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承传承 厚积薄发
简介
林贵春,人民日报美术编辑/记者、世界华人艺术家联合会副主席、美国国家大学中国艺术委员会秘书长、联合国美术家协会顾问、中国化工作家协会会员、人民网十大优秀博客博主。自幼酷爱绘画艺术,勤奋好学。其师法自然,师法古人,转益多师,先后得到中央美术学院张世彦教授、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张世简教授、北京画院王培东教授等名家大师的教诲,在花鸟画、山水画、人物画创作方面形成了独特鲜明的艺术风格。其作品多次参加全国性画展,在《人民日报》、《中国书画报》、《美术报》、《人民美术》、《中华文艺家》等报刊发表,出版多部绘画作品集、《月色溶溶》小说集、《心灵的呼唤》散文集等,先后荣获“全国文学艺术大奖赛金奖”、“中国小康书画展暨第四届海峡两岸书画名家作品展优秀奖”、“海峡两岸‘中原文化台湾乡土’书画交流展一等奖”、“中国产业新闻奖”、“中国军工报深层次报道一等奖”、“东北文学奖”等多项全国大奖。
绘画艺术自从诞生那天起就是一种情感宣泄形式。不管是简单还是复杂,不管是西洋画还是中国画,都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情感艺术,所以画家笔下描绘出来的全都是自己的心声。当代著名画家林贵春热爱自然,忘情山水,以花鸟画为专攻,山水画、人物画也造诣非浅,他的绘画艺术表达的是一种对生活情趣的热爱,对人生本质的追求,对自然万物的敬仰。他用自己饱蘸激情的笔墨书写了自己精彩的艺术人生。
, 百拇医药
林贵春从小就酷爱绘画艺术,最喜欢的课就是美术课。每当发下来课本,他都小心翼翼地用牛皮纸包好,生怕不小心弄脏了。对于课本上的那些图画,他总是认真地学习临摩,每一次上美术课他画的那些小鸡、小人总是得最高的五分,受到老师的表扬和同学们的赞美。他的画总是被美术老师拿来当作样板,让同学们观摩学习。正是这些看似平常的小事,激发了他对美术这门艺术的追求与向往。他深深地热爱绘画,尽管因为文革的原因,他没有如愿进入美术院校深造,但是,他在走上社会后,不管是当老师教学、当兵干文书、还是做秘书、当编辑,他都没有离开过美术专业。无论在单位出黑板报、墙报,还是在报社干美术编辑,他都精心钻研,表现了超人的潜能,尽现他的绘画艺术才华。
林贵春志存高远,有思想、有追求,他作画不仅是在用笔用墨,更是在用心、用灵魂与天地万物对话。他在艺术上不断创新,理论上不断探索,画里画外尽现传统文人的儒雅沉稳之风。他不仅继承了中国传统绘画大写意的气势磅礴、浑厚华润、笔墨老辣恣纵的优点,而且更在塑造形象、开拓题材、锤炼笔墨等方面进行坚持不懈地探索,终于形成了厚重、奔放、泼辣的独特风格。
, 百拇医药
2007年担任《人民日报》、《人民美术》美术编辑、记者以来,他先后采访报道过包括刘大为、杨晓阳、郭怡、王界山、施江城等一大批著名画家。从他们身上,他不仅学到了绘画的技巧,更学到了许多做人的道理,从而开始了认真系统的美术创作。他是作家,他是画家,他的画里更多的是情感流露。他不追求什么意识流的东西,他坚持传统绘画与现代艺术的结合,走自己反映内心世界的绘画之路。如在丈二匹巨幅作品《硕果累累》中,他除了用心刻画了葡萄的丰硕外,还在那茂盛的葡萄架下画了三只欢快飞翔的小鸟,它们比翼齐飞,眼睛里透露出的是浓浓亲情,好像它们也在庆祝着丰收一样。哪怕只画一只小鸟,他也是画出小鸟的情感,让小鸟的眼睛里流露出感情。如果画两只小鸟,他就首先明确它们的关系,或是母子亲情关系,或是情侣恋情关系,这些都是他精心设计的,当然更是自然界的根本规律与法则的体现。他觉得如果画家不能很好地体现出这些东西,那么就是失职。因为没有亲情与爱情,小鸟就不会繁衍后代,大自然就没有生物链,物种就会灭绝,这个世界就将是一片死寂。
他的绘画艺术之路经过了一个长期学习积累和不断探索的过程。在艺术这条道路上他勇攀高峰,对于那些古今中外的大师们,他始终报有一颗敬畏之心虚心学习,如我国古代的八大山人、吴昌硕,现代的齐白石等。他对艺术报以敬畏之心,对前辈开创的艺术成就顶礼膜拜,也认为只有这样才会学到真正的艺术,才会很好地继承传统,发扬光大,才会推动中国的绘画艺术不断前进。看大师的成长过程,也是继承传统、虚心学习、不断创新的过程。齐白石在自己的绘画艺术取得世人公认的成绩时,还谦虚地说自己是“老夫也在皮毛里”,潘天寿也不只一次地对别人说过“我就是一个教书匠”。说到底绘画艺术不单是技法,而是文化。正所谓“画者,文之极也”。中国写意画,其中“写”是手段,“意”才是灵魂。欣赏林贵春先生的画作,就能让人在欣赏其作品艺术美的同时,得到一次“天人合一”的精神享受。
, 百拇医药
林贵春坚持写意而又不是自然主义的模仿和再现,重情绪而又不求表象上的逼真。他追求高远艺术,主张用心灵去感受。正如丰子恺先生曾经说过的那样:“人的生活,可以分做三层:一是物质生活,二是精神生活,三是灵魂生活。”林贵春倾注毕生精力所苦苦追求的,正是写意画中写人生,为的就是要让“灵魂”升华。他创作的绘画作品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写意手法的灵活运用。如作品《硕果累累》就给人以站在葫芦架下,透过那茂密的树叶,仰视满树的葫芦的想象空间。你会觉得不仅是看到了一个个硕大的葫芦,更看到了那流光溢彩的天空,而这一切又都是通过“忘形得意”的写意手法表达出来的。为了更加突出葫芦的特点,那葫芦叶被全部画成了一片点点和块块,而那一颗颗成熟的葫芦,也是画了几个不太规矩的圆圈,让人深切感受到了葫芦喜获丰收的喜悦。这就是林贵春写意绘画带给我们的直觉高于逻辑,体验大于知解,感情高于理性,价值大于法则的美的享受。还有那幅名为《清凉》的鸟儿双栖图,整个画面,在突出的位置醒目地画着两只亲密无间的鸟儿,相向而栖在高山之巅,说着悄悄话儿。周围的松涛呼啸,风吹云走,它们一点也没有感觉到,似乎在这万里苍穹之下、万物之上,只有它们两个在窃窃私语,是那么的专注,那么的传情。这就是林贵春先生通过作品表达出来的意境。看着这幅作品,首先给人的感觉就是和谐,世间万物无处不在的和谐,让人在天地一片繁杂的喧嚣中,在那暴风骤雨随时可能来临的时候,仍然感受到一种“物我两忘”的宁静。这种“看似无意却有意,道是无情却有情”的艺术手法,描绘出来的就是一种宁静和谐之美。这种美让今天生活在物欲横流的环境里的茫茫众生,能够得到一次灵魂的洗礼。
, http://www.100md.com
画如其人,人如其画。欣赏林贵春的作品,总能给人一种不是在看画,而是在读诗的感觉。而这些“诗”又是那么的质朴,那么浑厚,时不时地飘出一股乡间田野的泥土芳香。这大概是他受到前辈言传身教艺术熏陶的结果,更是祖辈繁衍生息的那方水土养育的结果。在林贵春的故乡山东,自古就是一个文化积淀丰厚的地方。人类的大智大勇、辛勤耕耘给舞阳大地留下了众多的文化古迹。境内孔孟的儒家文化古迹比比皆是,古建筑、石碑刻、古器皿,风格各异。那里还有丰富多彩的潍县年画,其质朴自然、童雅天成的人物造型、丰满充实的构图形式、高亢激越的色彩效果,既源于中原民间艺术传统,又蕴含着强烈的现代意识;既与现代艺术观念合拍,又是对传统审美意识的承袭,闪烁着新型的、现代的、民族的艺术光彩。这一切都对林贵春有着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画法关通书法津,苍苍茫茫率天真”。林贵春的写意画,有一种中国传统武术散打般的奔放与泼辣。那动笔的纵横驰骋,线条的奔放腾越,丝毫不受外在形式的束缚,这正与他的艺术个性密不可分。他刻意追求的就是一种写意的艺术境界,他要的就是这种能够自由抒发自己的情怀的画法。他就是要追求那份“象外之意”,以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意趣、意兴、情绪,让自己的心灵显现在画面上,奉献给读者。他画鸟总是成双成对,讲究“天人合一”的自然和谐,关于这一点,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尤其让人觉得其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近年来,他于创作之余坚持进行美术理论研究,采访了许多著名画家,从他们身上他学到许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绘画知识。并先后在《人民日报》、《人民美术》等报刊上发表了大量美术评论文章,受到艺术界的广泛关注。这些理论研究成果,反过来指导和促进了他的美术创作,使他在坚持中国写意绘画的理论指导同时,灵活运用和借鉴古今中外的绘画技巧,力求在传统基础上不断创新,从而使他的写意画具有了现代化和时代精神,先后荣获“中国小康书画展及海峡两岸第四届书画名家作品展优秀奖”、“海峡两岸‘中原文化台湾乡土’书画交流展一等奖”、“全国文学艺术大奖赛金奖”等多项大奖。其作品被《人民日报》、《中国书画报》、《人民美术》等多家媒体宣传报道,并被国内外美术馆及收藏家竞相收藏。
(编辑 胡振), http://www.100md.com(刘桂玲)
林贵春,人民日报美术编辑/记者、世界华人艺术家联合会副主席、美国国家大学中国艺术委员会秘书长、联合国美术家协会顾问、中国化工作家协会会员、人民网十大优秀博客博主。自幼酷爱绘画艺术,勤奋好学。其师法自然,师法古人,转益多师,先后得到中央美术学院张世彦教授、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张世简教授、北京画院王培东教授等名家大师的教诲,在花鸟画、山水画、人物画创作方面形成了独特鲜明的艺术风格。其作品多次参加全国性画展,在《人民日报》、《中国书画报》、《美术报》、《人民美术》、《中华文艺家》等报刊发表,出版多部绘画作品集、《月色溶溶》小说集、《心灵的呼唤》散文集等,先后荣获“全国文学艺术大奖赛金奖”、“中国小康书画展暨第四届海峡两岸书画名家作品展优秀奖”、“海峡两岸‘中原文化台湾乡土’书画交流展一等奖”、“中国产业新闻奖”、“中国军工报深层次报道一等奖”、“东北文学奖”等多项全国大奖。
绘画艺术自从诞生那天起就是一种情感宣泄形式。不管是简单还是复杂,不管是西洋画还是中国画,都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情感艺术,所以画家笔下描绘出来的全都是自己的心声。当代著名画家林贵春热爱自然,忘情山水,以花鸟画为专攻,山水画、人物画也造诣非浅,他的绘画艺术表达的是一种对生活情趣的热爱,对人生本质的追求,对自然万物的敬仰。他用自己饱蘸激情的笔墨书写了自己精彩的艺术人生。
, 百拇医药
林贵春从小就酷爱绘画艺术,最喜欢的课就是美术课。每当发下来课本,他都小心翼翼地用牛皮纸包好,生怕不小心弄脏了。对于课本上的那些图画,他总是认真地学习临摩,每一次上美术课他画的那些小鸡、小人总是得最高的五分,受到老师的表扬和同学们的赞美。他的画总是被美术老师拿来当作样板,让同学们观摩学习。正是这些看似平常的小事,激发了他对美术这门艺术的追求与向往。他深深地热爱绘画,尽管因为文革的原因,他没有如愿进入美术院校深造,但是,他在走上社会后,不管是当老师教学、当兵干文书、还是做秘书、当编辑,他都没有离开过美术专业。无论在单位出黑板报、墙报,还是在报社干美术编辑,他都精心钻研,表现了超人的潜能,尽现他的绘画艺术才华。
林贵春志存高远,有思想、有追求,他作画不仅是在用笔用墨,更是在用心、用灵魂与天地万物对话。他在艺术上不断创新,理论上不断探索,画里画外尽现传统文人的儒雅沉稳之风。他不仅继承了中国传统绘画大写意的气势磅礴、浑厚华润、笔墨老辣恣纵的优点,而且更在塑造形象、开拓题材、锤炼笔墨等方面进行坚持不懈地探索,终于形成了厚重、奔放、泼辣的独特风格。
, 百拇医药
2007年担任《人民日报》、《人民美术》美术编辑、记者以来,他先后采访报道过包括刘大为、杨晓阳、郭怡、王界山、施江城等一大批著名画家。从他们身上,他不仅学到了绘画的技巧,更学到了许多做人的道理,从而开始了认真系统的美术创作。他是作家,他是画家,他的画里更多的是情感流露。他不追求什么意识流的东西,他坚持传统绘画与现代艺术的结合,走自己反映内心世界的绘画之路。如在丈二匹巨幅作品《硕果累累》中,他除了用心刻画了葡萄的丰硕外,还在那茂盛的葡萄架下画了三只欢快飞翔的小鸟,它们比翼齐飞,眼睛里透露出的是浓浓亲情,好像它们也在庆祝着丰收一样。哪怕只画一只小鸟,他也是画出小鸟的情感,让小鸟的眼睛里流露出感情。如果画两只小鸟,他就首先明确它们的关系,或是母子亲情关系,或是情侣恋情关系,这些都是他精心设计的,当然更是自然界的根本规律与法则的体现。他觉得如果画家不能很好地体现出这些东西,那么就是失职。因为没有亲情与爱情,小鸟就不会繁衍后代,大自然就没有生物链,物种就会灭绝,这个世界就将是一片死寂。
他的绘画艺术之路经过了一个长期学习积累和不断探索的过程。在艺术这条道路上他勇攀高峰,对于那些古今中外的大师们,他始终报有一颗敬畏之心虚心学习,如我国古代的八大山人、吴昌硕,现代的齐白石等。他对艺术报以敬畏之心,对前辈开创的艺术成就顶礼膜拜,也认为只有这样才会学到真正的艺术,才会很好地继承传统,发扬光大,才会推动中国的绘画艺术不断前进。看大师的成长过程,也是继承传统、虚心学习、不断创新的过程。齐白石在自己的绘画艺术取得世人公认的成绩时,还谦虚地说自己是“老夫也在皮毛里”,潘天寿也不只一次地对别人说过“我就是一个教书匠”。说到底绘画艺术不单是技法,而是文化。正所谓“画者,文之极也”。中国写意画,其中“写”是手段,“意”才是灵魂。欣赏林贵春先生的画作,就能让人在欣赏其作品艺术美的同时,得到一次“天人合一”的精神享受。
, 百拇医药
林贵春坚持写意而又不是自然主义的模仿和再现,重情绪而又不求表象上的逼真。他追求高远艺术,主张用心灵去感受。正如丰子恺先生曾经说过的那样:“人的生活,可以分做三层:一是物质生活,二是精神生活,三是灵魂生活。”林贵春倾注毕生精力所苦苦追求的,正是写意画中写人生,为的就是要让“灵魂”升华。他创作的绘画作品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写意手法的灵活运用。如作品《硕果累累》就给人以站在葫芦架下,透过那茂密的树叶,仰视满树的葫芦的想象空间。你会觉得不仅是看到了一个个硕大的葫芦,更看到了那流光溢彩的天空,而这一切又都是通过“忘形得意”的写意手法表达出来的。为了更加突出葫芦的特点,那葫芦叶被全部画成了一片点点和块块,而那一颗颗成熟的葫芦,也是画了几个不太规矩的圆圈,让人深切感受到了葫芦喜获丰收的喜悦。这就是林贵春写意绘画带给我们的直觉高于逻辑,体验大于知解,感情高于理性,价值大于法则的美的享受。还有那幅名为《清凉》的鸟儿双栖图,整个画面,在突出的位置醒目地画着两只亲密无间的鸟儿,相向而栖在高山之巅,说着悄悄话儿。周围的松涛呼啸,风吹云走,它们一点也没有感觉到,似乎在这万里苍穹之下、万物之上,只有它们两个在窃窃私语,是那么的专注,那么的传情。这就是林贵春先生通过作品表达出来的意境。看着这幅作品,首先给人的感觉就是和谐,世间万物无处不在的和谐,让人在天地一片繁杂的喧嚣中,在那暴风骤雨随时可能来临的时候,仍然感受到一种“物我两忘”的宁静。这种“看似无意却有意,道是无情却有情”的艺术手法,描绘出来的就是一种宁静和谐之美。这种美让今天生活在物欲横流的环境里的茫茫众生,能够得到一次灵魂的洗礼。
, http://www.100md.com
画如其人,人如其画。欣赏林贵春的作品,总能给人一种不是在看画,而是在读诗的感觉。而这些“诗”又是那么的质朴,那么浑厚,时不时地飘出一股乡间田野的泥土芳香。这大概是他受到前辈言传身教艺术熏陶的结果,更是祖辈繁衍生息的那方水土养育的结果。在林贵春的故乡山东,自古就是一个文化积淀丰厚的地方。人类的大智大勇、辛勤耕耘给舞阳大地留下了众多的文化古迹。境内孔孟的儒家文化古迹比比皆是,古建筑、石碑刻、古器皿,风格各异。那里还有丰富多彩的潍县年画,其质朴自然、童雅天成的人物造型、丰满充实的构图形式、高亢激越的色彩效果,既源于中原民间艺术传统,又蕴含着强烈的现代意识;既与现代艺术观念合拍,又是对传统审美意识的承袭,闪烁着新型的、现代的、民族的艺术光彩。这一切都对林贵春有着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画法关通书法津,苍苍茫茫率天真”。林贵春的写意画,有一种中国传统武术散打般的奔放与泼辣。那动笔的纵横驰骋,线条的奔放腾越,丝毫不受外在形式的束缚,这正与他的艺术个性密不可分。他刻意追求的就是一种写意的艺术境界,他要的就是这种能够自由抒发自己的情怀的画法。他就是要追求那份“象外之意”,以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意趣、意兴、情绪,让自己的心灵显现在画面上,奉献给读者。他画鸟总是成双成对,讲究“天人合一”的自然和谐,关于这一点,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尤其让人觉得其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近年来,他于创作之余坚持进行美术理论研究,采访了许多著名画家,从他们身上他学到许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绘画知识。并先后在《人民日报》、《人民美术》等报刊上发表了大量美术评论文章,受到艺术界的广泛关注。这些理论研究成果,反过来指导和促进了他的美术创作,使他在坚持中国写意绘画的理论指导同时,灵活运用和借鉴古今中外的绘画技巧,力求在传统基础上不断创新,从而使他的写意画具有了现代化和时代精神,先后荣获“中国小康书画展及海峡两岸第四届书画名家作品展优秀奖”、“海峡两岸‘中原文化台湾乡土’书画交流展一等奖”、“全国文学艺术大奖赛金奖”等多项大奖。其作品被《人民日报》、《中国书画报》、《人民美术》等多家媒体宣传报道,并被国内外美术馆及收藏家竞相收藏。
(编辑 胡振), http://www.100md.com(刘桂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