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儒家的“以人为本,道行天下”(1)
作者簡介:汤一介,男,1927年2月16日出生于天津,1951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1990年获得加拿大麦克玛斯特大学荣誉博士学位。汤一介作为当代中国哲学界代表性人物之一,曾任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哲学与文化研究所名誉所长、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代表作品有《郭象与魏晋玄学》《在非有非无之间》和《昔不至今》等。
儒家认为“人”之所以为“人”者,在于具有异于禽兽的“人性”。人之异于禽兽的“人性”,它体现在孔子所说的:“仁者,人也……”“仁爱”是人所具有的本质。孔子的《论语》中讨论“人性”的地方不多,但他所关注的最重要的问题就是“性与天道”的问题,“人性”之实现即为“人道”,“人道”体现“天道”,这个问题太大,所以他和他的学生很少讨论,但它实为中国哲学之根本问题。另有“性相近,习相远”一说,此说确立了人之为人者其性大体相同,开创了“人性”之共同性、普遍性之先河。自孔子以后到孟子时代,儒家讨论“人性”的问题多起来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593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