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性过敏”潜伏中的心理疾病
记得上小学三、四年级的时候,班级里搞活动,活动形式是男生女生成对参加的,在活动过程中,我不小心和我的搭档嘴碰嘴亲了一下。这下可不得了,回家就哭着跟我妈妈嚷我肚子里怀小孩了,搞得我妈哭笑不得。后来我妈就抱着我给我讲,男生女生亲嘴是不会怀小孩的,还翻出一本画有小孩是怎样产生、发育、降生的画册给我看(我妈妈是位妇产科医生,后来我才知道那本画册是她给孕妇讲孕产知识用的资料)。经过我妈妈一番讲述,我似懂非懂,但是我弄明白了我没有怀小孩,所以一高兴就把这事抛到脑后了。
每个人的青春期都有过“性过敏”阶段,只是有的人“过敏”程度深有的人浅,有的人遇到了很好的引导者,有的人却被“惟过敏”严重困扰。
案例回顾:
一倾诉者 小琴 14岁
小琴是位14岁的初中女生,从小就和表哥一起无拘无束地玩。现在,她开始喜欢单独与表哥在一起,看到表哥与别的女孩说话,她心中也会不高兴好一阵子。
, 百拇医药
二倾诉者 高中女生 16岁
一个月前的一天晚上,天上只有几颗星星,我去厕所,看到墙上好像有个东西一动,心里很害怕,但忍不住又看了一眼,黑暗中分明是一张男生的脸,吓得我大叫一声。然后,我的心整日都在咚咚跳,不知为什么,现在我见到男生就害怕,似乎他们的眼睛无时不在偷看我,躲又躲不掉。为此,我的学习热情完全被打消了,甚至想休学、退学
三倾诉 者某大学男生 19岁
我是一个非常内向的人,从小在爸妈的严格教育下,只知道念书。上大学后,班里的女同学个个都像朵花,娇艳妩媚,我总想试着去接近她们,可每次都弄个大红脸,甚至未等接近就满头大汗。有一次做梦,梦里我居然抱住一个女生
从此一见到女生,这种坏念头就出现,可我明白,这是不道德的,但就是克制不住,以致我只好整日躺在宿舍里蒙头睡觉,最怕见到女生。我痛苦之极,怎么也摆脱不掉这种念头。
, http://www.100md.com
“性过敏”从何而来?
从这些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出“性过敏”普遍困扰着青少年们,从14岁的初中生到19岁的大学生,“性过敏”都没有“放过”他们。
精神分析学家弗洛伊德曾说过,越是被禁锢的东西,越是人们向往的东西。一旦这种禁锢与生物学规律发生冲突,由于缺乏正确诱导和自我调节能力,其结果就形成一种生物欲求和社会规范之间的对抗状态,这就是“性过敏”症发生的机理。
性过敏的症状可以表现为,“社交恐怖症”,即害怕见到异性;或者是“强迫症”,对异性有遏制不住的想法:还包括一些莫名其妙的关于异性的情绪行为等,如生活中,一些青春期女孩开始着重穿衣打扮,在异性面前刻意表现自己,男孩子出现手淫等,这都是青春期“性过敏”的源头。可以说,青少年的主要心理疾病就是“性过敏”。
导致青春期“性过敏”除去生理上的内分泌紊乱外,更主要还是社会、家庭的教养不当,导致了青少年心理发展失调或变态。
, http://www.100md.com
预防青春期“性过敏”
青春期“性过敏”是可以预防的,这需要家庭、学校、社会的多方面努力,大家齐心协力才能让青少年免于遭遇“性过敏”的危害,度过个阳光灿烂、健康快乐的青春期。父母:帮助孩子更清晰的成长
性教育是青春期的头等大事,青春期的男女,都有自己的内心世界,在他们封闭着的天地里,充满了幻想和情欲,但很少向父母透露。所以,家长们要和孩子多交流沟通。
父母平时和孩子在一起,要以正确平和轻松的态度和孩子谈性,比如一边看电视,一边和孩子交谈,交换意见。父母不仅要告诉孩子,他是男是女,男女有别,还要跟他们讨论基本的性生理知识、社会伦理道德,用和风细雨的方式引导他们走出误区。最忌的就是,当父母认为孩子的做法、想法不妥时,无端的谩骂和殴打。
这样,父母给孩子作了一个早期性教育,使其更清晰自己的成长过程,青少年也就多了一份免疫力。学校:伸出友爱之手
, http://www.100md.com
青少年性教育的另一个渠道是校园。所以,防治青少年的“性过敏”,学校也要出把力。
学校老师平时应该多鼓励同学们之间相互沟通,多向一些内向的或情绪不稳定的同学伸出友爱的双手。老师需教育孩子们懂得尊重他人,宽容大度,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发生在自己身上或者别人身上的困难、挫折。同时,也培养学生们相互沟通,不懂的地方多请教老师、同学等,这样,当有的同学遇到“性过敏”问题时,他就能很好的跟同龄人,还有老师倾诉,交换意见,寻求安慰和开导,避免了越陷越深、误入歧途。医生走进青少年的内心
当有些青少年的“性过敏”症状已影响到了日常学习和生活时,就应找心理医生咨询。情况更严重者,可采取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兼顾的措施,双管齐下,缓解青少年“性过敏”者的紧张、恐惧、焦虑等。
无论是心理医生还是负责药物治疗的医生,此时都该担当一个“倾听者”,走进青少年的内心,听他们把想法和问题说出来,自由地抒发出被压抑的情感,同时鼓励他们多与外界接触沟通,那么禁闭的心扉就会自动开启,而使心境自然明朗起来,“心结”也就打开,不再“敏感”了。
青少年的“性过敏”不是病,一开始它只是一种情绪。它可能会发生在所有青少年身上,但有人能及时的走出阴霾,有人却备受折磨,身心俱损,所以,青少年“性过敏”不可怕,只要父母、学校、社会多多关注,多多理解帮助,就可以很好地避免了。, http://www.100md.com
每个人的青春期都有过“性过敏”阶段,只是有的人“过敏”程度深有的人浅,有的人遇到了很好的引导者,有的人却被“惟过敏”严重困扰。
案例回顾:
一倾诉者 小琴 14岁
小琴是位14岁的初中女生,从小就和表哥一起无拘无束地玩。现在,她开始喜欢单独与表哥在一起,看到表哥与别的女孩说话,她心中也会不高兴好一阵子。
, 百拇医药
二倾诉者 高中女生 16岁
一个月前的一天晚上,天上只有几颗星星,我去厕所,看到墙上好像有个东西一动,心里很害怕,但忍不住又看了一眼,黑暗中分明是一张男生的脸,吓得我大叫一声。然后,我的心整日都在咚咚跳,不知为什么,现在我见到男生就害怕,似乎他们的眼睛无时不在偷看我,躲又躲不掉。为此,我的学习热情完全被打消了,甚至想休学、退学
三倾诉 者某大学男生 19岁
我是一个非常内向的人,从小在爸妈的严格教育下,只知道念书。上大学后,班里的女同学个个都像朵花,娇艳妩媚,我总想试着去接近她们,可每次都弄个大红脸,甚至未等接近就满头大汗。有一次做梦,梦里我居然抱住一个女生
从此一见到女生,这种坏念头就出现,可我明白,这是不道德的,但就是克制不住,以致我只好整日躺在宿舍里蒙头睡觉,最怕见到女生。我痛苦之极,怎么也摆脱不掉这种念头。
, http://www.100md.com
“性过敏”从何而来?
从这些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出“性过敏”普遍困扰着青少年们,从14岁的初中生到19岁的大学生,“性过敏”都没有“放过”他们。
精神分析学家弗洛伊德曾说过,越是被禁锢的东西,越是人们向往的东西。一旦这种禁锢与生物学规律发生冲突,由于缺乏正确诱导和自我调节能力,其结果就形成一种生物欲求和社会规范之间的对抗状态,这就是“性过敏”症发生的机理。
性过敏的症状可以表现为,“社交恐怖症”,即害怕见到异性;或者是“强迫症”,对异性有遏制不住的想法:还包括一些莫名其妙的关于异性的情绪行为等,如生活中,一些青春期女孩开始着重穿衣打扮,在异性面前刻意表现自己,男孩子出现手淫等,这都是青春期“性过敏”的源头。可以说,青少年的主要心理疾病就是“性过敏”。
导致青春期“性过敏”除去生理上的内分泌紊乱外,更主要还是社会、家庭的教养不当,导致了青少年心理发展失调或变态。
, http://www.100md.com
预防青春期“性过敏”
青春期“性过敏”是可以预防的,这需要家庭、学校、社会的多方面努力,大家齐心协力才能让青少年免于遭遇“性过敏”的危害,度过个阳光灿烂、健康快乐的青春期。父母:帮助孩子更清晰的成长
性教育是青春期的头等大事,青春期的男女,都有自己的内心世界,在他们封闭着的天地里,充满了幻想和情欲,但很少向父母透露。所以,家长们要和孩子多交流沟通。
父母平时和孩子在一起,要以正确平和轻松的态度和孩子谈性,比如一边看电视,一边和孩子交谈,交换意见。父母不仅要告诉孩子,他是男是女,男女有别,还要跟他们讨论基本的性生理知识、社会伦理道德,用和风细雨的方式引导他们走出误区。最忌的就是,当父母认为孩子的做法、想法不妥时,无端的谩骂和殴打。
这样,父母给孩子作了一个早期性教育,使其更清晰自己的成长过程,青少年也就多了一份免疫力。学校:伸出友爱之手
, http://www.100md.com
青少年性教育的另一个渠道是校园。所以,防治青少年的“性过敏”,学校也要出把力。
学校老师平时应该多鼓励同学们之间相互沟通,多向一些内向的或情绪不稳定的同学伸出友爱的双手。老师需教育孩子们懂得尊重他人,宽容大度,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发生在自己身上或者别人身上的困难、挫折。同时,也培养学生们相互沟通,不懂的地方多请教老师、同学等,这样,当有的同学遇到“性过敏”问题时,他就能很好的跟同龄人,还有老师倾诉,交换意见,寻求安慰和开导,避免了越陷越深、误入歧途。医生走进青少年的内心
当有些青少年的“性过敏”症状已影响到了日常学习和生活时,就应找心理医生咨询。情况更严重者,可采取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兼顾的措施,双管齐下,缓解青少年“性过敏”者的紧张、恐惧、焦虑等。
无论是心理医生还是负责药物治疗的医生,此时都该担当一个“倾听者”,走进青少年的内心,听他们把想法和问题说出来,自由地抒发出被压抑的情感,同时鼓励他们多与外界接触沟通,那么禁闭的心扉就会自动开启,而使心境自然明朗起来,“心结”也就打开,不再“敏感”了。
青少年的“性过敏”不是病,一开始它只是一种情绪。它可能会发生在所有青少年身上,但有人能及时的走出阴霾,有人却备受折磨,身心俱损,所以,青少年“性过敏”不可怕,只要父母、学校、社会多多关注,多多理解帮助,就可以很好地避免了。,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