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青春期健康》 > 2016年第7期
编号:12867439
“***”背后的“糊涂事”更值得关注
http://www.100md.com 2016年7月1日 《青春期健康》 2016年第7期
“***<!--16-->”背后的“糊涂事”更值得关注

     “***”这个名字来源于一个设想:一个名为“前瞻”的科学家智囊团在一份独立报告中,勾画了20年后药物的发展前景,认为未来人们会服用激活大脑功能的“***”,但是紧接着就有专家从药理学的角度指出:如果服用“***”能够让人聪明,这个效果也会是很短暂的;当药效过去以后,很可能聪明程度就回到从前,甚至还不如从前。

    “聪明针”“***”近期风靡,尤其是上个月高考、中考相继来袭,微信朋友圈中多篇文章曾提到“***”,宣称“科学家都在吃”,可以“显而易见地提升认知能力和注意力”,是“智力药丸”,并表示“副作用非常小”。对此,相关专家和医生却另有说法:长期服用“***”会导致神经过敏、头痛等症状。

    医生给出的结论是,所谓的“***”其主要成分是利他林、莫达非尼等药品,这类药品主要是用以治疗抑郁症等精神类疾病的,如果没有精神类疾病的正常人服用了这一类精神病类药品,结果自然难以如意:服用利他林会产生胃肠道不适、嗜睡、心慌、心跳加快等副作用,严重的会影响中枢神经;莫达非尼的副作用较少,主要包括失眠和食欲减退及过敏反应等,但莫达非尼的用药安全性还缺乏长期的跟踪观察,尤其对儿童尚缺乏应用经验的相关数据和调查。本来考生在考试期间精神压力就大,再服用这样的中枢兴奋药物,可能让考生兴奋过度,甚至狂躁,长期服用还会产生成瘾性。
, 百拇医药
    但如今类似的“聪明针”“***”在市场上却能够存在甚至大行其道,这就不得不让人反思了,特别是其背后存在的一些“糊涂人”“糊涂事”,值得我们关注和警惕。

    一是,家长何其糊涂?希望孩子变得聪明一些,其用心可以理解,但所谓的“聪明针”“***”等,其明显不符合科学,甚至不符合常理,家长岂能盲信?如果真有这样的药品,大家都去吃,都可以因为吃药而成为学霸,那么还要学校等教育机构干什么?一些别有用心者,其利用家长望子成龙的心理,出售所谓的“***”“智力药丸”,价格不菲,这摆明了是“醉翁之意”,是为了赚家长的钱而已。一些家长不识,何其糊涂?

    二是,“***”的存在与销售,背后有监督问题。据媒体调查,出售类似“***”的商家,其多是海外代购,而且也并没有取得相应审批,没有代购资格,我国相关法律规定:“严禁个人或未取得相关审批手续的企业销售药品,否则将面临依法取缔,没收违法销售药品及违法所得,并处违法销售的药品货值金额两倍以上五倍以下罚款的行政处罚,情节严重的将构成犯罪。”此前,相关部门在白血病患者陆勇海外代购相关药品时,就非常清醒,也没有手软,为何到了“***”上,却糊涂与手软了呢?

    “***”无法令服药者变得聪明,甚至还有伤害。有家长糊涂、商家无良的因素,但也是相关监管部门有些糊涂的折射。对此,一方面,家长需要转变观念,不要再上类似的当;另一方面,家长缺少必要的分辨能力,但相关药品监管等部门,其明显并不缺少监督管理能力,对类似的非法出售“***”,大骗家长钱财、损害孩子身体健康的违法行为,还须加强监管与处罚力度。

    至少,不能任商家“姜太公钓鱼”,也不能任一些家长“愿者上钩”。, 百拇医药(刘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