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频超声在鉴别诊断小儿腹痛类型中的临床价值
【摘 要】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在鉴别小儿腹痛类型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应用高频探头对902例小儿腹痛患者进行检查并诊断,动态随访。结果:834例肠系膜淋巴结炎中,高频超声全部显示;18例急性阑尾炎中,高频显示率为88.9%(16/18);10例肠套叠中,高频超声显示率为80%。结论:在诊断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方面,高频超声具有绝对优势;在诊断小儿急性阑尾炎、肠套叠方面,图像清晰,具有较高的显示率,有助于医生提高诊断的准确率,对小儿腹痛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极为实用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高频超声;小儿腹痛;临床价值
小儿腹痛是儿科患者求诊的临床常见症状,因其发病原因复杂、疾病类型较多,因此临床鉴别往往比较困难。由于小儿的腹壁较成年人的薄,超声检查已成为小儿腹痛的首选检查方法。小儿腹腔内肠壁及肠系膜淋巴结的细微结构均可以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的高频探头清晰的显示出来,多普勒超声血流成像系统还能提供小儿腹腔内的血流供应情况,为小儿腹痛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重要的依据[ 1 ]。现通过回顾性分析我科2010年7月至2012年7月应用高频超声对902例小儿腹痛患者进行检查并诊断的资料,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0年7月至2012年7月期间,到我院儿科就诊的小儿腹痛患者902例,其中男548例、女454例,年龄9个月至15岁,所有患儿均经病理检查或临床治疗复查证实。主要临床表现为腹痛,以脐周、右下腹痛多见,部分患儿伴发热、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
1.2 方法 患儿取仰卧位,采用西门子X150、东芝SSA-580A、日立EUB-7500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高、低频探头交替使用,对患儿腹部进行多切面探测,腹痛部位进行重点探测,因回盲部或阑尾的病变部位较深时,为获得清晰的图像而用局部加压检查,即用5MHz探头,平放在患儿右下腹的阑尾区,用手加压探头的两端推开周围的其他组织,可以清晰地看到发炎的阑尾或回盲部的病变。
2 结果
2.1 肠系膜淋巴结炎 本组834例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全部显示。患儿的临床症状为:多为阵发性的腹痛,程度较轻,呈弥散性疼痛,部分患儿出现发热、恶心、呕吐等症状,还伴有呼吸道感染。声像图特点:患儿脐周或右下腹肠间隙探及多个椭圆形的结节,结节周边为皮质,回声较低;中心为髓质,回声较高,结节以低回声为主。经彩色多普勒显示,淋巴门血管的血流信号明显增强。
2.2 急性阑尾炎 本组18急性阑尾炎患儿,显示16例,显示率为88.9%。患儿的临床症状往往不存在典型的转移性右下腹压痛、右下腹痛等,增加了临床诊断难度。其声像图为:在患儿右下腹纵切区域可探及多个低回声区,形状似“腊肠”或“小蚯蚓”,横切面呈长约21.0~71.0cm、直径约0.6~16.0cm的“同心圆”样结构,阑尾出现不同程度增粗,部分阑尾腔内可见强回声光团伴声影,此为合并粪石形成,往往提示保守治疗效果较差;部分同时伴有局部肠间隙不规则游离液性暗区;部分在增粗的阑尾周围可见肿大的肠系膜淋巴结回声。
2.3 肠套叠 本组10例肠套叠患儿,显示8例,诊断符合率80%。此病多发生于2岁以下幼儿,尤其以4~12个月多见,男孩多于女孩,是婴幼儿最常见的急腹症之一。回顾性分析8例肠套叠患儿的资料,其中以回盲型及回结型最为多见,其声像图为:于右中上腹或右下腹可探及一混合型回声包块,探头沿肠套叠长轴扫查可显示重叠的多重平行肠管,较正常的肠管略厚,表现为“套筒”征;沿肠套叠短轴扫查时声像图呈现多环的“同心圆”样结构。此外还可伴有套叠近段肠管扩张,内容物在套叠处通过受阻;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系统还能通过显示套叠部位的血流变化,辅以评价肠壁的血液循环情况。
2.4 无阳性改变 本组40例腹痛患儿超声显示无阳性表现,结合其血常规检查结果、病史等,初步诊断为急性肠功能紊乱、肠炎等,经对症治疗后均痊愈出院。
3 讨论
小儿腹痛是儿科的常见疾病,在临床诊断时不仅要注意结合患儿的临床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还要借助超声检查进行鉴别诊断,提高诊断的准确性[2]。
3.1 肠系膜淋巴结炎是小儿腹痛的常见类型,多发于学龄前儿童。由于小儿的淋巴屏障系统未发育成熟,抵抗力较差,因此上呼吸道感染是诱发儿童腹痛的常见原因。超声检查是该病的直接诊断方法,低频率超声穿透力强,但分辨率较低,容易产生漏诊;而高频率超声成像清晰,不仅能显示出淋巴结的分布及皮、髓质的回声,还能辨别出肿大的淋巴结与增粗的阑尾,降低误
诊率[3]。
3.2 急性阑尾炎多发于年龄较大的儿童,多因阑尾感染或粪石梗阻诱发,常伴有发热、腹泻、麦氏点压痛等症状[4]。超声对多种类型的急性阑尾炎诊断率较高,且高频超声明显优于低频超声,这与儿童的腹壁薄,超声容易穿透,且高频超声能清晰地显示阑尾管壁增粗部位的层次及肠管的张力和蠕动情况,便于鉴别增粗的阑尾与肠管。
3.3 小儿肠套叠多发于婴幼儿,以回盲型和回结型较为常见,高频超声能清晰显示肠套叠套入部及鞘部的管壁厚度,还能通过血流成像显示套叠部位的血流变化,因此更能准确鉴别诊断[5]。
综上所述,在鉴别诊断小儿腹痛病因方面高频超声有着极为实用的应用价值和优势。它不仅操作简便、准确率高、安全、价廉,还能为临床鉴别诊断提供有效的佐证,减少不必要的检查,因此可以作为小儿腹痛检查的常用方法。
参考文献
[1]周永昌,郭万学.超声医学[M].第6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2:998.
[2]王敏.高频超声在小儿腹痛中的诊断价值[J].医学理论与实践,王敏,2010,23(11):1372-1373.
[3]袁述芳.高频超声诊断急性阑尾炎146例分析[J].内蒙古中医药,2011,30(3):103-104.
[4]王俊青,毕晓芳,白莫日根.小儿肠套叠的高频超声诊断及鉴别诊断[J]. 疾病监测与控制,2012,6(12):757-758.
[5]陈丽丽,何静波等.绒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小儿腹痛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医药导刊,2012,14(10):1738-1739., http://www.100md.com(徐招娣)
【关键词】高频超声;小儿腹痛;临床价值
小儿腹痛是儿科患者求诊的临床常见症状,因其发病原因复杂、疾病类型较多,因此临床鉴别往往比较困难。由于小儿的腹壁较成年人的薄,超声检查已成为小儿腹痛的首选检查方法。小儿腹腔内肠壁及肠系膜淋巴结的细微结构均可以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的高频探头清晰的显示出来,多普勒超声血流成像系统还能提供小儿腹腔内的血流供应情况,为小儿腹痛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重要的依据[ 1 ]。现通过回顾性分析我科2010年7月至2012年7月应用高频超声对902例小儿腹痛患者进行检查并诊断的资料,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0年7月至2012年7月期间,到我院儿科就诊的小儿腹痛患者902例,其中男548例、女454例,年龄9个月至15岁,所有患儿均经病理检查或临床治疗复查证实。主要临床表现为腹痛,以脐周、右下腹痛多见,部分患儿伴发热、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
1.2 方法 患儿取仰卧位,采用西门子X150、东芝SSA-580A、日立EUB-7500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高、低频探头交替使用,对患儿腹部进行多切面探测,腹痛部位进行重点探测,因回盲部或阑尾的病变部位较深时,为获得清晰的图像而用局部加压检查,即用5MHz探头,平放在患儿右下腹的阑尾区,用手加压探头的两端推开周围的其他组织,可以清晰地看到发炎的阑尾或回盲部的病变。
2 结果
2.1 肠系膜淋巴结炎 本组834例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全部显示。患儿的临床症状为:多为阵发性的腹痛,程度较轻,呈弥散性疼痛,部分患儿出现发热、恶心、呕吐等症状,还伴有呼吸道感染。声像图特点:患儿脐周或右下腹肠间隙探及多个椭圆形的结节,结节周边为皮质,回声较低;中心为髓质,回声较高,结节以低回声为主。经彩色多普勒显示,淋巴门血管的血流信号明显增强。
2.2 急性阑尾炎 本组18急性阑尾炎患儿,显示16例,显示率为88.9%。患儿的临床症状往往不存在典型的转移性右下腹压痛、右下腹痛等,增加了临床诊断难度。其声像图为:在患儿右下腹纵切区域可探及多个低回声区,形状似“腊肠”或“小蚯蚓”,横切面呈长约21.0~71.0cm、直径约0.6~16.0cm的“同心圆”样结构,阑尾出现不同程度增粗,部分阑尾腔内可见强回声光团伴声影,此为合并粪石形成,往往提示保守治疗效果较差;部分同时伴有局部肠间隙不规则游离液性暗区;部分在增粗的阑尾周围可见肿大的肠系膜淋巴结回声。
2.3 肠套叠 本组10例肠套叠患儿,显示8例,诊断符合率80%。此病多发生于2岁以下幼儿,尤其以4~12个月多见,男孩多于女孩,是婴幼儿最常见的急腹症之一。回顾性分析8例肠套叠患儿的资料,其中以回盲型及回结型最为多见,其声像图为:于右中上腹或右下腹可探及一混合型回声包块,探头沿肠套叠长轴扫查可显示重叠的多重平行肠管,较正常的肠管略厚,表现为“套筒”征;沿肠套叠短轴扫查时声像图呈现多环的“同心圆”样结构。此外还可伴有套叠近段肠管扩张,内容物在套叠处通过受阻;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系统还能通过显示套叠部位的血流变化,辅以评价肠壁的血液循环情况。
2.4 无阳性改变 本组40例腹痛患儿超声显示无阳性表现,结合其血常规检查结果、病史等,初步诊断为急性肠功能紊乱、肠炎等,经对症治疗后均痊愈出院。
3 讨论
小儿腹痛是儿科的常见疾病,在临床诊断时不仅要注意结合患儿的临床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还要借助超声检查进行鉴别诊断,提高诊断的准确性[2]。
3.1 肠系膜淋巴结炎是小儿腹痛的常见类型,多发于学龄前儿童。由于小儿的淋巴屏障系统未发育成熟,抵抗力较差,因此上呼吸道感染是诱发儿童腹痛的常见原因。超声检查是该病的直接诊断方法,低频率超声穿透力强,但分辨率较低,容易产生漏诊;而高频率超声成像清晰,不仅能显示出淋巴结的分布及皮、髓质的回声,还能辨别出肿大的淋巴结与增粗的阑尾,降低误
诊率[3]。
3.2 急性阑尾炎多发于年龄较大的儿童,多因阑尾感染或粪石梗阻诱发,常伴有发热、腹泻、麦氏点压痛等症状[4]。超声对多种类型的急性阑尾炎诊断率较高,且高频超声明显优于低频超声,这与儿童的腹壁薄,超声容易穿透,且高频超声能清晰地显示阑尾管壁增粗部位的层次及肠管的张力和蠕动情况,便于鉴别增粗的阑尾与肠管。
3.3 小儿肠套叠多发于婴幼儿,以回盲型和回结型较为常见,高频超声能清晰显示肠套叠套入部及鞘部的管壁厚度,还能通过血流成像显示套叠部位的血流变化,因此更能准确鉴别诊断[5]。
综上所述,在鉴别诊断小儿腹痛病因方面高频超声有着极为实用的应用价值和优势。它不仅操作简便、准确率高、安全、价廉,还能为临床鉴别诊断提供有效的佐证,减少不必要的检查,因此可以作为小儿腹痛检查的常用方法。
参考文献
[1]周永昌,郭万学.超声医学[M].第6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2:998.
[2]王敏.高频超声在小儿腹痛中的诊断价值[J].医学理论与实践,王敏,2010,23(11):1372-1373.
[3]袁述芳.高频超声诊断急性阑尾炎146例分析[J].内蒙古中医药,2011,30(3):103-104.
[4]王俊青,毕晓芳,白莫日根.小儿肠套叠的高频超声诊断及鉴别诊断[J]. 疾病监测与控制,2012,6(12):757-758.
[5]陈丽丽,何静波等.绒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小儿腹痛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医药导刊,2012,14(10):1738-1739., http://www.100md.com(徐招娣)
参见:首页 > 医疗版 > 症状 > F > 腹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