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青春期健康》 > 2010年第8期
编号:12023377
不做“被喂饱的熊”
http://www.100md.com 2010年8月1日 《青春期健康》 2010年第8期
     相信很多人都听过这个故事:从前有一对夫妇晚年得子,十分高兴。由于过分疼爱,便什么事都不让他做,于是儿子长大以后连最起码的生活也不能自理。一天,夫妇要出远门,担心儿子饿死,便在临行前烙了一张中间带眼儿的大饼,套在儿子的脖子上,告诉他饿了的时候就咬一口。可是,儿子只知道吃眼前的饼,而不知道把后面的饼转过来吃。等这对夫妇回家时,大饼只吃了不到一半,儿子竟活活饿死了。

    这个故事虽有夸张的成分,而现实生活中类似的现象也不能说没有。如今大多数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唯一的孩子被父母、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视为珍宝,日常生活都被长辈一手包办,以至于长大以后生活自理能力很差。

    “过度依赖”是指在行为、情感、活动方面独立性不足,过分依赖父母或养育者的行为。约20%的儿童会表现出过度依赖,女孩和独生子女多见,1岁至3岁高发,学龄前至青春期均可发生,甚至可以持续到成年期。

    依赖,是心理断乳期的最大障碍。当跨进青春之门,中学生开始具备一定的独立意识,但对父母的依赖仍常常困扰着自己。随着身心的发展,中学生一方面比以前拥有了更多的自由度,另一方面却担负起比以前更多的责任,面对这些责任,有些人感到胆怯,从而无法跨越依赖父母的心理障碍。

    一、过度依赖父母的表现及原因

    对父母过度依赖的具体表现有:

    1.害羞。由于家庭的教养方式有问题。一些父母的性子急、对孩子缺乏耐心;对孩子要求过高、管教过严;对孩子指责、约束过多等,使得孩子变得胆小、害羞、依赖性强。

    2.缠人。独生子女由于成长环境的特殊性,容易产生缠人、磨人的坏习惯。过于娇生惯养,样样都由父母安排妥当,会使孩子养成离开父母就无法生活的习惯。这种依赖性反映在情绪上,就是围着父母胡搅蛮缠,甚至被父母骂了一通、打了一巴掌,孩子很快安静下来。这种情况正是行为不独立、内心情绪不安定而采取的一种发泄。挨骂挨打反而转移了焦虑,被动地稳定了情绪。

    3.不合群。有的家庭是爷爷奶奶带孩子,他们总是陪伴孩子玩,为了安全起见,不让孩子与外界接触,使得孩子缺乏与他人交往的机会;还有的父母经常采用惩罚、体罚、恐吓等方法教育孩子,对于一些敏感、情绪不稳定的孩子来说,会使孩子的神经长期处于过度紧张的状态,在这样的环境下长大的孩子,就容易变得胆小、孤僻、不合群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7792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