实。有的咖啡屋早晨6点半即开张,直到凌晨2点才打烊。因此,说“音乐之都”的空气里不仅流动着音乐的韵律,而且弥漫着咖啡的清香,一点也不为过。甚至可以说咖啡是维也纳人的另一种流淌的血液,流过心扉,流入骨髓。
, http://www.100md.com
咖啡在中国
在中国,咖啡这个和苏打、口香糖一样频繁地被提及的词汇,已经前所未有地被人接受。
90年代初,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西方文化的大举入侵,咖啡也渐渐地进入了更多人的生活,开始在都市白领阶层、小资们之间兴起。北京最早的一批咖啡馆出现在使馆区。国人最早认知的咖啡品牌是雀巢。随着中国小资阶级的队伍不断壮大,喝咖啡的人越来越多。一时间,这种貌似与时尚、品位联系在一起的褐色液体,成为了新时代潮流的一个代名词,更是一种生活品位的象征。因而越来越多的人,喜欢走进咖啡厅。坐在宽大舒适的沙发上,品上一杯香浓的咖啡,享受着“高贵”的生活,虽然咖啡厅的消费不是一般人可以接受的。
在西方,去咖啡馆喝咖啡是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然而咖啡进入中国后,却成了一种特殊的文化。国人消费咖啡的需求更多地停留在“情调消费”层面上,而不是咖啡本身。中国的咖啡馆大都着重于气氛与情调的营造,而咖啡的品质、口味却总差那么一点点。
在西方社会,咖啡经过几百年历史的演变,已经融入了深厚的历史与文化韵味,喝咖啡不仅仅是品尝一杯咖啡,更可以从中了解咖啡赋予的文化精神。西方人喝咖啡如同中国人喝茶,能够分辨出咖啡豆的种类及产地。而现在,中国大部分人对咖啡的认知还仅仅停留在世界知名咖啡的种类、成品咖啡的名称,及花色咖啡制作等较基础的层面,真正的咖啡消费在中国仍处在萌芽的阶段。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生活习性以及文化多元化的发展,未来的咖啡消费在中国的发展空间将是无限扩大化的。咖啡会进入到我们每个人的生活当中,成为我们传递心情的一个媒介。当下的人们越来越习惯在生活中享受咖啡的香醇,感受咖啡带来的生理上和情感上的快感。, http://www.100md.com(吕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