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青春期健康》 > 2017年第5期
编号:13054536
家长切勿给孩子“贴标签”
http://www.100md.com 2017年5月1日 《青春期健康》 2017年第5期
     现代生活中,给孩子“贴标签”的做法,普遍存在,有的孩子总是被夸“很听话,也好乖”,有的孩子则被说成“这孩子长大后肯定出息不大”,其实,不管是贴“好标签”还是“坏标签”,都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比如,张某的儿子12岁时,私自拿走父亲的二百块钱和同学去海边游玩。家中发生这样的事情,几乎每个做家长的都会很愤怒,张某也不例外,他生气地跟儿子谈道:“没经过我的同意,你怎么能随便偷家里的钱呢?”他在谈话中多次提到了“偷”这个词,没有想到,自从那次之后,他的孩子没有丝毫改变,甚至还形成了一种偷拿家里钱的习惯。

    孩子的可塑性

    很多人都熟悉“标签”,它是个符号,一般用来标注物品。但对人来讲,它就是一个特定的标记,往往与人的社会角色比如地位、阶层等有关,但对孩子来说,尽量不要给孩子贴“标签”,因为他们还处于成长期,是人生不稳定的阶段,无论好坏,都在变动之中,而且在一个阶段好的东西,到了另一阶段就不一定还是好的,比方一个很听话的孩子,长大后如果还是很听话顺从,往往会缺乏创新、冒险、闯劲。孩子的可塑性是很大的,当他的人生尚处于变化的过程中,家长就给他定了一个“标签”,往往会连家长自己以及周围的人,都不再会有耐心花时间了解孩子,这对孩子的发展没有益处。

    在我们的身边,很多家长不仅轻易给孩子“贴标签”,更多的是乱“贴标签”、倾向于给孩子贴“坏标签”,这回更糟糕。因为负向标签会产生负向功能,尤其当孩子年龄稍长、能自己判断一些事物、了解到“标签”的含义时,坏标签就会带来一种不良的心理暗示,再去做坏事时,孩子就会心安理得:反正我是坏孩子,反正我以后也不会有出息。如果给孩子贴错了“标签”,也会很麻烦,比如有的家长觉得孩子学习很勤奋,事实上很有可能孩子只是因为家长的压力而被动地勤奋学习,并非发自内心,当孩子的学习出现懈怠时,家长会很生气:以前你不是很爱學习的吗?其实是家长自己误导了自己。

    “贴标签”的心理学效应

    很多人没有意识到,“标签”的力量太强大了,它之所以具有强大的作用力,是因为它是社会认同的概念,某人或某事一旦被贴上“标签”,周围的人都会认定它,而它产生的暗示作用,会让被“贴标签”者的行为与“标签”内容相一致。从社会文化的角度,“标签”会使人形成刻板成见,而不是公正客观地对待事物的态度。因此,教育孩子要符合他的心理特点,更要因材施教,只有对孩子中肯的评价,教育才是有效的。

    孩子是有自尊的,对孩子的任何评价都不是一件小事。对孩子的个性可以认真地讨论、剖析,提出忠告,却不能粗暴地指责。当然,一味地表扬,以至于偏离了实际的情况,也会让孩子迷惑,一旦孩子对你的评价产生怀疑,鼓励也就失去了作用,甚至走向反面。外部评价往往成为自我评价的依据,最终决定了个性发展的方向。评价是成长的导航系统,你现在怎样评价他,将来他就很可能成为那样的人。, 百拇医药(兰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