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青春期健康》 > 202012
编号:13788540
浅谈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影响及控制策略(1)
http://www.100md.com 2020年12月1日 《青春期健康·下半月》 202012
     攻击性行为又称侵犯性行为,“侵犯性”是指在身体上进行的打、踢、咬,言语上的大声叫嚷、叫喊名字、贬低他人等攻击,也包括行为上侵犯别人的权利,如用暴力抢走别人的东西等。在幼儿园,幼儿的攻击性行为时常发生。幼儿的攻击性行为是在表达自己的意愿、想法;攻击性行为的产生可以宣泄幼儿心中愤怒的情绪;等等。但是,一般而言,攻击性行为是不被接纳的行为,虽然幼儿有攻击性行为有一定好处,但它对个体的健康不利,且阻碍幼儿社会性、个性和认知发展,也影响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正常实施。大量研究表明,有攻击性行为的孩子其同伴关系一般较差。而且由于这样的孩子影响了正常的教学秩序,故而也不容易受到老师的欢迎,可想而知,孩子在这种消极、否定的环境中成长,久而久之,各方面的发展必然受到很大的限制。当然,更要引起注意的是,如果幼儿在发生攻击性行为时不及时加以干预、矫治,那么幼儿期攻击性行为严重的孩子将来容易走上犯罪的道路。

    因此,研究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影响因素,以及如何采取恰当的手段对攻击性行为加以引导、预防,有效预防幼儿攻击性行为的产生是摆在广大家长和教师前面不可回避的重要课题。

    

一、问题的提出



    在生活中,幼儿攻击性行为时常发生,幼儿在1岁左右,开始出现为了实现某种目标而产生的攻击性行为;到2岁左右 ......
1 2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896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