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生公共教育发展方向之融合教育
儿童,艺术,积极探索“融而合”模式应是发展方向,以融合教育关注每一个“特殊孩子”,融合教育既是一种趋势也是一种期盼
文/闻之近年来,我国对中小学生公共教育中的融合教育高度重视,并将其确定为未来值得发展和耕耘的方向。我们知道,融合教育是以经过特别设计的环境和教学方法来适应不同特质孩子学习的一种创新理念。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我国特殊教育正进入加快现代化、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时期。而融合教育是普通学校积极创建接纳环境,响应学生差异化需求的一种教育方式,它不仅有利于提升个别化教育质量,而且还能保障全体学生平等受教育权利过程,是当前以及今后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
![](https://cimg.fx361.com/images/2022/1204/6f50dd74ada9d699e6f544dc76b982038ffc0c3a.webp)
积极探索“融而合”模式应是发展方向
针对中小学生公共教育中的融合教育发展,作为牵头部门,教育部近年来已先后对《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十三五”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规划》等纲领性文件作出解读,并印发《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7—2020 年)》《关于加强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阶段随班就读工作的指导意见》等文件,确定了“随班就读”“普校优先”大方向,提出“一人一案”“一地一案”等具体措施。
根据以上有关规划和意见,近年来,很多普通学校及教师也争取在能力范围内探索出“融而合”的理想模式。在满足特殊孩子社会支持需要,带来平等、尊重的同时,也让教育体系结构与教育实践变得更具弹性、合作性与接纳性。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有专业人士指出:当前,国内只有60 多所高等院校设有特殊教育专业,且开设时间相对较晚,大多处于摸索、模仿、借鉴阶段。既不利于特殊教育师资队伍专、精、深建设,不能适应当下“普校成为融合教育主战场”的时代背景。
此外,一位业内人士提出,近些年,儿童疾病谱系已发生较大变化。即便是特殊教育专业毕业的老师也会在教育教学工作中遇到各式各样的“盲点”,而很多时候,特教工作又必须因人而异、因事而异,在逐步探索中实现“融而合”。为此,有关研究者认为,在充分认识和理解中小学生融合教育的内涵、意义与重要性的同时,教育部门和学校必须要有强有力的支持系统,从多个方面为融合教育提供充足资源。
那么,什么是融合教育呢?所谓的融合教育,指的是一种让大多数残障儿童进入普通班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9151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