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青春期健康.上半月(人口文化)》 > 2011年第3期
编号:1300845
童年,印象中的四季歌
http://www.100md.com 2016年2月23日 《青春期健康·人口文化》 2011年第3期
     几十年了,童年的种种早已成为如烟往事,唯有那记忆里的歌谣,却穿过岁月的云烟,穿过一年年流逝的春夏秋冬,响在心头……

    阿鹙姊,阿鹙姊,顶背外婆作生日,爱给我去也不给我去,害我打扮两三日

    春天!春天!

    雾看见太阳起来了,就赶紧躲起来,太阳看见农夫在田里织着春天,就高兴地笑了。

    稻种被竹篱上的乌鹙叫声惊醒,一根根如针的幼苗,从整平的秧田中冒了出来。隔篱互相呼应的驶牛声浪,似乎已经驱散了初春的寒意,春耕已在沉睡的大地划上第一道深深的犁痕。

    三四十年代的农夫,从整地到插秧,光看牛栏中陈列的农具,就知道手续的繁复。犁头、刈耙、钉耙、碌碡、滚轮。每一块田都需要仔仔细细地烦劳各种农具来回碾过;即使日后滚轮被插秧技术淘汰,然而那个时代的农夫,还是辛勤地把岁月投入他的田地。

    插秧是农家十分隆重的“起工”。除了选好日,还要准备三牲祭告土地公。“起工”顺遂,更寄望这一季丰收满仓。热闹的气氛从插秧的行列展开。在嘹亮的山歌声中莳下一行行新绿的禾苗。

    乌鹙在竹篱梢头的叫声,也唤起了在秧田陪母亲取苗孩子的共鸣。也许他刚随母亲从外婆家回来吧!慈祥的外婆,在临别时偷偷塞在怀里的红包,虽然在回家的路上就被母亲永久地代为保管了,外婆温馨的疼爱,却长留在心中。孩子把怀念寄望在外婆的生日上,他托付枝头的乌鹙,朗朗地唱着:

    “阿鹙姊,阿鹙姊,顶背外婆作生日,爱给我去也不给我去,害我打扮两三日。”

    在一旁忙碌的母亲,该听出孩子的心声吧!外婆的生日,她是不会忘记的。

    春秧泛绿,除过第一次草,正逢清明时节。上坟扫墓的行列络绎于途,把那条蜿蜒的山路变成“人河”。那时候扫墓是全家族出动的。爷爷拄杖、爸爸挑祭品,奶奶背孙子,年轻一辈的肩锄携刀,一路浩浩荡荡来到祖坟上。在长辈的指挥下,年轻的动手整理荒芜一年的墓园。妇女安排三牲祭品,一切就绪。仔细看看琳琅满目的上飨,那灰黑的艾草糕,那如烛炬的灯心粿,那堆积如塔的红龟粿,还有鸡鸭鱼肉,每一样都表达了子孙深远的孝思。

    全族人手一柱香,墓园香烟缭绕,爷爷主祭:蒙祖上庇佑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8089 字符